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09:08:25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1

“我要把運河繡進下一個節氣裡!”這個國慶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蘇繡非遺傳承人鄒英姿依然俯身在繃架上,一針一線地繡着她的“節氣”系列。剛剛帶領100人的團隊完成了莫高窟标志性建築《九層樓》雙面繡創作,她感慨“錯過了今年春天的每一朵花”。好不容易歇下來,行走在蘇州街頭的她,又被大運河上來來往往的船隻觸發了創作激情。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2

鄒英姿(受訪者供圖)

6歲時母親教她穿針引線,從一個助理工藝美術師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70後”鄒英姿不僅獨創了“滴滴針法”,還将精巧的刺繡技藝融入到重大題材創作中,讓蘇繡煥發出新時代的光彩和魅力。

2019年,她帶領12名繡娘以每天耗時13個小時、共繡制470多萬針的艱辛,完成了長2.09米、寬1.30米的蘇繡《開國大典》,這也是一位“70後”繡娘與重大曆史時刻“對話”的過程;2021年,她和蘇州工筆畫家華彬共同創作《瑞歌百年》,熠熠生輝的紅船周圍,用細平繡、細亂針、散套針、搶針、滴滴繡等不同技法繡出百隻姿态各異的鴿子……提到這些“心血之作”,鄒英姿依然心潮澎湃。那些扛着相機去上海和嘉興南湖采風的認真,日夜趕工、眼睛都要“瞎”了的努力,以及看到作品完成後的喜悅感,在鄒英姿看來這就是藝術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最好證明。“真正的藝術是藝術家内心深處的一種潛意識,保持天真爛漫,保持那顆‘初心’,與時俱進,才能與未來對話。”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3

蘇繡《開國大典》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4

《瑞歌百年》

如何讓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清末民初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代刺繡《涼州瑞像圖》是流失在海外的遺珍。幾年前,鄒英姿開始按原比例、原技法對它進行複繡,并最終無條件捐給敦煌研究院,以這種形式讓它“回家”。“這是我獻給祖國的一份禮物,這個禮物,我準備了五年。我覺得,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多做一些有利于國家的事情。”用刺繡語言給古老的文物注入溫暖的情感,她的另一幅刺繡作品《時間都去哪兒了》對話青銅器,也被蘇州博物館收藏。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5

鄒英姿(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鄒英姿的繡針頻頻與傳統文化連接。在她的一針一線下,“二十四節氣”有了蘇式表達。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6

《春分》

《夏至》是電線杆和一群叽叽喳喳充滿生命力的麻雀;《谷雨》用滴滴繡的短針腳勾勒出江南春雨的線條;到了《春分》,她大膽地将蘇繡和新鮮的泥土黏合在一起,來表達“本土文化需要保護”的思考;而《立冬》,則是她在多次田野考察後繡出的一粒即将萌發的“稻谷”。鄒英姿表示,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曆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着中華文明的智慧,《立冬》也是她獻給北京冬奧會的作品,“稻谷在土地裡的厚積薄發,也象征着中國運動員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它還有個名字叫‘大地之眼’”。

朱湘最美散文欣賞(文藝家的家國情③鄒英姿)7

《立冬·谷》

鄒英姿的作品,既有“厚重”的曆史文脈,也可見“清新”的江南文化。她說:“我們對藝術的态度,就是要有自己的審美和思考,然後開出花兒來!花的芬芳,是創新也是傳承。”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陳潔

編輯: 姚依依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