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很忌諱“死亡”這個詞?認為它不吉利?是的,每個人都懼怕“死亡” 害怕自己突然死去,害怕失去親人和朋友。所以無論做什麼,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說話的時候盡量避免“死”字。似乎不說這個字,就意味着壽命就會很長,也不會發生意外。
這個念頭幾乎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但我今天要告訴你的是:“死亡” 雖然很恐懼,但你必須時常想到“死亡”,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目前俄烏戰争還在繼續,最後會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料。
每年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影響最嚴重的是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疫情給整個世界(包括到個人)造成多大的危害,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雖然我們國家已經研制出疫苗,但依然無法阻擋新冠的腳步,每年人們不斷死于病毒、戰争、地震、洪水等,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災難。可以說,目前世界很亂,我們人類正處于危險的邊緣。
生與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生死一體,生死相伴,生必死,得必失,生死是人生必經之路,不要把死亡當成生命的盡頭,如同大師所說,“死亡” 隻是走向 “另一個去處” 。
能看透這一玄機,我們再也不用每天為生老病死憂心忡忡或恐懼不安,也不必對家人親友、甚至世間的榮華富貴有所不舍,至少我們可以活得更快樂更開心一些。
父母給了我們一個了不起的生命,就是讓我們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包括生死攸關的大問題。如果父母不給我們生命,那麼我們連死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有一天我們終于有機會死了,這是多麼珍貴啊!能這麼想,就是有勇氣看透生死了。
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偶然的,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除了生與死會帶來歡呼和哭泣,活得很健康的人很少會想到死亡。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成功時輕狂自大自滿,失敗時頹喪、沮喪、絕望。 ,甚至會嫉妒、争吵、陷害别人。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不洞悉生命的真谛,可謂是一葉障目,不識泰山!
有這樣一個故事:科爾和馬克一起去醫院看病,他們得的都是鼻炎。在等待化驗結果時,科爾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馬克也贊同。
結果出來了,科爾得的是鼻癌,馬克是鼻息肉,科爾留下一張告别人生的計劃表就離開了醫院,馬克卻住了院。科爾的計劃是:去一趟埃及和希臘,以金字塔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希臘參觀一下蘇格拉底雕像;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
他在生命清單裡後面這樣寫到: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
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沒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剩下的願望”。科爾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埃及和希臘。現在,科爾正在實現他出版一本書的夙願。
有一天,馬克在報上看到科爾寫的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于是打電話問科爾的病情,科爾說:“我真的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
馬克沒有回答,他早把自己親口說的去埃及和希臘的事放在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而那些走得快,看穿生死的人,卻活得很精彩。走得很慢的人,總是認為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标。這不得不說是人生的一種悲哀。
如果人們能時常想到死亡,想到每天都有那麼多人死去,而自己還能健康地活着,那麼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對生命的熱愛。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會覺得困惑。人也自然而然會變得豁達、超脫。人隻有面對死亡,思考死亡,才能真正冷靜、理性、開悟、超越自我。
感歎人生苦短,不是學曹孟德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的感歎,也不是蘇東坡 “人生如夢” 的無奈,也不是看透紅塵的被動頹廢,相反,我們認為生命是短暫的。如果我們今天能過上健康、舒适、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珍惜生活,熱愛生活,好好活着,認真過好每一天。
所以,當你得意或失意時,請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問生死,思索人生。有了看穿生死的勇氣,才能順應自然,重生,享受生活,選擇超越自我的人生觀,創造超越自我的人生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