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保田拍的爛片

李保田拍的爛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7:06:53

作為當下中國影視圈最重要的演技派男星之一,這些年李保田消失了,銀屏中難覓他的蹤影,新聞中也鮮有他的消息。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1

李保田肖像照 窦海軍 攝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2

自畫像(局部) 鋼筆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3

《馬蹄蓮》 重彩

李保田去哪兒了?

《李保田作品》就是答案。

這本重達三公斤的畫冊,讓人看到了李保田除演員之外的另一面。全書收錄了他近三百幅繪畫、木雕等作品,創作時間跨度超過三十年。

與這本書的重量一般,這些作品展現出了李保田沉甸甸、堅硬厚重的精神質量——除了很高的專業水準,同時讓人看到了一位藝術家對世界、對生命嚴肅而獨到的思考。

看他的作品及他對作品的闡述,時常感覺他手中的筆就是一把刀子,下刀之處,幹淨利索,犀利地解剖并重構着他所認知的世相。沒有拖泥帶水的矯情,沒有裝腔作勢的油膩,更沒有祥和粉飾的圈子味。作品強烈的色彩和魔幻的意象,讓人想起搖滾樂。

他在書中寫到“我想,人從生下來就在等,可以說是等待厄運,等待幸福,等待明天,等待死亡限……總之,就是等待未知。”

是的,如果你洞悉了生命,就少了對世俗的舉棋不定,要那份精緻的圓滑又有所用?

于是你能在書中看到他對自己影視作品的“另類”反思,“劉羅鍋和和珅都是皇權的爪牙。這個角色(劉羅鍋)對于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走向現代文明沒有任何現實意義”。說實話,這是我見到過演員對自己作品最狠的評價。字裡行間,李保田桀骜不馴的個性呼之欲出,一個藝術家倔強的尊嚴躍然紙上。

本期文章作者窦海軍與李保田相識三十多年,是《李保田作品》一書的責編。“保田确實不好熱鬧,不合群,但十多年來,我也沒碰上一次他裝腔作勢地端着名人的架子,他是個有着很強平民意識的人,他厭惡那種忸怩做作、自我感覺良好的新貴氣。”這是窦海軍眼中,李保田的個性輪廓,幾十年不變,硬邦邦的,像極他筆下的一塊“頑石”。吳勇

影視圈一怪

大概很多人都忘記了李保田,卻可能恍惚還記得“宰相劉羅鍋”“神醫喜來樂”……年輕人索性一概不知。這種遺忘是好事——一個曾經為社會做出過貢獻并獲得了回報的人,一旦他不再做出比較好的貢獻了,就該遺忘他。如果他開始做壞事了,還應該憎惡他。李保田明這個事理。所以他不在乎遺忘。

于是人們便看不到李保田頻頻出鏡,也就忘得更快了。一個“老東西”憑一點往日的知名度在娛樂節目中起哄、發嗲,總是有點肉麻的。沒有好劇本,加之年歲大了,演戲機會就少了,李保田就宅在家裡讀書、畫畫、聽音樂。不過他也完成了一個夙願,就是将幾十年的美術作品整理出版了一本8開的畫冊《李保田作品》。

《李保田作品》無疑讓人看到了李保田除了演員之外的另一面,但歸根結底,其實兩面都是一面,都透着他獨特的藝術個性和人格力量。

作為演員的李保田素有“影視界一怪”的口碑,怪得令喜歡他或不喜歡他的人都有些無奈、尴尬。舉例:1996年《宰相劉羅鍋》讓他名聲大噪,這本是自我宣傳、擴大經濟收入的好機會,李保田卻偏偏反思起來:

劉羅鍋在那個年代對于我是個機會。讓我早年學戲曲醜行的那些東西能夠得到比較充分地運用。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劉羅鍋和和珅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産物,都是皇權的爪牙。演完了叫我參加電視劇的宣傳,我不想參加,因為我覺得這個角色對于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走向現代文明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它隻是個宮廷戲說故事而已,大家看着樂一樂就完了……乾隆搞文字獄很厲害,我對這種對人的生命一點都不尊重的混蛋皇帝沒有一點好感……然而皇權淫威及肮髒的宮廷争鬥,卻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東西。

這段自述被他收錄在了《李保田作品》裡,男一号這麼不識時務地評價自己的作品,可見李保田的“怪”不是浪得虛名。甚至他還說道: “我演過的一個角色,别人要拍續集,我不想幹,一個著名小品演員躍躍欲試,非得要演一演,最終還是不行。小品表演與影視表演不是一個路數。一個專業學院的老師給我看他的《宰相劉羅鍋》續集劇本,我連回話的興趣都沒有,實在是沒意思透了,故事沒有一點意思,連插科打诨都沒有。”李保田認為的“意思”,和當下娛樂圈通行的“意思”,大概真不是一個意思。

世俗社會的評價體系裡,升官發财似乎才是硬道理,然而李保田,卻跟這兩樣“有仇”。若不是發自内心、發自三觀地這樣做,而是演給人們看,是堅持不了幾十年的。

李保田拒絕電視台邀請,不屑于自我經營,還對“劉羅鍋”這個角色有着“一般演員不必有”的分析,人們可以就此說他不着調、不識擡舉,但這卻是他演好劉羅鍋的深層原因。不參加春晚、不做廣告、拒絕升官、反對制片方給電視劇注水被人家組織多家公司封殺、反感權勢豪門卻和看大門兒、掃廁所的人稱兄道妹……這樣的事情幾十年一路做下來,不但損失了數以億計的錢财,還成了不招行内人待見的“異類”。于是,“怪物”的形象也就定了型,“怪物”的帽子也就再也摘不掉了。

作為畫家的李保田

一個真實的怪人的真誠創作,他的美術作品又怎能不怪?

李保田不賣畫,也基本不送畫,甚至很少參展、發表。那他為什麼要畫呢?他是不畫不行,不畫難受。和許多純粹的藝術家一樣,李保田畫畫、刻木頭,近乎是天意對他的指使、賜予、奴役、施虐。

李保田畫畫,不是一個藝人的閑情逸緻、附庸風雅、身心遊戲。有一幅畫他構思、惦念了20年,2017年終于動手。這是一幅近10平方米的大畫,卻要用彩鉛筆完成,他畫了整整一年。他每天工作十來個小時,畫程過半,常常會下午心髒不舒服,就靠吃藥緩解繼續畫。一個朋友多次提醒他:别畫沒畫完,人卻死了。後來他終于有點害怕了,改成了每天隻畫半天,或感到不舒服就停筆。

這是一幅什麼畫值得他這樣玩兒命呢?這是一筆重重的曆史舊債,又是重重的現實新債。這是淤積在他心中幾十年并還在不斷變本加厲的思考與憤懑,他不以繪畫的形式發洩出來,大概是不行的。

用“怪”來概括李保田的美術作品,當然可以,但也有點兒不夠勁兒。不妨将“怪”推升為“妖”。

人民大學商學院的宋遠方先生看了《李保田作品》後說:“李老師作品既沒有神性,也沒有仙性,而是另一個精神世界,最突出的特點是濃濃的妖性。神性莊嚴、端莊,仙性飄逸、歡樂。但李的畫确實與這二者不搭界,好像通靈,又有一層厚薄不一的迷霧。”之後他還追了一句:“我是藝術外行,沒有冒犯吧?”我說講真話是最重要的,并馬上轉給了李保田。

接到我轉去的宋遠方先生的評論。李保田回複:“沒有神性、仙性,而是妖媚!說得沒錯。神高高在上,仙不食人間煙火,隻有妖在人間。妖媚是人世間的美和吸引力所在。美包含着妖,妖是另類的美。男人大都喜歡那發自肉體的自然的性感。性感大都有着幾分妖氣,即獨特的美。畫女體不難,但畫不出性感妖氣之美,對我來說就沒有意義。這除了要求畫家有些許的才能,還依仗對于美有扒心扒肺的愛及精神的占有欲。”

其實,外行才容易沒有套路的約束,才容易自由、本能地感受、理解藝術。就此,宋遠方先生是“外行看出了真門道”。藝術不是制造芯片,它本來就沒有那麼嚴重的内行外行之分。有一些基本訓練及專業知識為基礎,藝術若想走向高處,更加依賴的是天資與綜合修養。其中,“真誠”,又是基礎的基礎。

我想,宋先生所說的“神性”,可能指的是那類一神教的神性吧,而不是古希臘的神性。古希臘的神性、神界,不但妖,還有幾分惡。

人類需要莊重的神性,需要自由自在自我的仙性,但也需要現實中的妖性。妖性,是集神性、仙性、佛性、人性、鬼性、魔性于一身的東西。妖性,複雜而不羁,還常常興風作浪,它混迹于天堂、地獄和人間,他善惡并存、美醜同體,而史上成就突出的藝術家,也并不都是信仰純正、品格高尚的人,但能夠被後人持久敬愛的藝術家,則大都是努力抑惡揚善的人吧。藝術的真善美,真實是基礎,善良是本質,美則是真與善藝術形式的升華。而我們熟知的個别畫家,雖然他的名氣很大,卻因為他的人品虛僞、行為投機、毫無氣節,而被大多數人唾棄。至于李保田,則很可能是個“妖而善”的人。

李保田的好與惡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4

《百合》 重彩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5

《百合》 幹墨

李保田拍的爛片(演技派男星李保田這些年去哪兒了)6

《殘荷》 鋼筆

李保田的表演到底好在哪?

一般人會說“演什麼像什麼”,行内人則認為李保田的表演之好,其深層原因是他的性格與修養,他有很強的“超本色表演能力”。很多優秀演員都難以克服“演什麼都脫不了他特有的氣質”。李保田則不然。人們大都認為“劉羅鍋”“喜來樂”這樣喜劇感的角色是他的本色,可是他飾演的知識分子(《有話好好說》)、黑社會老大(《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警察(《警察李酒瓶》)、山村教師(《鳳凰琴》)、悲劇性的舊社會夥計(《菊豆》),卻很少帶有他的“本色痕迹”。不僅如此,他四十多歲時飾演七八十歲的老爺子(《葛老爺子》)也是以假亂真。就此,化妝術固然重要,但演得傳神,還得靠修養。

有人問李保田能不能成為他所敬佩的達斯丁·霍夫曼那樣的世界級表演大師,他說不能。一是黃種人演員不可能在歐美獲得主流地位;二是還要依賴藝術創作的自由。他認為,不能被教條束縛,人的創造力不是竹筍,上面壓個大石頭,能拐着彎兒冒出來,即使竹筍有這個本領,若滿世界大石頭,也長不成竹林。

藝術,從頭至尾就是個人主義行為,甚至是極端個人主義才好,否則就沒有藝術的創新、獨特。所以李保田說,演戲與美術,他更在乎後者,因為演戲要受到劇情、角色等限制,而美術是完全自我的創作,更加自由,更加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但對“獨特”,特立獨行的李保田仍保持着一份警惕:“年輕時,我認為自己的藝術越獨特越好,現在覺得,獨特,也有個适度的問題。為了獨特而獨特并走向極端,是另一種膚淺,甚至是另一種具有欺騙性的平庸。”

他反思道:“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之前也知道,但是當時水平較低,不能切身理解,到了今天,理解得更好一些了,能夠更好地塑造角色了,但是年歲也大了,機會也少了。好在我還能在繪畫中演角色——把畫中的一草一木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畫中的一草一木。這樣等于演戲的經驗積累也能用上一點,而且因為繪畫比表演更自由,限制更少,所以更加地盡興,更加地快樂。”

李保田的藝術涉獵廣泛,電影、美術不用說,聊起任何一門藝術的古往今來、流派大師、名作解讀,都不會輸給一般的專業人士。他很喜歡攝影家呂楠的作品,認為在當下中國,呂楠是少有的真正意義上具有世界性的攝影家。呂楠拍普通人,他的《四季》拍攝的是西藏日常生活的表象,其作品樸素的表象下面,包含了他在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中發現的那種精神的崇高和美。

“呂楠長時間獨身一人在西藏拍攝,最多一次待了九個月,他聽巴赫,點着蠟燭讀歌德,讀哲學。我猜這個時候是痛苦的、艱難的,但也是快樂的。在人煙罕至的地方能夠獨守,能夠閱讀,這才叫禅。現在很多人講禅,完全是假的。吃着肉泡着妞兒掙着錢,然後說我有禅意,不要臉。”

李保田的閱讀量很大,除了畫畫,讀書、聽音樂、看世界上的好片子,這三件事是他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自己做飯,拒絕各種應酬,還覺得時間不夠用。他曾說,人要是不睡覺不吃飯也能活着該多好啊,能多幹多少事啊。

讀來讀去,他還是認為中國的作家中魯迅最牛。

“魯迅是不可替代的中國文化巨人,他沒有達到世界性,隻有日本和韓國等對他有些研究。他是犧牲了作為世界級的文學大家的前途,來執意啟發國民的。魯迅真的了不起,他一個人敢與所有人為敵,絕不妥協,絕不投降。他堅持自己認為的真理,而且還活得比較潇灑,娶妻生子什麼都做了,還能在那個戰亂時期有較安定的生活,跟日本人既有交往又有原則,他做得真好。”

相反的是,李保田對于曾經風靡中國的金庸的作品卻頗有微詞:

“‘百花獎’‘華表獎’‘金雞獎’‘飛天獎’我都得過,‘金鷹獎’得了六次。第四個‘金鷹獎’是武俠小說家金庸給我頒的獎,我把獎杯放在台上了沒有要。我說這個獎杯留着給今後的年輕人吧。不要這個獎杯的另一個原因,是我不喜歡金庸的小說。”

在李保田看來,金庸小說欠缺思想厚度,小說中武林霸主之争沒有正義非正義可言,取代的過程,也缺少人道主義和對生命的關懷。金庸小說的流行,其實是挺值得反思的一個話題。

畫冊《李保田作品》編輯完畢就要開印了,李保田問編輯還能不能在畫冊的結尾加上一幅近期自畫像,編輯說,畫冊裡已經有了各個時期的自畫像,還非要加這一張嗎?它有這麼重要嗎?他說“重要”。“這一幅是我的現狀——老了,但還是不服,卻又有些無奈。對于逝去青春内心還在抓撓,卻又不得不面對衰老、醜陋與死亡。”

畫冊中還有這麼一段文字:“我為什麼喜歡殘荷?這可能跟年齡有關。到了一定的年齡,在這些枯萎的東西上,能夠看到自己生命的老去。它們好像是一面鏡子,我用它來照見自身,也許是顧影自憐吧。顧影自憐的結果是,老了也要有一點精神頭,這個精神頭就是老年的尊嚴,是活着的尊嚴。”

我想,毫不裝神弄鬼,從不扮聖演仙的李保田,他紮紮實實地活在人世間,時刻關心着人間的善惡美醜,他又怎能不感慨自我生命的衰老與消亡呢? (寫于2020年6月16日)

(原标題:李保田的另一面)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窦海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