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
中國的素顔霜市場,也許快“屍橫遍野”了。
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來看,截至9月26日,國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系統中,“素顔霜”的相關備案信息有2924條,而這個數據在2016年9月14日還是589條。這意味着,短短一年時間,至少有2000多款素顔霜産品在籌備上市,平均每天有6款。
僅從備案來看,素顔霜大有繼續火下去的趨勢。但五月在走訪市場時,不少代理商談及素顔霜時,均表示不好出貨,甚至有人斷言“素顔霜已經死了”。
化妝品店賣不動
去年底以來,不少美妝品牌趕在“素顔霜是下一個爆品”的“風口”,推出了素顔霜産品,部分以主推單品或爆品的定位來運作,還為線下門店策劃了各種動銷活動,如“藍秀200萬支免費派送”、“卡姿蘭打造數百家素顔霜明星榜樣店”、“凱芙蘭素顔霜'男色'直播路演”等。在這些活動之外,最常見的方式是“買贈”。
河南某化妝品店老闆也表示,不少品牌以“買素顔霜其他産品任選”的活動方式進駐門店,她于今年春天新引進某品牌的素顔霜時,品牌方就為其安排了這樣一場活動。
“銷量很差勁。”該店老闆直言,即便是有優惠力度空前的活動,進店的顧客也并不買賬,一句“沒用不要”就扼殺了素顔霜産品的成交機會。
去年冬天素顔霜大火的時候,她曾為門店引入了一款零售價39元的素顔霜産品,“上臉推不開,基本沒賣”,雖然今年春天引入的素顔霜品質等各方面都不錯,“還是賣不動”,“有的人沒需求,有妝容需求的又覺得素顔霜不如BB霜。”
“看着店裡的素顔霜也是發愁。”讓該店老闆擔憂的是,專門做一場活動都不能賣出去的素顔霜,如果靠自然銷售就更不可能了。接下來,她考慮将素顔霜和護膚品套盒搭配銷售,“送也得送出去。”
另據武漢一家化妝品店BA表示,其所在門店2015年就開始銷售素顔霜,目前有兩款素顔霜在售,“雖然也有人問,但銷量一直不怎麼好。”
武漢徐東商圈銷品茂屈臣氏店内目前共有燕窩、裡美、魔法醫生、美麗加芬四款素顔霜在售,其中自有品牌燕窩素顔霜活動價139元/2瓶,其餘品牌均參與“滿200立減50”的活動。
其中一位BA在介紹了燕窩素顔霜後表示,“素顔霜其實都差不多,并沒有很明顯的效果,還不如用隔離霜。”可見,門店BA在素顔霜上的銷售熱情并不高。
代理商庫存積壓
與終端門店素顔霜銷售乏力相對的,是代理商的出貨難。“現在倉庫放了一堆,銷不出去。”安徽一位代理商如是說。
江蘇一位代理商則表示,其從一開始就不看好素顔霜。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品牌方大多将素顔霜做訂貨政策免費贈送,“回款多少免費送素顔霜多少瓶”。
“免費送”的政策,也被運用到了代理商為合作客戶制定的訂貨政策上。上述河南化妝品店老闆表示,其門店今年引進的某品牌素顔霜,正是春季訂貨會上政策贈送的。
在這位江蘇代理商看來,美妝品牌争相推素顔霜,導緻市場上形形色色的素顔霜太多,但消費者的需求未跟上。
也就是說,去年底以來集中上市的大批量素顔霜,要麼堆在代理商的庫房裡,要麼“躺”在化妝品店的倉庫或者貨架上,真正銷售到消費者手上的仍是少數。
“剛需、尖叫、風口都沒了,今年市場上的素顔霜銷量一落千丈。”在陝西市場一位不願具名的代理商看來,較早推出素顔霜的某本土彩妝品牌,已将素顔霜的第一桶金撈完,門店員工也習慣賣其産品,“後面跟風的大多是墊背。”
另有某陝西代理商直接判了素顔霜死刑,“素顔霜已經死了。”他的判斷标準有兩個:第一,門店内素顔霜的購買率持續下跌;第二,廠家不再像以前一樣花大心思去做推廣。
他認為,不斷出現的攪局者,加速了素顔霜的死亡。幾乎一夜之間,朋友圈都在推廣素顔霜,這樣的跟風行為,會讓人覺得素顔霜技術門檻低,“幾塊錢的都上市了,甚至還有免費送的,質量怎麼能有保證?”
一位河北代理商表達了類似觀點,針對素顔霜的活動,“無論是買贈還是免費送,無非都是在攪局”。
線下遇冷,線上火爆?
在終端門店和代理商唱衰素顔霜的同時,一些承接了素顔霜産品生産的代加工企業則表示,在出貨量方面沒有大的變化。一方面,或許終端渠道的窘境還未傳導到上遊供應商;另一方面,或許與電商、微商等渠道相對旺盛的需求有關。
廣州一化妝品ODM企業總經理表示,其工廠從2015年年底開始承接素顔霜訂單,出貨量一直很穩定,目前“素顔霜已經是常規配備,特别是微商和電商。”
這一說法也有迹可循。以天貓為例,搜索關鍵詞“素顔霜”,截至9月26日,共出現2210件相關商品,月銷量最高的植美村素顔霜成交9.8萬筆,瑪麗黛佳、歐詩漫、自然堂等品牌的素顔霜産品月成交量也均突破萬筆。
從百度指數來看,自2016年2月份有記錄以來,素顔霜的搜索指數一直居高不下,并在今年年初出現峰值,随後雖有所回落但增長較平穩,需求仍可能存在。隻是,就目前來看,這一需求很大一部分來自線上渠道。
那麼,為什麼素顔霜會出現線上線下銷售兩重天的景象?
這可能與素顔霜的起源有關。素顔霜在中國市場本身是一個“自上而下”誕生的品類。具體而言,代購燒起的第一把火被本土品牌捕捉,迅速推出國産素顔霜以占領市場。從這一點來說,在中國市場從線上“誕生”的素顔霜,有着天然的線上推廣優勢,如美妝博主、網紅等的加持引流。
但在打入線下時,卻遭遇了難題。在大量素顔霜産品争相上市的同時,消費者、門店對該産品認知的不健全,讓市場教育沒有及時跟上。況且,素顔霜從産品本身來說并不具備颠覆性(詳見《為什麼一到寒冬,就有爆品出?》)。
當下,素顔霜産品在線上渠道的溫度,或許隻是餘溫,因為去年底以來的素顔霜“亂戰”,并沒有讓該品類呈現出可以預見的爆發力。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就有行業知情人士告訴五月,素顔霜在韓國市場的熱度已經有所退卻(詳見《素顔霜會成為氣墊之後的下一個爆品嗎?》)。而彼時,正值素顔霜潮流在中國初步“肆虐”之時。
也就是說,“零售寒冬”言論包圍下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對素顔霜的跟風稍顯盲目,不少品牌推素顔霜産品或許是為了刺激市場,追趕“爆品”的潮流,以期其成為下一個“氣墊”或“BB霜”。殊不知,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與産品投入市場的速度不協調,不少想在素顔霜上分一杯羹的入局者,扮演的卻是“攪局”的角色,讓原本就不太明朗的新生市場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看來,素顔霜這個以往衆人口中的“爆品”也隻是活在口中,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