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博士畢業生人數劇增,博士已不再是頭頂上的光環。高校自不必說,而相對有一些技術含量的企業、研究所等單位,也不再稀罕高學曆的人才了。學曆優勢确實已今非昔比,很多單位的頭頭也早早就戴上了博士帽。
那麼,在單位已工作多年,年齡已超過30歲的人,還該不該讀博呢?
做任何一件事情,總是有動機的。也就是說,讀博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或者反過來想想,讀博優勢不在時,讀了又會造成什麼樣的不利因素和後果。工作後再回校讀博,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重新就業,換單位,換地方,謀求更好的發展。
現在國内很看重年齡優勢,所有“人才計劃”的帽子都有年齡限制。一般來說,拿到博士學位需要3-6年,視各學校的畢業要求而定,等戴上博士帽可能就35-36歲了。
2)提升學曆,謀求更高的平台和資源。
博士要說是一個平台,那也是過去式;要說資源嘛,讀博期間,進入導師或導師積累的人脈和圈子,對後續的發展或許會産生一定的影響。沖着這一點來說,建議博主去讀一個在職博士,還是不錯的選擇。
讀博不一定能提升你的學術水平多少,但每個學校要達到博士畢業的基本要求,會把你向科學研究工作拉近一步。
3)遵從内心,崇尚學術及科學研究工作。
讀博期間,經濟上肯定有損失,成家立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人在物質條件得到基本滿足後,總有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這種支撐或許更強烈。個人的追求和信仰,也許會讓人不斷追求新的高度。
所以真想遵從内心和追求長遠目标。建議不妨去讀,哪怕在職,甚至脫産。
所謂的“年齡”限制,隻能限制住那些隻想在體制内追求各種人才“帽子”或想獲得豐厚資源、待遇的人。自己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沒有年齡限制的,隻要自己的健康狀況允許。
讀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為什麼讀博。在學術界,少年英才确實大有人在,可也要為大器晚成者留一條路,畢竟博士畢業才是科研道路的剛剛開始。所謂“參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其實,豈止幸福本源,更是科研生命之源。科研圈的多樣性是學術界賴以發展的基礎。年齡的條條框框會讓大家拼命想在年齡限制倒計時來臨前,趕緊擠進進學術利益共同體。
這會加重了大家的焦慮,讓一些不佛系者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年齡的限制會倒逼青椒們不能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本可以有一番作為的科研工作者因為超齡喪失了前進的機會。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博士生就業問題上,除了“第一學曆歧視”問題,還有存在“年齡歧視”的問題。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