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化纖就和做面條差不多,和面、揉面、壓面,從噴頭出來的纖維絲就是我們的‘面條’。”在上海德福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為德福倫),技術部門負責人魏麗菲用生動的比喻向記者介紹着産品制作流程。
不過,随着“碳達峰”成為所有産業聚焦的話題,德福倫的“和面”材料、“揉面”手法也在不斷進化,以科技賦能,将傳統以石油化工品為主要原料的化纖行業引領向更為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向。
再生纖維,讓塑料“循環”起來
在過去,一件穿舊的聚酯纖維衣服、一個随手丢進垃圾桶的塑料瓶的最後去向大概率是集中填埋或者焚燒,在土壤中沉睡上百年,慢慢降解回歸自然。然而,在德福倫,這些回收物卻有着“更好的未來”。
“包裝袋、保鮮膜、水桶、礦泉水瓶等生活中常見的PET塑料制品,聚酯纖維等服裝面料,經過回收加工後,都可以成為我們制作再生纖維的原料。”魏麗菲介紹說。
再生纖維可不是原生纖維的平價替代,而是更貴的生産方案。因為在進入化纖生産流程前,回收物需要經曆清洗、篩選、熔融、提煉等繁瑣步驟,才能加工成原料切片。其成本反而比從石油中提煉出原生材料的成本高一倍。然而,借助再生纖維制造,生活中的一部分廢棄物由此進入循環利用渠道,可以降低塑料垃圾對于環境的負擔,減少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
除此之外,通過原液着色技術,在制造原料中混入着色劑,使纖維生成的同時已經帶上了顔色,不僅色牢度更佳,也省去了後續的織物印染,杜絕了廢液排放對于水環境的污染。通過聚乳酸生物技術生産的生物基纖維,在自然環境下5到12個月即可分解。三條技術線,實現了綠色纖維在原料、工藝、降解三個關鍵環節的可持續發展,使得化學纖維成為一種載體,實現我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承諾。去年,德福倫的循環再利用滌綸短纖維、原液着色滌綸短纖維以及生物基化學纖維(PLA短纖維)被國家工信部評為“國家級綠色纖維産品”。
從服飾鞋包、到家具,再到遊艇、汽車内飾,都是再生纖維的用武之地。綠色纖維産品已占德福倫全年訂單的50%,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長。綠色纖維産品的興起,不僅僅由供給方的戰略布局推動,同時也受到需求方的追捧。如今,不少人也秉持着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更願意為綠色纖維買單。不少國際品牌向德福倫發來的訂單,均按照本國環保标準采購再生纖維面料。使用可回收材料作為生産原料,是不少國際知名品牌的訂單要求,也是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準入“門檻”。
小體量大能量,研發引領業内風向
近年來,德福倫的研發人員也在“訂單式服務”加“前瞻式研發”兩種模式下,為市場帶來了更多驚喜。企業及其産品曾先後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重點産品質量攻關成果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産品開發貢獻獎等榮譽獎項。
在德福倫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目錄中,阻燃滌綸短纖維是一種具有阻燃性能的環保型高科技聚酯纖維,可以應用于航空、飛機等交通工具和公共場所内飾紡織品;防紫外線纖維對紫外線的屏蔽率可達98%,且無毒、無味、功能持久、對皮膚無刺激,可與棉麻等纖維混紡,制作成各種防曬面料;PET纖維本身具有彈性,手感柔軟,可與天然纖維混紡,加強面料的彈性和抗皺性能,制作成的服飾舒适、易洗、快幹、免燙;絲麗絨纖維不僅外觀手感和真絲綢一樣,在舒适性、易打理性和染色鮮度上都更勝一籌;遠紅外纖維制作成的産品在穿着上體感溫度比常規纖維産品提升2到4攝氏度,在制作成服飾、床品、保健用品等領域有着顯著的優越性。
可以看到,現在的化學纖維不僅是天然纖維的一種補充選擇,它經過實驗室的千錘百煉,發展出了種種特殊屬性,使之可以通過混紡改善天然纖維的缺點、疊加更多功能,讓面料更好穿、更實用,讓古老的天然面料,更适應我們當下與未來的生活。
去年實現3個億的年産值,這在業内隻是小體量,但德福倫選擇的就是一條“奇兵開路”發展路線。德福倫在每年的展會上推出的新品總是吸引衆多業内人士前來,其産品研發方向,也代表了行業的風向。小批量、高品質、定制化的産品模式,也恰恰對上了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需求。
“定制化研發過程裡充滿未知變數,也許一個參數的修改造成産品不穩定,一種原料的增加引起設備的堵塞。每次我們都全力以赴排除困難,完成客戶需求,拿出過去沒有見過的‘新東西’。”魏麗菲說。
通訊員 | 範黎平
編輯 | 程佳域
責編 | 程佳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