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看此介紹必定讓人敬而畏之,隻可遠遠膜拜不敢接近。實則不然,蘇轼一生坎坷,屢遭貶谪,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若是他的所有磨難加到常人身上恐怕早已崩潰,而我們偉大的東坡居士反而越活越自在,越活越逍遙,“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眼間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度盡劫波仍然能說出此話。依賴的就是他樂觀向上,積極的心态。因此發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可不少,咱們在此共勉。
1.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轼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賞識,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後才發現該文為蘇轼所作。
2.反唇相譏
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牆東坡斜矣!” 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 嵌名為巧,雙關尤妙。(注:二人政見不同,關系不是很好)
3.巧對啞詩
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隻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抛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則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4.年少輕狂
蘇轼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于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贊賞,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蘇轼于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轼當時的自傲之心。沒料到,幾天之後,一鶴發童顔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轼“求教”,他請蘇轼認一認他帶來的書。蘇轼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轼亦不免為之汗顔,隻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轼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鄰皆刮目:“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5.寺态炎涼
蘇東坡遊莫幹山時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叙談。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蘇東坡胸有成竹,含笑揮筆而就“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6.巧退豪門
據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後連忙應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幹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筆底才華少,胸中韬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語後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韬略無窮。 方若虛讀後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讀罷不免開懷大笑,讀的是事,明的是理,在這繁華的大都市中人難免慌慌張張迷迷茫茫,遭受困難,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飯,如若一蹶不振則前途了了,如若像蘇東坡一樣,樂樂呵呵開開心心,笑對人生的磨難,則前途則是另一番風景。
在此推薦蘇東坡的一首詞也是他一生的總結《定風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