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寫一篇關于 “到底哪些人需要重疾險” 的文章,因為絕大多人對疾病風險的認識和重疾險的功能意義還比較模糊,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重疾險。
01 我信奉的銷售理念保險科班畢業的我,畢業後就進入了保險行業,在财險公司做了8年,前後就職于财險市場份額前七位中的2家主體公司。
2019年底選擇了轉型成為一名保險經紀人,專注于家庭人身保險的綜合規劃。
之所以選擇轉型,一是因為厭倦了财險行業的産品同質化和價格戰競争,對在财險行業未來的職業發展失去了信心,不想做溫水中的青蛙;二是看好人身險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而目前從業人員素質大多較為低下,缺乏真正專業靠譜、能夠站在客戶立場,從客戶需求出發定制最優保險解決方案的高素質從業人員,看到了自己施展拳腳的機會。
所以,我信奉的銷售模式與理念是:
不硬性推銷,不強買強賣,不走人情單,不背話術,不坑蒙拐騙。而是不斷豐富和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從客戶需求出發量身定制最優保險解決方案,做好售後的各項服務,讓客戶的利益最大化,做客戶值得托付和信賴的保險咨詢顧問。
堅持這樣的銷售理念,不是因為我有多高尚的道德和品行,而是因為靠走人情單、靠坑蒙拐騙、靠信息的不對稱,終将不是長久之計。保險行業早晚有透明的一天,客戶遲早也會懂得去辨别好壞優劣。唯有站在客戶立場,為客戶謀求最大利益,才能赢得客戶的認可和信任,才能給我帶來源源不斷的轉介紹,讓我在這個行業獲益和成長。
我一定是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推薦客戶真正需要的保險,而不會為了多掙傭金,為了短期的利益把客戶并不需要的産品賣給他。
02 人們往往隻相信願意相信的人們往往隻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不在乎事情真相。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吸煙有害健康,這是經過科學研究表明的不争事實。但你跟很多老煙民去聊這個話題,跟他說吸煙有害健康,請盡早戒煙,他往往不以為然,他會說那誰誰誰不也吸煙嗎,不一樣也活到99了。而如果你跟他說吸煙不影響身體健康,他大概率會表示贊同。這就是因為一個人相信一件事,不一定是他真的相信,很可能隻因為他願意相信。
關于哪些人需要重疾險這個問題,我将用一些具體的數據、真實的案例、客觀的分析去說明到底什麼樣的人真正需要重疾險。
這樣可以讓原本就覺得需要重疾險的人更加強化和堅定自己的認識,而不相信保險、覺得自己不需要保險的人,大概率仍然會不願意相信,就當是寫給願意相信的人看吧。
03 哪些人需要重疾險重大疾病将帶來大額的經濟支出和損失,少則幾萬,多則數十上百萬,包含醫療和康複費用支出,因治病所導緻收入減少或中斷,情況嚴重者甚至永久喪失勞動能力。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幹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五十九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内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标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标準的80%。
從這兩條辦法可以看出,當我們因患病期間無法正常工作時,企業是可以僅按當地最低工資标準的80%來發薪的。當我們患病後無法勝任原有工作時,企業是有權解除勞動合同的。
比如之前網易重症員工被暴力裁員的事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企業是非常現實的,當患病員工無法繼續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時候,很可能将面臨被辭退的結果。
所以重大疾病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我們所看到的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還有後續康複的費用、收入中斷等重大影響藏在海水以下我們沒有看到。
當大病風險發生的時候,面對其給我們家庭經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我們如果有足夠的存款、資産并且也願意用來應對,那麼可以說我們是不需要重疾險的。反之,我們就需要重疾險。
這麼說雖然有道理,但比較抽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些具體的數據和真實的案例。
1.癌症發病率及5年期存活率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确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确診為癌症。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
在過去的10餘年裡,惡性腫瘤生存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癌症的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但随着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的進步,癌症的臨床治愈率在不斷提高。2015年國内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經提升至40.5%,而且一定還會不斷提升,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罹患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
2.癌症的治療費用
癌症的5年生存率不斷提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和特效藥不斷應用到癌症的臨床治療中。
但和傳統的治療方式先比,越先進的治療手段和特效藥使用意味着更高的治療費用。
比如,上海質子重離子治療一個療程的費用就高達31萬。
各種抗癌靶向藥每年的治療費用大概在20-60萬不等,以下是部分癌症靶向藥的年治療費用情況:
3.重疾險理賠數據分析
平安人壽2019年理賠報告顯示,重疾險理賠主要集中在31-60歲。其中31-40歲理賠占比20%,41-50歲占比32%,51-60歲占比28%。
從2017年-2019年三年的重疾理賠數據來看,31-40歲人群重疾理賠占比逐年攀升。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數據,可以得出:一、以癌症為首的重大疾病發病率在提升,同時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二、重大疾病治愈率不斷提升,患重大疾病不等于死亡;三、癌症的5年期存活率提升明顯,但越先進的治療手段意味着所需的費用越高。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感受下重大疾病對家庭經濟所産生的影響。
王女士2016年底确診非小細胞肺癌,經過基因測試後采取以靶向治療為主的治療方式,治療過程中由于癌細胞對靶向藥物産生了抗藥性,先後更換了多種靶向藥物。
到2019年底,治療的4年時間裡總共花費治療費用接近80萬:其中2017年19.2萬,2018年30.3萬,2019年27.0萬。同時,4年的治療時間裡,王女士因病沒法工作,收入因此而損失接近100萬。
如果沒有保險報銷,有多少家庭能夠拿出70萬采取最好的方式進行治療,恐怕早已因為沒有足夠的治療費用而離開人世。
如果沒有保險金補償,又有多少家庭能夠承受主要經濟支柱4年的收入中斷,恐怕将會迫于生計而選擇帶病返崗。
綜上,從大病風險的影響、宏觀的數據以及真實的案例都印證了對于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客觀上是需要重疾險的。
04 常見顧慮Q1:有了醫療險,不需要重疾險了?
醫療險屬于報銷型,花多少報多少,僅能解決直接醫療費用支出的報銷;而重疾險屬于給付型,買多少賠多少,理賠資金自由支配,可彌補後期康複費用和收入損失。
兩者相互補充,不可或缺。
比如,萬一哪天不幸得了癌症,不僅需要進行住院治療,出院後還要幾年的時間康複,這期間沒辦法工作,收入将受到影響,但家庭開銷還是正常支出。
這種情況下,醫療險可以報銷放化療、手術等醫療費用支出,重疾險則用以彌補期間的康複營養費用和收入損失。
兩者缺少了任意一個,恐怕都将影響患者因為經濟問題而無法選擇踏實安心的治療和康複。
同時,醫療險屬于短期産品,一般隻保障一年,不保證終身續保。一旦産品停售,或身體出現狀況後保險公司不再接受續保,後續将無法獲得保障。
Q2:現在年輕身體健康,不需要重疾險?
的确從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來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低。但對于單個個體而言,得不得病隻有 “0” 和 “1” 兩種結果,哪怕患病的幾率再低,一旦患病将難以承擔。
年輕且身體健康的時候投保重疾險,保費越便宜同時保障周期越長。
有段話在業内廣為流傳:如果知道40歲會生病,那麼39歲買保險最劃算;如果知道50歲會生病,那麼49歲買保險最劃算;如果不知道啥時候生病,那麼現在買一定最劃算。
所以,買保險最忌諱的就是拖,拖到年齡大了保費貴點不說,最怕的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屆時将無法購買保險。
Q3:重疾險保費太貴了,買不起、不劃算?
誠然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差一些,有房貸、車貸,上有老下有小,開支很大、結餘不多,能夠用于購買保險的預算很少。
這類家庭其實是最需要保險的,因為家庭債務和責任較重,抗風險能力弱。一旦家庭成員發生大病,極大可能将對家庭經濟造成毀滅性傷害。
如果确實購買終身儲蓄型的重疾險價格太貴,可以選擇定期的、消費型的産品,就拿30歲男性來說,買個50萬保額保障至70歲的,一年3000左右保費就夠了。
先把奮鬥期的風險轉移出去,等到後續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再來補充和完善。
看完以上内容,如果你覺得你确實需要重疾險,那麼請你持續關注我的文章,不出意外的話,看完我的文章後你對于如何配置和挑選重疾險将了然于胸,也就不至于上當踩坑。
作者|楊榮慶
中山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畢業
8年保險從業經曆
保險經紀人
專注于家庭人身保險綜合規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