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孩子弄了半天,鞋帶的兩頭還是“分了家”。
昨天,記者見證了一場“艱難”的比賽。
在杭州采荷中學新生軍訓現場,初一新生們比賽系鞋帶。
原本以為,對于10多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很簡單事。哪知道,竟然有三成學生不會。
好多孩子怎麼都無法把解下的鞋帶正确地穿回鞋幫的小孔内,記者不忍心上去幫忙。後來,不少孩子竟主動提着鞋子找老師求助,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整整三成的學生
解下鞋帶系不回去
昨天早上,在軍訓間隙,采荷中學的老師們為初一新生準備了一場有趣比賽——系鞋帶及疊衣服。比賽現場,學生被分為兩組,一組要把解下的鞋帶系回去,一組疊衣服,之後兩組對換比賽項目。
參加比賽的84名學生,是從學校14個班中随機抽選的,每班6人,男女生各一半。系鞋比賽,要求學生先将鞋帶從鞋子上解下,然後在三分鐘内将鞋帶正确地穿回去再系緊。
比賽開始後,學生們一手拿着鞋,一手拿着鞋帶開始緊張地穿了起來,時間過半,一些學生急得直冒汗。
“我從來沒有把鞋帶解下來過呀!”學生小楊吃力地系着鞋帶。這時,和他一起比賽的兩名女生已經舉手宣告完成,而他的鞋帶卻在鞋面上亂成一團,不僅孔洞穿錯,許多地方都打結了。
“三分鐘到!”裁判員宣告比賽結束,小楊挑戰失敗。他根本沒心情理會,退到場外繼續鑽研鞋帶的穿法。隻是,下一輪比賽都結束了,他還是沒能把鞋帶穿好。
“我平時經常做家務的,煮飯洗衣服都會,可是從來沒穿過鞋帶,平時拿到的鞋子,鞋帶都是穿好的。”小楊解釋說。無可奈何的他,隻能提着鞋子向邊上的老師求助。
在這項比賽中,和小楊一樣的學生還有很多。精略估計了一下,至少有三成學生未完成穿系鞋帶的任務。
“穿鞋帶看着簡單,解開前我都記好了,就是交叉穿過鞋幫上的小孔,可是等到自己動手時,就全亂了。”學生小俞感慨說。在比賽結束後,他又拿着鞋子研究了好一會兒,可還是沒能把鞋帶穿回去。
還有個學生小何,雖然是交叉穿的鞋帶,可到後來發現鞋帶不夠長。原來,這個小夥子忘了把鞋帶拉緊,在鞋頭處多出一個“大圓弧”,以緻後面無鞋帶可穿。
疊衣服的成績更差
隻有兩成學生完全達标
在疊衣服項目中,學生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84個學生中,未完成的有13人,基本完成的為56人,隻有15人完全達标。
“這樣的疊法我沒有見過。”1分30秒的比賽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學生小蔣所在墊子上的衣服還亂作一團,他嘗試了好幾種疊法,但是完成後的衣服就和老師給出的模闆不一樣,無奈之下他隻好選擇放棄。
“我知道要照着模闆來疊,可是我就是疊不出來。”小蔣無奈地說。和他一同比賽的幾個學生,情況相差不多,衣服雖然疊好了,但與模闆的樣子完全不同。
在比賽現場,有的學生幹脆不看模闆,直接用家裡學到的疊衣法。有的看了模闆,不過因為沒有把兩側的邊折入衣服内,導緻疊好的衣服比模闆寬很多。還有的已經疊得很好,但是忘記把領子翻開,也被老師無情地扣了分。
在比賽中記者發現,女生無論是系鞋帶還是疊衣服,做得都比男生要好。每一組比賽中,最先完成系鞋帶的通常是女生,能夠又快又好地按照标準疊完衣服的也是女生。
學校很有必要
開展勞動技能教育
“這次比賽,我們沒有提前通知學生,算是突擊測試。”杭州采荷中學校長助理徐峥說。他認為,最簡單的勞動最能反映學生的問題所在。
徐老師說,穿鞋帶看似簡單,其實考驗的是學生手指的靈活性,以及觀察細節的能力。從哪裡開始穿,一次穿幾個洞,從内側穿進還是外側穿進,都需要提前考慮清楚。而疊衣服能夠考驗學生的觀察力和細心程度,一些學生在疊衣服時,完全沒有模仿模闆,另外一些認真的學生則會跑到模闆衣服前仔細觀察,疊完後又反複對照。
面對比賽結果,徐老師認為,學校開展勞動養成教育十分必要,它不僅是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也符合國家對教育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
“學生的勞動水平和學習成績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勞動可以為學生帶來很多正面的影響。”在徐老師看來,勞動不僅僅是一種技能,在勞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責任感和擔當,隻有參與勞動的人才會去感恩勞動。他希望通過包括這次比賽在内的一系列的勞動體驗,讓孩子懂得勞動的好處,讓學生發自内心地愛上勞動。
徐老師告訴記者,這次比賽相當于學校勞動養成教育的前測,希望通過這樣簡單的比賽,初步了解學生的勞動技能水平。之後在整個七年級,學校都會重視學生在洗衣烹饪、教室值日、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基本勞動技能的培養。
“到了八年級,學校會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為期一周的綜合實踐活動,系統地對學生的勞動技能進行考核。包括疊衣服、疊被子、洗衣服、烹饪等,今天的數據将會成為學校勞動養成教育成果的一個重要參照。”徐老師說。
家長們,該放手了
總以為現在的小學生動手能力差,系鞋帶這樣的小事也不會,想不到初一新生竟然也會在這件事上摔跟頭。
系鞋帶很難嗎?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孩子學不會?
經過一番采訪調查後,記者發現,孩子們不是學不會,而是根本沒學過——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選擇沒有鞋帶的鞋子,導緻孩子失去了學習系鞋帶的機會。
杭城有小學校長指出,孩子生活技能水平差,追根溯源與家長重學業、輕生活技能有關,我們的孩子基本上都過上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變成了生活的“低能兒”。
是呀,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太普遍了——家長拼命給孩子報培訓班,學越來越多的文化課知識,家裡的勞動根本不需要孩子動手,甚至連盛飯、準備衣物、系鞋帶這樣的小事,也是家長包辦。
不是嗎?回頭看一看,現在的小朋友知識面是越來越廣,但生活技能的确越來越差。
對于家長來說,應該多放手,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做。
每一個孩子的潛能都是無窮的,學習能力也很厲害,給他們機會,他們肯定能學好。
知識很重要,勞動技能也很重要,不能顧此失彼。
孩子的健康成長,以後美好生活的建立,多學一點總是好的。
精彩熱文:
感動哭了:老師給學生20元買鞋,學生贈老師一套樓房
她是北大才女,可天妒英才,“賣米”一文看哭了無數人
他哈佛碩士畢業,20年資助2.3萬名艾滋遺孤從富變窮
一位母親的痛徹感悟: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這樣教育孩子
和所有父母、學生一起成長,點擊最上方頭像關注“教育行動”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