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錯字:
嗜,硯,怠,逾,冠,慕,碩,趨,叩,德隆望尊,援疑質理,叱咄,俟,負箧曳屣,皲,僵勁,媵,沃灌,衾,覆,皆被绮繡,戴,纓,容臭,烨,缊,敝,耄,寵,綴,卿,謬,廪,裘,葛,遺,餒,卑,流輩,谒,撰,贽,辨,诋。
2、詞語解釋
1)嗜:特别愛好。2)緻書:得到。3)假借:借用。4)弗之怠:懈怠。5)走送之:走:跑,趕快去。6)逾約:超過。7)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進入成年。8)益慕:更加仰慕。9)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10)嘗趨百裡外:嘗:曾經。趨:趕到。11)叩問:請教。12)德隆望尊:隆:高。望:名望。道德聲望高。13)填其室:充,擁擠的意思。14)稍降辭色:把言語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語和臉色。15)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提出。質,詢問。16)叱咄:訓斥,呵責。17)媵人:婢仆。18)沃灌:澆洗。19)寓逆旅:寄居在旅店裡。20)被绮繡:被通披,穿着漂亮的絲綢衣服。21)腰白玉之環:腰:帶在腰間。22)容臭:香袋。臭,氣味,這裡指秀氣。23)烨然:光彩照人的樣子。24)缊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缊:新舊混合的絲綿絮。25)慕豔:羨慕。26)口體之奉:奉:供奉。27)耄老:年老,耄:年七十以上的通稱。28)預:參加。29)承天子之寵光:蒙受天子的寵愛。承:蒙受。寵光:寵愛,看重。30)綴公卿之後:連接,引申為跟随,追随。31)謬稱其氏名:謬:不恰當,稱:贊揚。32)廪稍之供:官家給的糧食。供:供給。33)遺:給予。34)凍餒之患:挨凍挨餓的擔憂。35)天質之卑:天資低下。36)流輩:同輩的人。37)谒餘:谒:拜見。38)撰長書以為贽:寫。初次見面時表示敬意送的禮物。39)夷:平和。40)诋:诋毀
3、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潛溪,明代文學家。曾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四方學者稱太史公,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4、文體介紹:序是一種文體,序有書序和贈序兩種,本文
是一篇贈序,具有臨别贈言的性質。
5、背景: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诏朝見朱元璋,正在太學讀書的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了這篇序給馬生。
6、内容主題:在這篇序言中,作者向馬生介紹了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苦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曆和學習态度,勉勵馬生珍惜在太學讀書的優越條件,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備的人。
7、結構:
第一部分:(1、2段)叙述為學之難,分四層。
第一層:(開頭——餘因得遍觀群書):寫幼時求學借書抄錄之難
第二層:(既加冠——卒獲有所聞):寫成年求師叩問之難
第三層:(當餘之從師也——久而乃和):寫從師求教的跋涉之難
第四層:(寓逆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寫衣食粗劣,生活儉樸
第二部分(3段)叙述太學生優越的讀書條件
第三部分(4段):道出寫作目的。
8、問題研究:
1)作者寫此文的意圖(目的)是什麼?
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勸勉馬生珍惜太學優越的學習條件,刻苦讀書。
2)作者寫了自己哪幾方面的難?
①幼時求學借書抄錄之難。
②成年求師叩問之難。
③從師求教的跋涉之難。
④衣食粗劣,生活儉樸
3)這篇文章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答: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隻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學習成功與否關鍵在于主觀努力,與客觀生活條件關系不大。在學習中我們要有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思想,同時也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優越學習環境和條件努力學習。
4)舉例說明文中對比的作用?
用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和作者自己低劣的學習條件形成對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從對比中得出結論,說明學業能否有成就,取決于主觀努力。
5)宋濂的求學經曆告訴馬生什麼道理?雖然時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學精神,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
答:在這篇文章裡,宋濂以他的親身經曆和體會告訴馬生學
習必須勤奮刻苦。
時代不同了,學習的目的和内容與今天已有很大差别,但宋
濂所講的道理對我們仍有啟發和教育意義。作者那種不怕艱苦,勤奮好學,安于貧賤,不慕富貴的精神和對後學的熱情關懷、諄諄教導的态度、誠實守信、尊師重教的行為都是值得肯定的。
6)作者為什麼從最艱難的嚴冬季節着筆?
用以說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學習,有概括作用。
7)餘雖愚,卒或有所聞的原因?
答:不因家貧放棄讀書的夢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
學習,虛心向他人請教,态度極其恭敬。
8)“口體之奉”和“中有足樂”你贊成怎樣的取舍?
答:我贊成中有足樂,精神上的富足能戰勝物質上的貧困,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生讀書的必備條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種高尚的情趣。
9)本文為什麼沒有闆起面孔說教之感?
答:作者現身說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讓後輩從親切委婉的故事中領悟要義,比單純的說理更感人,更容易被馬生接受。
10)對于刻苦勤奮,執着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态度你有什麼看法?
答:這種刻苦向學,樂以忘憂的學習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積
極的借鑒意義,為學者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耐于艱難困苦的品格,隻有勤勉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11)相關對聯:①上聯:負箧曳屣求師苦
下聯:俯身傾耳為學勤
②上聯 名聞天下,文稱四海,緣于心無旁骛
下聯 業有不精,德有不成,隻因養尊處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