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晨繪
近日,東部戰區某部士官小劉體檢後,體檢報告中顯示他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處于臨界值,醫生建議複查和随訪。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健康醫學科主任譚平介紹,臨界值是指某種疾病的檢查結果接近正常值,通常表現為邊緣升高或邊緣降低,但未達到疾病診斷标準。
在體檢報告中,血壓、血常規、尿常規、生化、糖化血紅蛋白、腫瘤标志物(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常規體檢項目,基本都會标注對應的參考值。參考值通常代表檢查項目的正常範圍。如果小幅度超出參考值範圍,便會達到邊緣升高或邊緣降低的臨界值。如總膽固醇的參考值為小于5.2mmol/L,體檢結果在5.2-6.2mmol/L之間為臨界值,大于6.2mmol/L為異常值。
臨界值雖然沒有達到臨床診斷标準,但能對健康狀況發出預警,提示身體可能出現異常。如糖化血紅蛋白處于臨界值時,說明人體内的血糖代謝紊亂,如果不及時幹預,任其發展,可能出現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等症狀,還可能引發糖尿病;血肌酐處于臨界值時,身體可能出現乏力、水腫、食欲不佳等症狀,這時需警惕是否出現腎功能下降或腎髒受損;總膽固醇長期處于臨界值時,如果不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可能造成血脂升高。
拿到體檢報告後,官兵要留意處于臨界值的檢查項目,根據醫生的指導建議,從飲食、運動等方面及時幹預,使指标逐漸恢複正常水平。如血脂檢查項目中的甘油三酯處于臨界值時,醫生通常建議飲食上以“低熱量、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高膳食纖維”為主,多吃玉米、綠豆、紅豆、燕麥、紅薯等粗糧,以及蘋果、山楂、葡萄、苦瓜、胡蘿蔔、冬瓜等蔬果;同時适當運動,有助于降低血脂。尿常規檢查項目中的尿白細胞處于臨界值時,醫生一般會建議大量飲水,通過多飲水、多排尿的方式預防尿路感染。
有的戰友發現某項體檢數據處于臨界值時,會出現緊張、焦慮、恐慌等情緒,擔心患有嚴重疾病。譚平主任介紹,體檢數據處于臨界值不代表一定有問題。體檢測到的是一個瞬間數值,有可能受人為因素或客觀因素影響,如過度勞累可能導緻轉氨酶增高;情緒緊張可能造成血糖生理增高;天氣寒冷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劇烈運動會使心率加快;飲水過少可能引起尿比重增高等。
體檢結果是一個提示性指标,并不是臨床診斷的“金标準”。很多疾病需要多次複查,并結合臨床症狀和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進一步明确診斷。以血脂為例,血脂檢測是多種疾病診斷的重要指标。生理因素、藥物因素、是否吸煙、有無飲酒等都可能對檢查結果産生一定的影響。飲食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高脂肪膳食及進食過量糖類可能造成血脂增高。因此,建議官兵檢查前兩周維持日常飲食結構,檢查前3天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檢查前6小時内不進食、不喝水、不做劇烈運動。空腹血糖超過正常值不能診斷為糖尿病,需再做餐後兩小時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
在體檢報告中,醫生通常依據某項檢查結果接近或超出臨界值,給出“建議複查”和“建議随訪”的診斷。“建議複查”指某項檢查結果超出正常值,需再次對此項目進行檢查。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處于臨界值,醫生通常建議幹預治療,3個月後複查血脂;如果體檢前或體檢時患有急性胃腸炎,檢查結果顯示CA199偏高,醫生會建議身體恢複後再次複查。“建議随訪”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疾病觀察方法。如果受檢者病情較穩定或病情輕微,沒有出現特别的臨床症狀,可定期檢查,病情發生變化時及時就診。定期随訪有助于醫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及時改進治療方案。官兵拿到體檢報告後,應遵醫囑定期複查、随訪或找專科醫生咨詢就診,及時消除患病的潛在風險。
作者:孫興維
來源: 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