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這一夜就叫元宵),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元宵節的起源有漢文帝紀念平呂說、漢明帝敬佛說、道教“三元說”和民間火把節之說等。說到漢文帝就與平遙扯上了關系。怎麼一回事?且聽老周侃來。
元宵節之夜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之夜,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漢文帝時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之子,母薄姬。前196年,漢高祖封劉恒為代王,第二年代王劉恒與母親薄姬、舅舅薄昭等就封國,都于中都(春秋時平遙縣境内已有中都邑,在今山西平遙西南)。
公元前191年呂後賜窦漪房于代王。公元前188年(漢惠帝七年),劉恒子劉啟(漢景帝)出生。公元前180年(高後八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在平遙中都為代王十七年。其子景帝劉啟可算作平遙人矣。
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長子劉啟為太子,窦漪房成為皇後。公元前178年分原代國為代王封地與太原王封地(可見先前太原與平遙中都均屬代國)。
是平遙庇護了代王劉恒,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他為世人留下了元宵節傳統習俗。
舞龍舞獅
劉恒在劉邦衆多兒子中是很幸運的。劉邦共有八個兒子,呂後僅生了一個,即惠帝劉盈。在惠帝去世後,呂後為了使自己長期掌握政權,對劉邦其他的兒子們大開殺戒,呂後共害死了四個。
根據史書記載,沉睡地下1500餘年的中都故城應位于今日平遙雙林寺西南到杜村之間的地方。留在地面以上的遺迹,現在隻有稍晚于中都城的中都寺(後稱雙林寺)和雙林寺西北百米處的漢代中都橋了,然而曆史的塵埃又将把中都橋整體掩埋,如今隻能看得見它的一段石拱橋橋面。
為紀念文景這一父子在平遙的這段曆史,現如今,平遙古城高鐵站前南北大道被命名為文景大道。
南北為文景大道,東西為雙林大道(因西臨雙林寺而得名)
平遙中國年是中國最有年味的節慶活動
竹馬
平遙背棍
平遙背弓
平遙節節高
平遙福棍
平遙擡閣
平遙高跷
平遙燈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