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2:55:32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桃紅柳綠,春天,人們最尋常見到的、最喜歡的,就應該是桃花了。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

花為媒,桃花成為了人們寄托春天美好情懷的重要媒介。在我國的古典文化中,桃花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形成了一系列的成語典故:形容一片樂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人們會說是“世外桃源”。誇贊女人漂亮,人們可以說“杏眼桃腮”、“人面桃花”,為老人祝壽,一定要獻上壽桃。

教育工作者可以自豪地說“桃李滿天下”,學生受到老師的諄諄教導,則可以說沐浴老師的“桃李春風”。還有形容人際關系的投桃報李、桃李成蹊、桃花潭水等等。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2

詩人們與桃花更是有緣,他們有的以花為媒,贊美純潔、美好的愛情;有的以花拟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蘇轼看到桃花,想到了可以大快朵頤的美味河豚;張志和筆下的桃花,分明是一位志趣高雅的隐者。

就讓我以花為媒,來介紹這幾位著名的大詩人以及他們十二首經典的桃花詩。就讓我以花為媒,建立起古典詩詞與現代讀者溝通的橋梁,與頭條的好友們一起分享。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3

一、《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花兒開得正紅豔。這個美麗的姑娘嫁過來啊,一定使家庭 和順又美滿。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豐腴的鮮桃結滿樹枝。這個美麗的姑娘嫁過來啊,一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

翠綠繁茂的桃樹啊,樹葉長得繁茂旺盛。這個美麗的姑娘嫁過來啊,一定使家庭和睦又繁榮。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4

這是一首在婚禮上為新娘子演唱的古老贊歌。該詩語言精練優美,以桃花起興,用灼灼盛開的桃花比喻新娘子的美麗。反複地運用一個“宜”字,寫出了新娘子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和諧歡樂的氣氛。預示着新娘子将與家人美滿相處、為新家帶來美好興旺的未來。

這首詩裡的桃花無疑是最幸福、最燦爛的桃花,它是人們贊美新娘的媒介,這是我國第一首用桃花比喻美人的詩,古人的審美情趣之高、聯想之豐富,詞語之優美,讓我們歎為觀止、甚為自豪啊。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5

二、《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的這個時候,在這個院子裡,那少女美麗的臉龐和盛開的桃花,彼此相互映襯,分外紅潤。

今天我再來此地,美麗的少女已不知所蹤,隻有那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春風之中。

這首詩有一個曲折、美好的愛情故事:

崔護(772年 - 846年),字殷功,唐朝著名詩人。他出身于著名的名門望族:博陵崔氏,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後來陸續擔任禦史大夫、廣南節度使等官職。

崔護在年輕時,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不幸落榜。清明節那天,他到長安郊外的南莊去散心遊玩。在一戶人家讨水喝的時候,邂逅了這戶人家清純、美麗的女兒,這位少女在遞給崔護茶水後,就倚在盛開的桃花樹下,笑意盈盈地看着崔護喝水。

這一幕給崔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見鐘情的感覺在年輕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6

第二年的科舉考試,崔護很不幸地又落榜了。他想起了那個美麗地少女,又來到了南莊。結果這家人柴門緊閉。崔護怅然若失地在門上題寫了這首脍炙人口的詩。

過了幾天,崔護忍不住心中的思念,再一次來到南莊。這一次崔護遇到了少女的父親,正在痛哭。他告訴崔護,女兒和他探親回來,見到了崔護的題詩,女兒以為崔護再也不會來了,傷心之下,一病不起,剛剛去世。

崔護悲痛心切,抱着少女連聲像第一次那樣呼喚:“崔護來了,博陵崔護前來讨口水喝。”或許是愛情感動了蒼天,少女慢慢地蘇醒了過來,她看到自己躺在心上人的懷抱裡,又像桃花一般燦爛地笑了。

這首詩裡的桃花,美麗、多情,是崔護和少女的媒介,它溝通了一見鐘情的戀人的相思之心。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7

三、《竹枝詞》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

鮮紅的野桃花開滿了山頭,蜀江的春水拍打着山崖滾滾東流。桃花雖紅卻容易凋零,這就像負心情郎的心意,源源不斷的江水就像是我無限的憂愁。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8

821年冬,劉禹錫被調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他聽到了當地流傳的一種民歌,很是喜歡。樂觀、好學的劉禹錫就采用了這種民歌的曲譜,創作出一種新的詩體《竹枝詞》,他一共寫了九首,這是其中之一。

這首詩劉禹錫采用了民歌常用的比興手法,描寫了一位深情女子在被情郎抛棄時的内心幽怨情感。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這一千古名句,新穎别緻,感人肺腑,深深地影響了後人的創作靈感。

這首詩裡的桃花象征着紅顔易老,紅顔命薄,體現了劉禹錫對被抛棄女子的深深同情。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9

四、《桃花》

唐: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桃花盛開了,它的花瓣有深有淺,就像漂亮女子的妝容一樣,濃妝淡抹總相宜。

春風吹落了一片片粉白的花瓣,好像凋落了白色的衣裳,這情景讓人更加憂傷。

元稹是有名的風流才子,雖然他飽含深情地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首著名的悼亡妻子韋叢的詩,但是絲毫不影響他沾花惹草。唐朝四大才女中的薛濤、劉采春二人都與他有過一段情。

從這首詩中,元稹也是用了拟人的比喻,但細細品來,似乎與杜甫、白居易有些不同。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0

五、《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人間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不料想高山上大林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我常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惋惜,卻不知道它已經轉到這裡來。

白居易因為直言上谏,觸怒了權貴,受到他們的排斥,被貶為江州司馬。唐憲宗元和十二年的四月,白居易和一幫朋友、僧人等十七人一起遊覽廬山,晚上住宿在大林寺。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1

他在《遊大林寺序》裡寫道:“大林窮遠,人迹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松瘦竹,寺中唯闆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于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絕句雲(即《大林寺桃花》)”

高山與平地不同的風光,激發了白居易的創作靈感,他即興詠出這首詩。和杜甫一樣,白居易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将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寫得頑皮可愛,像是在跟人捉迷藏一樣,可以轉來躲去。

白樂天的這首詩,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表現了他的惜春、戀春之情,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首詩裡的桃花,像個頑皮的孩子,從平原躲到山上,作為激發詩王觀察、思考的媒介,使詩王寫出這首富有理趣的名作。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2

六、《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蘇轼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蒌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它們在水中愉快地嬉戲。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蒌蒿,蘆葦也開始抽出短短的新芽,而美味的河豚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洄遊到江河裡來了。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3

蘇轼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桃花、水鴨、蒌蒿、河豚等這些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描繪出一幅閑适自然的美麗春景圖,抒發了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

這首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蘇轼評論王維的山水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卷五《書摩诘藍田煙雨圖》),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蘇東坡詩裡的桃花,是對一位美食家的告知媒介,蒌蒿滿地了,蘆芽長出來了,正好配着河豚大快朵頤啊,這是吃貨的大好時節。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4

七、《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雨中的青山,翺翔的白鹭,兩岸的桃花,春江綠水、鳜魚肥美,江上漁舟,一位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漁夫,惬意地享受着斜風細雨,不想回去。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5

這是一幅充滿了詩意的山水畫,張志和用明麗的色澤,活潑的語言,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優美的山光水色,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張志和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這句詩成為西塞山最著名的招牌,沒有之一,傳承千年,脍炙人口。

張志和的《漁歌子》問世七年後,傳到日本,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當時的嵯峨天皇讀後,大加贊賞,親自作了五首《漁歌子》來相奉和。後來,這首詩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被列入日本的教科書。

唐大曆九年(774年),大書法家顔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多次邀請張志和相聚,兩人言談甚歡,後來顔真卿還專門定制了一艘船,送給張志和。

這年冬十二月,顔真卿邀請張志和等人一起東遊平望驿,一番歡飲之後,醉酒的張志和不慎在平望的莺脰湖落水去世,實現了他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願望,年僅四十三歲。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6

古人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活一世,總得留下什麼,如果能像張志和這樣留下一首傳承千年的詩,足以不朽。

張志和的桃花,是一位志趣高雅的隐者的宣言。張志和過目成誦,素有神童之稱,二十四歲就因功被唐肅宗李亨授為左金吾衛大将軍,享正三品高官待遇。

當張志和的父母、妻子去世後,他就無意仕途,攜帶唐肅宗賜給的漁童、樵青兩個奴仆,自稱為煙波釣徒,一邊遊山玩水,一邊辛勤著述。

或許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這句名言,用在張志和身上更是非常恰當。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7

八、《辋川别業》

唐:王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婁比丘經論學,伛偻丈人鄉裡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已經将近有一年沒到東山了,回來的時候正好趕上耕種春田。細雨洗滌了塵埃,青草顔色綠得可把衣服染,水邊的桃花,色澤紅豔如同火将燃。

那些從事經藏與論藏研究的得道高僧,那些彎腰駝背的年老鄉賢,他們披衣倒屣出來和我相見,我們一起開懷談笑就站在房門之前。

王維用清新明快的筆調,描寫了他在辋川(今陝西西安)隐居時期悠然的田園生活,描繪了優美的田園風光,展現了鄉裡間淳樸親密的人際關系,表達了王維對鄉間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這一千古名句,簡直就是一幅絕美的春光動圖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8

九、《桃花溪》

唐:張旭

隐隐飛橋隔野煙,石矶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山谷裡雲煙缭繞,溪上飛架的高橋若隐若現,站在岩石的西側,好奇地詢問那捕魚歸來的漁人。這裡的桃花,終日随着流水漂流不息,這就是世外桃源的桃花溪嗎?你可知道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張旭不僅是一位大書法家,還是一位詩人,這首詩寫得文筆簡練、清麗自然、意境空靈、情趣深遠,他的詩作水平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19

十、《漫興·》其五

唐: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都說春江風景美不勝收,現在暮春将盡,怎麼能不使人傷感呢?我拄着拐杖在江邊漫步,站在芳洲四周瞭望。

隻看見柳絮在春風的吹拂下,如癫如狂,肆無忌憚的飄舞着,那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着春江的流水歡快的向遠方飄去。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他在景色秀美的浣花溪漫步賞景,寫下了這首詩。

在詩聖的筆下,柳絮和桃花被人格化了,仿佛成了一群勢利的小人,它們對春天的流逝,無動于衷,隻知道乘風亂舞,随波逐流。後來桃花柳絮就成了勢利小人的代名詞。

詩聖飽嘗戰亂之苦,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對當時社會黑暗現實的深為不滿。這首詩,寄托了他對現實的深刻不滿以及對政治上那些勢利小人的諷刺。

這首詩裡的桃花,失去了豔麗的本色,成為勢利小人的代名詞,詩聖的筆鋒就是銳利。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20

十一、《江畔獨步尋花》

唐: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春天溫暖得使人懶洋洋地發困,和煦的春風伴着我步前行。

桃花一叢叢地盛開着,好像無人經管,這桃花如此豔麗,好友,你是喜歡深紅,還是淺紅的呢?

依然是面對桃花,這次,杜甫寫出了與上一首不同的感受,這首詩表達出詩聖賞花時愛花的喜悅之情。

所謂情由境生、心随境變,果然不假啊!

“可愛深紅愛淺紅”這一句,用了兩個愛字、兩個紅字,表現出杜甫對桃花之美的喜悅,并以反問的語氣作結,讓人興緻盎然。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21

十二、《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也有一個故事: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泾縣(今安徽宣城)漫遊。泾縣的桃花潭村有一位豪士,名叫汪倫,他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熱情地寫信邀請:“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于是,李白欣然來到了桃花潭村,汪倫見了李白,就實話實說了:“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白大笑,認為汪倫心誠,就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

汪倫以村中特産桃花潭米酒盛情款待李白,幾天下來,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别時,汪倫贈送給李白名馬八匹、官錦十段,并親自帶領村人以隆重的踏歌為李白送行。

描寫桃花的三首詩(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22

李白非常感動,當即作了《贈汪倫》這首詩,向汪倫表示感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鬥酒詩百篇”,他詩才敏捷,用旁邊的桃花潭水即興發揮:桃花潭水已經深千尺了,但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啊。

以上就是筆者精心選取的十二首著名的桃花詩詞,展現了大詩人們各自的桃花情結。當然,歌詠桃花的詩詞還有很多,比如唐寅的《桃花庵歌》等,但是限于篇幅,隻好忍痛割愛了。好友們,您喜歡哪一首呢?歡迎一起分享、讨論、轉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