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強,何許人也?
繼容嬷嬷和爾晴之後,最令人讨厭之角色。
年輕時候找不到老婆,在老媽的安排下,利用自己的城市戶口,娶了一個農村姑娘。
婚後,被老婆指着鼻子罵:你就是個窩囊廢,不配成家、不配當爹。
在60歲之前,唯老婆命是從,活成了哈巴狗。
終于,在老婆死後,蘇大強無人管束,開始全面作妖:
跟大兒子耍賴要跟去美國,拿着賬本說全世界都欠他的;
投資理财砸進去幾萬塊,因為貪食和過度享受,兩次進醫院;
一個人要買舒服的大三居,還要貼心保姆的陪伴,簡直就是巨嬰本嬰。
但也就是這麼一個人,在知道自己時日不久之後,立下的遺囑卻有點紮心:
把情和理都給了多年受委屈的明玉,把錢都給了生存不易的明成,把具有紀念意義的鋼筆送給了明哲。
很多人說這老頭子壞了一輩子,到最後想洗白,分财産還偏心,心機太深。
公平嗎?并不,但是為人父母的,一定能理解。
在面對生死的時候,父母最擔心的,就是混的最差的孩子,往後日子怎麼過。
蘇大強算個好人嗎?不一定。
因為人性的複雜,完全不能簡單地用好和壞分辨。
做了好事的不一定是好人,做了壞事的,也未必沒有苦衷。
我想先講兩個故事:
2000多年前,孔子帶弟子們周遊列國,忍饑受餓。
大弟子顔回走了好久才讨了一點飯,回來想煮給老師吃。
孔子當時正在熟睡,突然翻了個身,看到顔回正抓着一把米往嘴裡塞。
按道理說,這是對老師極大的不尊敬,但是孔子沒有立即斥責他,而是旁敲側擊地問。
真相是:剛才有些草灰落到了米飯裡,顔回覺得丢了可惜,就自己吃掉了落灰的那部分。
第二個故事是:
丹麥著名醫學家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看中了哈裡。
但研究很枯燥,他擔心哈裡能不能堅持下去,于是他的助理提議:
找個人提出高薪聘請哈裡,看他會不會動心。
芬森拒絕了助理的建議:“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俯瞰别人,也别去考驗人性。
哈裡出身于貧民窟,怎麼會不渴望金錢,他又不是聖人。”
後來,哈裡還是成了芬森的弟子,也不負衆望地成了著名的醫學家。
多年後,當哈裡聽聞這件未發生的考驗之事,老淚縱橫:
“如果老師當年這樣來考驗我,我一定會掉入那個陷阱中。
當時我的母親患病需要錢治療,弟弟妹妹也要上學……如果那樣,我就沒有現在的成就了。”
講這兩個故事,我想表達的是:
一件事的好壞,并不能代表人性的好壞,眼見的不一定為實,人性比你想象中複雜。
人性,天使和魔鬼轉變就是一念之間。
人性一旦被試探,你就會發現,你對人性一無所知。
曾經有個被遺棄的孩子,心裡創傷很大,總懷疑養父母不愛自己。
長大後,他找人假裝黑社會的,向他父母散播假消息:
兒子在外惹了事,要200萬,報警就撕票。
然後自己還配合寄去了一段哀嚎的錄音。
他的期待是,父母隻要有賣房子的打算,就相信他們是愛自己。
但結果是,老兩口計劃着“意外身亡”騙保,受益人給兒子,也不想把房子賣了——還要留給兒子。
你無法預估人性的惡,就像你無法預估它的善一樣。
試探的後果,無論好壞,總會有一方懊惱終生。
你能看見别人的軟肋,或許不是因為你有多聰明,而是因為對方把你當自己人。
他如果處處設防,對你留有戒心,才會在你的測試下安然無恙。
為什麼人性經不起試探?
因為大多數人無法掌握試探的度。
測試一塊玻璃承重有多大,你會不斷往上施壓。
隻要玻璃完好,你的測試就不算結束,你會一直壓到它碎掉為止。
這就是試探人性的可怕之處。
如果你同時養了狼和羊,而狼吃了羊,你應該責怪的,是你自己。
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
反倒要去揭開其弱點,最後吃虧失望,也怨不得任何人。
誰都不是聖人,都有着人性的善與惡。
不能指望一個善人永遠做好事,也不要認為一個惡人不會起善心。
我們要做的,除了透徹的了解,還有适度的提防。
《少有人走的路》裡面,心理學家斯科特講過一個故事:
爺爺對孫子說:每個人心裡都有兩隻狼,一直在戰鬥。
一隻是惡狼,代表懦弱、虛僞和謊言;
另一隻是好的,代表勇氣、誠實和愛。
孫子問:那麼哪隻狼會獲勝呢?
爺爺意味深長地回答:你喂過的那一隻。
這就是人性,有光的地方,一定有陰影,關鍵看你選擇站在哪邊。
都是成年人了,擁有什麼樣的認知,是自己願意的;
最後成為什麼人,也是自己默許的。
我們隻要把良心放在心間,把德行放在身邊,便不用擔心會被人性所帶偏。
即使人性經不住試探、考驗和信任,你也不用覺得懊惱。
你不用相信人性,你相信善良就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