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4:07:50

牛蛙室内大棚養殖場設計及養殖管理

基金項目:牛蛙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開發

_秦守旺

牛蛙養殖門檻低、利潤高,在養殖量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如高密度養殖下抗生素的濫用導緻耐藥性提高,随意改造土地,破壞基本農田,養殖尾水不達标排放,污染水質等。在不同地區,牛蛙質量和産量有很大差别,其提升需要科學、完善的設施和養殖技術作為支撐。

一、養殖場的選擇及建設

1.養殖場選址

養殖場選址首先應考慮氣候及水質條件。牛蛙水陸兩栖,喜歡在安靜、溫暖和潮濕的環境中生活,水質條件為pH 6~8、溶氧≥5毫克/升,其最适生長溫度為25~32℃(丁建發,2007),氣候适宜、水源充足、雨量充沛為佳;其次,養殖場應該遠離人居,方便蛙的活體運輸。

2.養殖場布局

養殖場要布局合理,方便日常管理。養殖場内應設置多個區域,如養殖區、蓄水區、尾水處理區、倉庫管理區、實驗室以及生活管理區。其中,養殖區連接蓄水區和尾水處理區,養殖用水從蓄水區接入,排放到尾水處理區,經尾水處理系統實現循環利用。倉庫管理區建在養殖區與生活管理區之間,飼料和藥品的存放及進出庫都有專人管理記錄并錄入數據庫。實驗室主要負責日常養殖用水的水質檢測、病害防治,對飼料及動物保健産品的使用提出建議,确保養殖用水的安全、尾水的排放達标和牛蛙的健康養殖。

3.蛙池建設

蛙池設計應該盡量簡單、易拆卸,以節約成本。許多養殖場分建各種蛙池,例如種蛙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商品蛙池等,功能單一,出現設施閑置現象。為減少盲目投資和資源浪費,要統一采用帆布建設養殖池(圖1),規格為22米×4米×0.6米,框架由鋼管焊接而成。進水口數量為18個,由1根進水管分流,分布在帆布池四周;排水孔數量5個,共用1根排污管道,分布在帆布池底部中線上;排污管道外接溢水管控制水位,一般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并視養殖種類更改深度。在蛙池頂部建設大棚,可以使平均水溫提高2℃,從而增加牛蛙生長期。夏季溫度過高時,可在棚頂搭設黑色遮陽網。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牛蛙室内大棚養殖場設計及養殖管理)1

圖1 牛蛙養殖帆布池

4.尾水處理

為節約牛蛙養殖用水量并使養殖尾水外排達到國家相關标準,需要設置尾水處理系統。尾水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養殖廢水從牛蛙養殖池排水管道流入微濾機内進行固液分離,在微濾機和曝氣池之間設置一級過濾壩。壩體内主要填充大顆粒濾材,攔截懸浮固體雜質如殘餌、蛙皮。曝氣池内設置曝氣增氧裝置和毛刷,定期向其中加入芽孢杆菌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制劑,在曝氣池和生物淨化池之間設置二級過濾壩,壩體内主要填充中小顆粒的濾材,過濾水體中未能完全沉澱的懸浮物,促進水體中有機氮、磷的分解,形成可被水生植物直接利用的無機鹽。生物淨化池内種植荷花、菖蒲和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同時放養羅非魚、草魚等淨化水質。尾水經淨化後,一部分與蓄水池内水體結合進行循環利用,當水質達到外部排放标準時,向外部水域排放。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牛蛙室内大棚養殖場設計及養殖管理)2

圖2 尾水處理流程

二、蝌蚪放養及飼養管理

1.蝌蚪放養

牛蛙蝌蚪進苗時間集中在2月底-3月初,應選擇同一批次剛孵化出的“牙簽苗”或者“小圓頭”蝌蚪苗。進苗前3天,使用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10~15千克/畝對養殖池進行消毒處理,排出廢水,注入新水。放苗時潑灑維生素C以減少應激,放苗密度為 2 000 尾/米2 。蝌蚪養殖池水深30 厘米,24 小時循環流動,水質良好,溶氧充足。記錄養殖池編号及投放數量,方便溯源管理和投喂量的把控。放苗後不着急喂食,待蝌蚪适應環境兩天後開始喂食牛蛙蝌蚪配合飼料(粉料,粗蛋白質≥41%、粗脂肪≥4%)。

2.飼養管理

蝌蚪養殖前期投喂量不應太多,以馴食為主,當蝌蚪适應粉料後,根據天氣及水溫情況更改投喂量及投喂次數。蝌蚪孵化後10天左右,盡管消化功能仍不夠強大,但發育迅速,需要充足的營養,應提高投喂量,并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以滿足其生長發育。待蝌蚪長至3~4厘米時,需要進行 1 次分池,密度為1 000尾/米2 ,此時投喂量增加到體重的6%~8%,同時亦可投喂顆粒較大的膨化飼料,提高蝌蚪攝食活力。在養殖過程中,蝌蚪攝食粉料容易造成浪費、敗壞水質、加速細菌繁殖,應該每周進行1~2次消毒,清理池底沉積的殘餌、糞便,每天及時撈出死去的蝌蚪及表面浮膜。一般經過70天左右的養殖,蝌蚪長出前肢,應提前在養殖池放置泡沫闆,長出前肢的蝌蚪會自行爬至泡沫闆上,此時可減少或停止投喂飼料,依靠其體内營養完成變态發育。

三、牛蛙的養殖與管理

1.幼蛙放養

養殖池注水20厘米,用漂白粉消毒1天後換水,排水後再注水(循環兩次),将殘餘漂白粉沖洗幹淨,最後注入新水,放入蛙墊(圖3)。蛙墊是牛蛙栖息和隐蔽的場所,規格為200厘米×120厘米;蛙墊上的孔洞為橢圓形,規格為15厘米×5厘米。幼蛙集中至養殖池時應及時記錄放苗日期、池号、重量、來源等信息,次日須及時打樣,以便觀察生長情況。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牛蛙室内大棚養殖場設計及養殖管理)3

圖3 蛙墊

2.飼養管理

大棚及循環水養殖條件下,冬春季平均水溫19℃,夏秋季平均水溫30℃,pH為7.0左右,溶氧≥5.0毫克/升,能夠滿足高密度養蛙的要求。剛變态幼蛙規格 3~4 克/隻,密度為 350~400 隻/米2 ;規格達到 25 克/隻時,密度為 200~220 隻/米2 ;規格60克/隻以上,密度為80~100隻/米 2 。

牛蛙養殖使用膨化飼料,營養成分見表1。飼料粒徑從1号到6号逐漸變大,以适應蛙的生長。

表1 飼料營養成分 %

牛蛙大棚養殖好還是池塘養殖(牛蛙室内大棚養殖場設計及養殖管理)4

剛變态的幼蛙入池後不投餌,待适應環境後使用1号飼料投喂馴食。幼蛙能正常攝食後,日投喂量為體重的4%~6%,每周停食1天,讓蛙體排空,有利于提高牛蛙抗病力。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投喂時間,一般上午9點和下午4點各投喂1次,下午投喂量約占日投喂量的70%。随着牛蛙體重增加,要及時更改飼料的粒徑,注意混合料号投喂。幼蛙生長發育快、個體差異大,要定期進行分池,防止大蛙吃小蛙。蛙的規格越小,投餌率越高,規格25~60克/隻,日投喂量減少到體重的3%~5%;規格60克/隻以上,日投喂量為體重的2%~4%。牛蛙養殖産生的蛙皮、殘餌和糞便容易敗壞水質,導緻細菌滋生,應定期對養殖池進行底部清污及消毒,并換入新水。

四、疾病防治

一般而言,牛蛙養殖密度高,水質容易變壞,再加上飼養管理不當,極易發生各種疾病。工作人員要定期巡池,查看蛙的狀态、膚色、行為等,遇到異常情況立刻做出應對措施,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此外還需要根據季節、天氣、養殖階段等提前預估容易發生的疾病,并做好預防。對于疾病的發現和治療需做到“三快三準”,即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送檢、準确檢測、準确診斷、準确用藥。

五、總結

随着主打牛蛙特色餐飲店數量的增長,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牛蛙養殖前景廣闊,高密度養殖是牛蛙養殖的必然趨勢。然而,在高密度養殖模式下,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水質條件難以穩定、投喂策略不科學、過度依賴抗生素等,這就需要養殖技術人員結合牛蛙養殖的實際環境和自身條件,對養殖設施和管理技術進行持續優化與完善,從多個方面着手,通過科學、有效的養殖方法和技術,提高牛蛙養殖質量。牛蛙養殖應建立起一個行業養殖标準,規範養殖用藥,發展“無抗蛙”養殖,養殖業和餐飲業結合形成品牌效應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