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02:55:37

人機大戰不能忘記一個人: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在計算機領域沒有諾貝爾獎,最高獎就是圖靈獎。

1950年,圖靈寫下了一篇關于人工智能的既有遠見又有争議的文章,題目是“計算機器與智能”,發表在《心智》雜志上。圖靈的那篇文章是這樣開始的:“我準備考慮一個問題:‘機器能思維嗎?’”

66年後的今天,谷歌的阿法狗已連勝李世實三局。人類在前進的道路上再一次恐懼,人真的會被機器所代替嗎?谷歌夢想看見一個所有人都活在網上的世界。所有個體将不再有根源,不再有個人身份,脫離一切束縛……谷歌的夢想是人類的夢想嗎?

深藍

1997年,美國IBM公司的“深藍”超級計算機以2勝1負3平戰勝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1

“深藍”超級計算機vs卡斯帕羅夫

浪潮天梭

2006年,“浪潮杯”首屆中國象棋人機大戰中,5位中國象棋特級大師最終敗在超級計算機浪潮天梭手下。

輸的原因主要在體力的過度消耗。以往和人比賽,到了最後時刻就是意志和心态的對決了,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能不犯錯誤。但是計算機沒有這樣的問題。

——中國象棋特級大師張強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2

“浪潮天梭“同時迎戰五位大師

阿爾法圍棋

今年1月,美國谷歌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維”在《自然》雜志上報告說,該公司研發的“阿爾法圍棋”人工智能程序去年10月以5:0戰勝歐洲圍棋冠軍樊麾,這是人工智能程序首次在不讓子的情況下戰勝人類圍棋選手。

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一定不知道它是電腦,它太像人了。它一定是在思考。按照人的說法,它應該有棋風吧。

——樊麾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3

樊麾vsAlphaGo

谷歌在2013年底收購了英國的Deepmind公司。今天,由Deepmind公司設計的阿爾法圍棋已經創造了曆史。

我們才剛剛躍出起跑線。

——谷歌總裁

谷歌夢想看見一個所有人都活在網上的世界。所有個體将不再有根源,不再有個人身份,脫離一切束縛……

(引自《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4

從帕斯卡和萊布尼茨開始,人們就夢想着用機器來完成智能性的任務了。在19世紀,布爾和德·摩根發明了“思維定律”——本質上就是命題演算——因此就邁出了通往人工智能軟件的第一步。

查爾斯·巴比奇設計了第一台“計算機械”——現代計算機硬件的前身,也就是人工智能硬件的前身。我們可以把人工智能出現的時刻定義成機械裝置完成了某些以前隻能用人腦完成的任務之時。

現在很難回過頭去想象買那些人初次看到齒輪能完成大數的加法和乘法時會有何感想。或許他們在看見“思想”從物理的硬件中湧流而出時,體驗到一種敬畏之感。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5

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比奇在19世紀20-30年代設計了差分機和分析機

今天,作為曾獲得多個世界冠軍頭銜的韓國職業圍棋9段的李世石将在0:3落後的情況下再次迎戰阿爾法圍棋。雖然按照約定最後兩場比賽仍将繼續進行,前三場比賽已經證明,阿爾法圍棋的圍棋實力已經不輸給世界第一流的職業選手。這是否說明它已經具有思維了呢?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6

李世石 vs AlphaGo

阿蘭·圖靈:機器能思維嗎?

在1950年,阿蘭·圖靈寫下了一篇關于人工智能的既有遠見又有争議的文章,題目是“計算機器與智能”,發表在《心智》雜志上。

圖靈的那篇文章是這樣開始的:“我準備考慮一個問題:‘機器能思維嗎?’”。正像他所指出的,這些詞都太複雜了,易于挑起争端,因此我們顯然應當尋找一種更好的方式來接近這個問題,即給出一種限定其含義的過程,而非一個定義。他認為這種方式就包含在他所謂的“模拟遊戲”之中——今天我們稱之為“圖靈測驗”。圖靈是這樣介紹的:

這種遊戲需要三個人來玩:一個男人(A),一個女人(B),以及一個性别不限的詢問人(C)。詢問人待在一間看不到另外兩人的屋子裡。遊戲的目的是讓詢問人确定另外兩個人誰是男的誰是女的。他隻知道這兩個人的代号是X和Y,而遊戲結束時他要說出“X是A,Y是B”或“X是B,Y是A”。詢問人可以這樣向A和B提問題:

C:請X告訴我他或她頭發的長度。

現在假設X實際是A,那A就必須回答。A在遊戲中的目的是設法使C作出錯誤的判斷。這樣他的回答就可能是:

“我梳的是短發,最長的一股大約有二十多厘米長”。

為了不讓答話的聲音給詢問人以線索,答案可以寫在紙上,要是用打字機就更好了。理想的辦法是用電傳打字機進行兩個屋子之間的通訊。也可以讓中間人轉述問題和答案。遊戲的第三個參加者(B)的目的是幫助詢問人。對她來說,最好的策略大概就是提供真實的答案。她可以在答案上加上“我才是那個女的,别聽他的話!”或諸如此類的東西。但這于事無補,因為那個另人也可以這樣做。

現在我們要問,“如果讓一台機器在這場遊戲中扮演A的角色,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當遊戲這樣進行時,詢問人作出錯誤判斷的可能性是否和參加遊戲的是一男一女時一樣大?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原先的那個“機器能思維嗎?”的問題。

在講清楚他的測驗的性質之後,圖靈接下去對此作了些評論,這些評論即使在今天看來都很複雜,更不必說在他寫作的年代了。開始,他給出了詢問人和被詢問人之間的一小段假想的對話:

問:請以福斯大橋為題寫一首十四行詩(這座橋位于蘇格蘭的福斯河口)。

答:這可把我難倒了。我從來也不會作詩。

問:把34957和70764相加。

答:(停了大約30秒然後給出答案)105621。

問:你會下國際象棋嗎?

答:會。

問:我就剩一個國王在K1,沒有别的子了,而你有一個國王在K6,一個車在R1,該你走棋,你怎麼走?

答:(停了大約15秒),車到R8,将!

可能沒有多少讀者會注意到,那個算術問題中,不但反應時間異乎尋常地長,而且連答案都是錯的!如果回答者是人,就很容易被解釋:隻不過是個計算錯誤而已。但如果回答者是台機器,這就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下面就是某些解釋:

(1) 一個硬件層次上的運行偶然失誤(即不可再現的意外故障);

(2) 一個無意中出現的硬件(或程序)故障,它可能造成算術運算中的錯誤(可再現的);

(3) 一個由該機器的程序員(或制造者)有意插入的花招,它可能不時造成算術運算中的錯誤,以此來迷惑詢問人;

(4) 一個不可預測的旁效現象:程序由于長期進行艱苦的抽象思維,偶然出了點小錯,下次就不會再錯了;

(5) 一個由機器自己想出來的玩笑,故意戲弄詢問人。

要搞清圖靈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就涉及到和人工智能有關的幾乎全部的重大哲學問題。

圖靈接下去指出:

這個新問題的優點在于把人的物理能力和心智能力明确地區分開了……。我們不想因為一台機器不能參加選美大賽而責備它,就象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沒有飛機速度快而責備他一樣。

讀這篇文章時的一大樂事就是看圖靈怎樣展開他的每條思路。通常他總是在某個階段擺出一種似乎是矛盾的東西,然後通過修正他的概念,再在分析的更深層次上解決。由于這種對問題入木三分的剖析,在計算機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工智能也進行了深入的工作的近三十年之後,這篇文章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輝。在下面的引文中你可以看到思想的這種往複工作方式:

也許有人會指責說這種遊戲的設計對機器太不利了。如果那個人想裝成機器,很顯然他會把事情搞糟。僅在做算術題時又慢又不準确這一點上就足以讓他漏餡了。難道說機器就不能完成某種應當被描述成思維、但又與人所具有的完全不同的東西嗎?這種反對意見是很有力的,但至少我們可以說,如果能構造出一台能令人滿意地玩這種模拟遊戲的機器來,那我們就不必為這種意見所煩擾。

有人也許認為機器在玩這種“模拟遊戲”時最好的策略可能并不是模拟人的行為。也許會是這樣的,但我認為即使如此似乎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無論如何這裡并不打算探讨博弈論,而且我們假定最好的策略就是設法提供那種人會很自然地給出的答案。

當這種測驗被提出并讨論之後,圖靈寫道:

至于原來那個問題“機器能思維嗎?”,我相信它沒什麼意義,不值得讨論。不過,我相信到本世紀末,詞的用法和廣大受過教育的人的看法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因此那時将可以談論機器思維而不怕再造成矛盾了。

(引自《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璧之大成》)

人工智能之父排名(人工智能之父66年前的預言)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