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9 01:31:39

一提到大草原,你們會想到什麼?蒙古包、風吹草低見牛羊、套馬的漢子他威武雄壯?這些确實是大草原的特點,但咱們今天不是去觀賞大草原的風光,而是想來聊聊它背後的文化,也就是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之一,而且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于草原文化,可能更多停留在漁獵、騎兵等影視劇能表現出來的場面。但其實,草原文化還有更多更豐富的内容,我們就借着@内蒙古博物院中的部分特色文物,帶您走進既開放又神秘的大草原,領略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1

内蒙古博物院

一、商代彩繪鼎形蓋雙耳黑陶罐

我們先來看這件文物,你們看這件文物第一反應是什麼?有沒有覺得它放倒了?這就是它的第一個特點,鼎形蓋。第二個特點,就是彩繪。這個陶罐,是一種彩繪黑陶,上面繪制的是勾連雲紋。咱們之所以拿出來這件陶罐講解,是因為是一種文化的典型代表,這種文化,就是夏家店下層文化。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2

商代彩繪鼎形蓋雙耳黑陶罐

夏家店遺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王家店鄉夏家店村。1960年春天,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隊在劉觀民的帶領下,确認了兩種青銅文化,并命名“夏家店下層文化”和“夏家店上層文化”。這種在一個遺址中命名兩種考古文化在中國還是比較罕見的。

咱們在這不去說兩種文化的具體區别,還是聚焦在夏家店下層文化上。夏家店下層文化,主要分布于以遼西地區為中心的北方地區,是一支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它的時間段大緻上承新石器晚期文化,向下延伸到商周之際,有1000多年的發展過程。夏家店下層文化的發現,标志着這一時期北方部分草原地區已經由古國文明時代跨入方國文明時代,由初級文明社會邁入了高級文明社會。

咱們在這不去全面介紹夏家店下層文化,隻是來說說它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和這件文物有關的,陶器制作。在這件文物上,體現得最明顯的,就是彩繪陶。

咱們在這要先區分一個概念,就是彩陶和彩繪陶。多的這一個字,主要是表現在彩繪的步驟上。彩陶是陶體燒前繪彩,彩繪陶是陶體燒後繪彩。雖然彩繪步驟有先後之分,但它們之間的本質差異,确實很大。

首先,是年代差異。彩陶大約在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彩繪陶,是在五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晚期才開始出現。彩繪陶,比彩陶出現得更晚。

其次,燒制溫度不同。彩陶,因是胎體燒前繪彩,為了使礦物顔色不脫落而又能更好地顯色,燒結的溫度都比較高,可達1000度左右。彩繪陶,因是燒後繪彩,主要考慮胎體燒結即可,一般溫度在攝氏700度左右。

第三,就是功能用途。彩陶,主要以實用生活用具為主,部分也用于殉葬。但是彩繪陶,都是用于殉葬。就像我們介紹的這件文物,就是用于陪葬使用。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彩繪陶,不論是技術、紋飾還是造型,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就拿這件文物來說,它的頂蓋,是鼎形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以前,遼西地區一直秉襲着根深蒂固以筒形罐為代表的平底器傳統,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以鬲、甗、鼎為代表的三足器廣泛出現,并在陶器群中占據主導地位。而鼎這種器物,在夏商時期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拿鼎的形狀設計為器蓋,并且當作明器陪葬,說明夏商的祭祀文化,還是輻射到夏家店一帶的。

二、戰國時期“安陽”石币範

說完了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彩繪陶,我們把時間往後延,來看看戰國時期的這件文物。這個叫“安陽”石币範。一聽石币,咱們都能猜出來這件文物是幹什麼的,沒錯,就是印鈔機。石範鑄錢,是戰國時期出現的鑄造錢币工藝,因采用了石頭作為錢範的材質而得名。這件文物,正是石範鑄錢的标志性文物。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3

“安陽”石币範

咱們再簡單說說石範鑄錢。它屬于較為簡單原始的鑄錢工藝。先要開采出适合作為鑄範的石料,并按照錢範的要求制作出外形,然後選取外形一樣的兩件石闆,磨平錢範石材的表面,刻制面範和背範。所謂面範和背範,就是錢币正反面的模子。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4

石範鑄錢工藝圖

面範和背範在正式澆鑄錢币時,一般要油煙熏範,在錢範表面制作出耐高溫的隔離層,這樣既可提高鑄币質量,又能增加錢範的使用次數。正背石範澆注面兩兩扣合,正好是一套鑄範。用鐵箍夾緊正背範,澆口向上,即可準備澆鑄。

澆鑄的原料,是配制青銅合金原料。大緻的比例,是65%的銅,20%的鉛和15%的錫。澆鑄的時候,将青銅原料裝入坩埚,放置在木炭爐的炭火中,熔化成青銅熔液,用長柄鉗子夾取坩埚,對準石範澆注青銅熔液。待鑄件冷卻後,分開石範,掰取錢币成品,完成鑄造。

仔細看這件“安陽”石币範,鑄造出來的貨币,應該是布币。這裡提到的安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北方的地名。戰國時期,趙國在北方設置了兩個安陽邑。東安陽邑,在今河北省蔚縣東北方一百餘裡。西安陽邑,在今陝西榆林古城西北方向内蒙古鄂爾多斯境内的黃河北岸。設置這兩處地點,是為了抵禦匈奴,加強北方邊境的防禦。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5

趙國兩處安陽邑位置

既然提到了布币,咱們就來簡單聊聊這種貨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過:“對于交換過程使之轉化為貨币的那個商品,交換過程給予它的,不是它的價值,而是它的特殊的價值形式。”布币,就是從商品轉化為貨币的物品。

布币的原型,是農具,布是“镈”的諧音,是古代農具名稱,形同鏟子。在商代,黃河中遊三晉地區是我國古代農業發達地區。青銅器農具镈,是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産工具。三晉地區的先民們運用“镈”深翻土地、開挖渠道,提高了生産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镈”給人們創造了更多的物質财富,人們崇尚“镈”,把“镈”視為寶物。它不是一般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有特殊的使用價值,由于它的特殊的社會功能成為貨币商品。镈演變為貨币後,先民們按照當時的審美觀念把镈美化了,并刻有文字。因此布币是古代先民們美化了的農具。

中原地區的貨币流傳到草原地區,有助于草原與中原地區的物質交流。當時草原地區的霸主,是匈奴。戰國時期,匈奴和中原地區物質交流比較少,主要局限在生活層面和兵器上,暫時沒有發現農具等生活用品。匈奴和中原地區交流的高峰,這種情況,稱為“互市”。《史記》中就寫道:

“然匈奴貪,尚樂關市,嗜漢财物。漢亦不絕以中之。”

三、鷹形頂金冠

既然提到了匈奴,那我們就來看一件和匈奴有關的文物。這個是鷹形頂金冠。這個是内蒙古博物院鎮院之寶之一,而且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完整的匈奴王王冠。這個王冠是特别漂亮,它由冠頂和額圈組成。冠頂表面浮雕四組狼與羊咬鬥的圖案,上面站立一隻展翅的雄鷹,用綠松石與金飾串聯構成鷹的頭和頸,額圈由三條半圓形的繩索式金帶插鉚而成,帶端分别浮雕伏虎、卧羊、卧馬。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6

鷹形頂金冠

匈奴王冠又稱為“胡冠”,這個對于中原地區的王冠,影響确實不小。趙武靈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胡服騎射。《通志略》中寫道:

“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胡廣曰:‘趙武靈王效胡服,以金铛飾首前,插貂尾為貴職。’”

這裡面提到的君冠,就是改良版的胡冠。到了秦漢,胡冠又有所改變。還是《通志略》中寫道:

“漢因之曰武弁,一名大冠,諸武官冠之。”

漢代的時候,武将會帶改良的胡冠,也就是武冠。這種冠,還有一個稱呼,就是鹖冠。

所謂鹖冠,就是在帽子兩邊插上羽毛,一般用的都是鹖鳥身上最長,最豔麗,最粗壯的羽毛。那這裡就會有一個問題了,為啥要選鹖鳥的羽毛呢?《說文解字》中,告訴了我們答案:

“鹖者,勇雉也,其鬥時,一死乃至。”

這裡面直接說了鹖鳥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勇,而且倆鳥鬥起來,至死方休。所以這麼看,鹖鳥也确實不是什麼好鳥。不過鹖鳥這種品性,确實是士兵或者将軍需要的。當然,我們在電視劇中,不會看到武将真的帶着武冠上戰場打仗去。所以武冠更多的,還是用在平常禮儀活動當中。

四、北魏鹿首金步搖冠

剛才說了說男性有關的冠,接下來咱們看看女性的冠。如果要是說女性中最具代表性的“首飾”,那當屬步搖。步搖這個詞,聽起來就很有意思。劉熙在《釋名》中,這樣解釋“步搖”:“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這種形容,一下子就有畫面感了,帶上步搖的婦女,一定得端莊大氣。不能跟瘋丫頭似的,不然步搖肯定得散架。

咱們看到的這件文物,是西晉時期的鹿首金步搖冠。這個步搖冠上的裝飾物,采用錘揲錾刻的技術制作而成,外形取材于草原上常見之動物——鹿,分為鹿首和鹿角兩部分。鹿首造型,面龐瘦長,雙豎耳,頂部飾伸出三支主幹的鹿角,每枝杈梢上墜一片桃形金葉。鹿之面龐、耳及角的枝杈上均飾細密的聯珠紋,形成用于鑲嵌的凹坑,内嵌白、藍色料石,或勾勒輪廓,或作水滴珠點綴裝飾。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7

北魏鹿首金步搖冠

這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首飾,是起源于中國嗎?答,是也不是。說是,是因為戰國的時候,就已經有步搖一詞了。戰國時期,楚國的辭賦家宋玉寫下了著名的《諷賦》,其中有這麼一句:

“主人之女,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更被白谷之單衫,垂珠步搖,來排臣戶。”

這是描寫房東女兒優美的樣子,表明自己克制欲望的不易,從而規勸楚王止欲與戒淫。這個女子,隻是宋玉房東家的女兒,而楚王也能完全理解。可見,“步搖”從宮中到民間都十分流行。

那為什麼還說它不是呢?因為咱們中原地區的步搖,是“垂珠步搖”,剛才咱們提到的劉熙的《釋名》中,提到的也是垂珠步搖。還有一種步搖,是“金葉步搖”,這個就來自于西亞地區了。所以這個鹿首金步搖冠,應該就是從西亞地區流傳過來,之後被我們進行了改良。

其實步搖在古代女子的首飾中,地位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漢魏之際,它成為了皇後必備的首飾之一。皇後佩戴的步搖,可比咱們看到的這個步搖熱鬧多了。那皇後的步搖冠長什麼樣呢?古書記載,皇後的步搖冠有“十二樹”,就相當于鹿角一樣分了十二個岔兒;還有“八爵九華”,也就是有八種雀鳥(爵)、九種花飾(華);另外還有“六獸”,分别是:熊、武(虎)、赤罴(瑞獸)、天鹿(神獸)、辟邪(神獸)、南山豐大特(一種牛),上面用珍珠翡翠黃金裝飾。

聽起來是不是特别熱鬧,但概括一下,就是皇後頭上頂了一腦袋的動物園。至于為啥頂這麼多動物,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威儀萬方,第二是借助神獸的力量保佑吧。

五、唐代鎏金雙摩羯紋銀盤

現在咱們将目光聚集到唐代,唐代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發展的頂峰。這個時候的器物,有一種“貴氣”的感覺。就比如咱們看到這個鎏金雙摩羯紋銀盤。它是由銀片錘揲、錾刻而成。敞口,圓唇,淺腹,折沿呈六曲花瓣形,平底,盤沿下有一道寬4毫米的溝槽。盤心為火焰狀寶珠,首尾相對的一對摩羯環繞寶珠,鳍、尾、鱗甲錾刻精細,眼睛圓凸,上唇翹卷,利牙卷舌;外圍散點平錾6組雙聯式團花;寬沿每一花瓣各錾一組浮雕的團花,分别為闊葉折枝扁團花和雙聯式團花相間。所有圖案紋樣均鎏金。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8

唐代鎏金雙摩羯紋銀盤

這件銀盤,是唐代金銀器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器物。唐代金銀器中以金花銀器最具特色。唐代文獻中有“金花銀盤”之說,就是在銀器上作鎏金紋飾,時稱“金鍍”、“金塗”、“鍍金”、“金花”等。

金銀器在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金銀是貴重金屬,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錘打成形,又有亮麗的天然色澤,且不易氧化變色,是制作工藝品的良好材料。自從人類發現、認識了金銀之後,就将其加工成為各種金銀制品。金銀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現,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金銀鑲嵌工藝。金銀器皿出現較晚,漢以前少見,至唐代才開始有較多發現。

唐代金銀器除了食器、飲器、藥具、裝飾件、日用雜器之外,還出現了大量的宗教用器。器型也開始出現多棱形器,早期多見八棱和六棱形器皿,後逐漸轉變成四棱或者圓形,并且開始流行摩羯紋。咱們這件文物上的紋飾,就是摩羯紋。

咱們看摩羯紋這個名字就能猜出來,這不是中國本土的紋飾,而是來自于國外,并且是和佛教有關系。

咱們先說說摩羯是啥。摩羯,亦稱“摩伽羅”,為梵語譯音。在印度神話中,其形象為一種獸頭、長鼻、利齒、魚身魚尾的動物,被認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有着翻江倒海的神力。據佛家載記:摩羯,是一種“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的海中巨鼈魚,有“魚中王”之說。它的“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可“吞陷一切”,“能避一切惡毒”。

摩羯紋,又稱為“魚龍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摩羯紋飾實物,是北周時期粟特人墓葬,石圍屏上雕刻有摩羯圖案。摩羯紋器物主要發現是集中在唐代和遼代。這件器物的用途是什麼,暫時不明确,但确實能反映出來唐朝金銀器的發展狀況。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9

北周時期粟特人墓葬中的石圍屏上雕刻的摩羯紋

六、清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

最後,咱們來看一件上檔次、有氣場的文物,就是這件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這是清代的一件龍袍。這件龍袍的材料,是明黃緞。所謂明黃,就是正黃色。通身繡龍九條,并彩繡四合雲、十二章、八吉祥和八寶紋。所謂十二章紋飾,是中國古代帝王冕服和衮服上裝飾用的十二種紋樣,簡稱章服,即日、月、星辰、龍、山、華蟲、宗彜、藻、火、粉米、黼、黻,此十二種紋樣都是以刺繡施于龍袍的一定部位。

内蒙古博物館的年代文物(先秦時期的印鈔機長啥樣)10

清明黃緞十二章繡龍袍

十二章紋由來已久,在曆史上最早關于十二章紋的記載出現在《尚書·益稷》中,是這麼寫的:

“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彜、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

這是舜帝和大禹的一次交談。秦漢以前,十二章紋隻是服裝上的吉祥紋飾,并不一定是服飾的等級制度。

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東漢初。東漢初規定:

“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以下)七章,皆備五采……”

規定了不同的身份地位的天子大臣,服飾上使用的章紋數量不同。從此以後直到明清,十二章紋作為帝王百官的服飾,一直延用了近兩千年。

從目前收藏的龍袍來看,清代在早期并沒有實行代表漢族章服制度的十二章紋。直至乾隆中晚期,随着宮廷制度逐步完備,皇帝的禮服、吉服才開始大量應用十二章紋。這件龍袍雖然說不清楚是什麼皇帝在位時期的物品,不過這是從内蒙古地區征集而來,也足見清朝在北部草原地區的影響力。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實至名歸。

通過介紹内蒙古博物院的部分典型文物,我們可以看到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草原文化是不斷發展的,不是像我們印象中的漁獵、騎兵等形象,它是中西方的連接的一條重要通道,在彙集中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将草原特色融入其中。有關草原文化的發展,我們今天隻是講了一點皮毛。他更多的魅力,我們可以來内蒙古博物院進一步來領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