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規劃獲批?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吳剛)重慶日報記者從5月9日召開的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上獲悉,重慶主城區要擴圍,構建一個更大的主城都市區重慶為啥要建設主城都市區,該怎麼建?為此,本報邀請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董建國,進行權威解答,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重慶市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規劃獲批?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吳剛)重慶日報記者從5月9日召開的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上獲悉,重慶主城區要擴圍,構建一個更大的主城都市區。重慶為啥要建設主城都市區,該怎麼建?為此,本報邀請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董建國,進行權威解答。
主城都市區的範圍和定位
重慶日報:主城都市區包括哪些範圍,各區域承載怎樣的功能?
董建國:市委根據全市發展現實,從擴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能級、彰顯城市品質四個方面,全面部署推進主城都市區建設。主城都市區範圍包括21個區:原主城9區即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為中心城區,渝西地區12個區即涪陵、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銅梁、潼南、榮昌為主城新區,這一範圍還包含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三個功能區。主城都市區面積、常住人口、經濟總量分别達到2.87萬平方公裡、2027萬人和1.8萬億元。
中心城區,要圍繞“強核提能級”,加快集聚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做靓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特别是推進“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在以長嘉彙大景區16平方公裡為核心、聯動周邊“兩江四岸”大約50平方公裡的這個區域一體規劃、整體提升,打造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展示區。
主城新區,要圍繞“擴容提品質”,統籌抓好長壽、江津、璧山、南川四個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涪陵、合川、永川、綦江—萬盛四個重要戰略支點城市和大足、銅梁、潼南、榮昌四個橋頭堡城市發展,當好新型工業化主戰場,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從空間布局上,主城都市區要構建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格局。從功能定位上,主城都市區要加快打造産業升級引領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改革開放試驗田、高品質生活宜居區。
以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重慶日報:建立主城都市區的理論和政策依據何在?
董建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确立的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強調,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空間治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2018年以來,中央相繼出台《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等文件,對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安排部署。其中,比較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例如,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遊、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闆塊融合發展。
重慶市委五屆六次全會作出構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市委五屆八次全會通過《關于立足“四個優勢”發揮“三個作用”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把“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載體。推進主城都市區發展,是推動“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成渝相向發展,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重慶日報:從當前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尤其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機遇面前,建設重慶主城都市區有何現實意義?
董建國:重慶主城都市區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雙核”之一,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地位至關重要。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全面部署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是立足重慶市情、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源的戰略舉措和科學決策,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大局的長遠布局和精心謀劃,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有利于推動與成都相向發展,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加快推動重慶主城區擴大,加快培育形成區域新興增長極,有利于充分發揮主城新區承接傳遞中心城區功能的作用和引領效應,以點連軸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帶動成渝中部區域城市群快速崛起,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其次,有利于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曆史機遇,以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等為重點,聯動主城新區内高新區和經開區,共同打造内陸開放門戶,構建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有利于以大開發促進大開放,加快提升開放區位、拓展開放空間,助力構建“陸海内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全面開放新格局,打造重慶參與全球競争的戰略支點。
同時,有利于做強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推進主城都市區發展,特别是加快主城新區建設,有利于提升人口和經濟承載力,聯動四川毗鄰地區共築協同發展區,在更廣範圍内配置資源,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延伸輻射半徑,擴大輻射範圍,為建設産業升級引領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改革開放試驗田、高品質生活宜居區奠定基礎。
此外,建立主城都市區,也是我市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并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隻有做大做強主城都市區,強化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核心帶動功能,才能發揮好對全市的龍頭帶動作用,強力帶動“兩群”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結構科學、集約高效、功能互補的區域空間格局,努力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切實發揮好“三個作用”。
交通、産業等四個方面協同推進一體化
重慶日報:我市将如何建設主城都市區?
董建國:市委、市政府對建設主城都市區作出了部署,要求在互聯互通、興業興城、共建共享、宜居宜遊等重點領域下功夫,全力抓好主城都市區發展重點任務落地見效。我理解,我們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着力點是推動同城化發展,可以從四個主要方面努力。
首先是突出“互聯互通”,促進基礎設施同城化。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軌道、高速公路、國省道、城市道路、水利能源網絡、5G等信息樞紐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将堅持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四鐵融合”,建設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一小時通勤圈”,打造“一日生活圈”,建設一個“軌道上的都市區”。
其次是突出“互補聯動”,促進産業體系同城化。中心城區産業要往高端化走,聚焦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做強“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鍊,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加快支柱産業智能化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樣闆區。
主城新區将加快承接國内外産業轉移,強化核心配套服務功能,與中心城區共同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重鎮,以此來提升發展水平。
産業将進一步協同聯動。高起點高标準規劃建設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盡最大可能發揮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科研機構和平台優勢,為主城新區提供技術服務。鼓勵主城都市區各區圍繞全市優勢産業開展全産業鍊合作。
第三是突出“分步推進”,促進城市建設同城化。推進“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打造國際化山水都市風貌展示區。中心城區加快集聚高端功能,長壽、江津、南川、璧山率先實現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涪陵、合川、永川、綦江—萬盛等支點城市提升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大足、銅梁、潼南、榮昌等區發揮連接城鄉、聯動毗鄰的橋頭堡作用。特别是要把握城市開發建設時序和節奏,推進“規劃一片、實施一片、完善一片、成熟一片”,做好生态留白、戰略留白,促進精明增長、緊湊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将更加注重職住平衡和人口集聚,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立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挂鈎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吸引用好各類人才。
第四是突出“機制創新”,促進城鄉治理同城化。主要包括協同發展機制、跨行政區社會治理體系和生态環境聯防聯治機制。
以跨行政區社會治理體系為例,我們将完善突發公共事件聯防聯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等聯動機制,堅決守住城市安全底線,進一步增強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推動城鄉基層治理改革創新,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建立健全治安維穩、行政執法等協作機制和安全隐患排查、社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機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