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北靜王與黛玉的緣分,比薛蟠和黛玉更疏遠。
八十回裡,當然是沒有任何聯系了。八十回以後有沒有聯系,也要根據八十回中的暗示和預示來推測。
薛蟠曾經看到過黛玉一眼,“酥倒在那裡”。後來大概是跟薛姨媽要求求娶黛玉,因為钗黛親密時寶钗曾以此調侃。薛姨媽是典型的“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肯定會拒絕兒子的不切實際的要求。這件事就到此為止。
後來薛蟠外出經商,稍回很多南方的特産,送給寶钗。寶钗拿出一部分來分贈給黛玉。也就是說,薛蟠的禮物,雖然不是直接送給黛玉的禮物,但最終還是有一部分會落到了黛玉手裡。
襲人的松花汗巾輾轉到蔣玉菡手裡,預示着襲人最終将嫁給蔣玉菡。而黛玉得到薛蟠的禮物,并不表示他們之間會有瓜葛。原因很簡單,寶钗轉送禮物,是衆姐妹都有的。不光寶钗,薛姨媽也“送給賈母并王夫人等處不提”。可以說,賈府衆人都得到了薛蟠的禮物,連存在感極低的賈環都不空過。這要一個一個都跟薛蟠“緣分”起來,那還了得?
這是薛蟠。北靜王呢,比薛蟠更疏遠。他從來沒對黛玉有過想法,也從來沒送過黛玉東西。寶玉倒是兩次想把北靜王的東西送給黛玉,但是——
第一次是“将北靜王所贈鹡鸰香串珍重取出來,轉贈黛玉”,把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送給心上人。可是他終是錯會了意,因為黛玉并不把北靜王看得重要,她心裡隻有寶玉。寶玉之外,再尊貴的男子,也是“臭男人”。于是她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并且“擲而不取”了。
第二次是黛玉看到寶玉穿的蓑衣戴的箬笠有趣,寶玉告訴她是北靜王送的,并答應“你喜歡這個,我也弄一套來送你”,信口承諾,也可見寶玉與北靜王已經很親厚了。這次黛玉倒是沒生氣,可還是拒絕了:“我不要他。戴了那個,成個畫兒上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
看看,兩次轉贈東西,都被黛玉拒絕。北靜王的東西根本沒到達黛玉這裡。
當然更重要的,北靜王與寶玉性格投合,都是淡泊名利的性格中人。他更不會強占寶玉的意中人。
如果新寫一篇小說,可以構思讓“超逸”的黛玉嫁給“才貌雙全,風流潇灑”的北靜王,就像張愛玲曾寫過一篇《摩登紅樓夢》,讓賈琏當上鐵道部長,讓寶黛出國留學一樣。那是小說,可以盡量發揮想象。
但如果是以《紅樓夢》或《石頭記》為藍本的研究,就不要信口開河了,免得贻笑大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