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奧秘:如何聽出弦外之音
文/無限學子
學習鬼谷子,關鍵的是能和現在的社會實踐,工作實踐相對接。變成自己的能力。
反應篇,想要切實的運用,必須掌握一個能力:聆聽。
關于聆聽,筆者探索過很多書籍:《公共關系學》《傳播學》《營銷學》《管理學》等裡有關聆聽的闡述和方法的探索。都無法和鬼谷子的系統和深度相比肩。
而鬼谷子裡的聆聽技巧在反應篇裡最集中,聽的核心在于:貴得其實。也就是能得到對方真實的信息或者想法,這是一個摩的過程,包含揣的方法。那麼,這個聽就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那麼,去探索如何才能聽到真實。
文章中說:反以觀往,複以驗來
實際上這個“觀往驗來”的過程就是觀系統,也就是通過比較過去發生的事情,看對比現在正在發生的是一個什麼事情,一個怎麼樣的系統。那麼,對方在這個系統裡的角色。就決定他的思維層面在那一個層次,或者會從哪個角度思考。當然還關系到對方本身的修為境界,道德标準,個人價值觀等。
也就是從勢:系統角度;和情:個人利害和内在價值觀角度。兩個角度做判斷,這是前提,也就是對方真實的最大可能性。如果,這個過程比較完善,那麼這個可能性就會非常切合真實。
當然,這是一個揣的過程。是一個預測。并不一定和真相符合。
那麼,為了探索真實是否和自己預先設想的一緻,就有一個摩的過程,在這裡就是反應,也就是檢驗自己的預測是否和現實一緻。
實際上,如果完全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反應的過程也是掌握前面說的信息的過程,是确定對方系統和内在想法的過程,這并沒有固定的順序。注意區分這不是一個有着先後順序的固定程序,而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那麼,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呢,就是文中說的:動靜虛實。
陶弘景注道:動則行,靜則為止。也就是說對方動就是行為層面,他行動就有動機,也就是他做了什麼。這個動機背後透露他的内在需求和意識趨向。
止。則透露他不需要的是什麼。
真則實,僞為虛。符合真相的就是文中所謂的實,不符合真相的就是所謂的虛。
那麼。從對方行為的,和不作為的地方,來判斷他的内在需求。從對方虛假的和真實的地方來判斷他的願景,欺騙必然有目的。也就是僞的部分,是帶有他個人意願和目的。
俗話說:無理取鬧,必有所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聽,聽什麼?聽的是虛實,是動靜。
所以原文說: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意思是。如果他的動靜虛實和現在的客觀實際不符合,就去對比過去發生的類似事件,從而推斷他的内在目的。任何人的真實目的。往往會暴露在和客觀真實的落差,和客觀事實不重疊的部分,就是他的内在意願。所以,如果和客觀事實符合。也就是“合于今”那麼就坦誠相待,如果有不符合的部分,就可以知道對方的真實目的。從而,可用。
故曰;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這個用才是鬼谷子的最高境界,所用者:一為人心,二為形勢。
所以,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反者,往也。去也。反聽,就是能到對方肚子裡面去聽。到對方心裡去聽。
這就需要無為。這個無為。就是去掉自己的标準。不讓自己的标準和判斷過濾真實信息。因為,很多人聽的時候,往往聽到的不是對方的客觀真實。而是自己的标準。
也就是說你聽到的不是他,而是你自己。當你自己建立法則,你聽到的就隻是自己了,無為才是客觀的。無為,為反聽之本。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此皆言無為,所以說:此聽真僞,知同異,得其情詐也。
後文說: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别雄雌。
平靜者,依然是無為,非無為不能聽其辭。
相對無為,在反應篇确實提到了有關标準。就是結尾時候說的: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
這個定,是個人立場和目的,而不是在聽的過程中的标準,聽是客觀的,是掌握信息的過程。而掌握了這些信息之後怎麼用,才設計自己的立場和标準,圓者不止,方者不動,是謂大功。此其用也。所以,要注意不同内容的應用範圍。而不是一概而論。這樣就不會混亂。
當你有标準的時候,聽到的就隻有自己,而聽不到别人。反應篇并不僅僅是聽,看原文說的很清楚: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那麼倒推一下:定了就不忘情,也不失道了。那麼,定了什麼才能不忘情?這個情是什麼?
所以。這個定,于兩個層面:其一。情。也就是立場。和個人價值觀有關系。
二,道。和客觀規律和形勢有關系。
喜歡國學鬼谷子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号【guiguzi7619299】吧!每天更新最有價值的國學鬼谷子文章,如果您對鬼谷子有更多的領悟,請加入我們吧。(打開微信→通訊錄→添加朋友→查找"guiguzi761929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