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22:44:37

最近的社交圈,幾乎被“羊了個羊”刷屏了,以至于不玩這款小遊戲的人,好像被邊緣了,有些落伍了。

9月13日,《羊了個羊》突然沖上微博熱搜話題第一。同時,遊戲小程序在各微信群瘋轉,僅當日微信指數狂飙6022.98%。

截至目前,《羊了個羊》已經一共登上微博熱搜11次,話題閱讀量達25億。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1

你在玩這款遊戲嗎?你沉迷其中了嗎?

還是在被沒有玩這款遊戲,所以感覺自己好像被排斥所困擾?

其實,“羊了個羊”隻是這個時代“惡俗”的又一個标志,而那些不願意參與這種遊戲的人,隻是不想與“惡俗”為伍罷了。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2

一、什麼是“惡俗”

什麼是“惡俗”?

惡俗指的是虛假、粗陋、沒有智慧、沒有才氣、空洞的,但不少人會被說服,進而認為這是高雅的、明智的、迷人的。

這個詞是美國作家、文化批評家保羅·福賽爾在其所著的《惡俗》一書中提出的,并以此痛罵了他所處時代的美國文化。他還有一本非常知名的書,《格調》,和《惡俗》一樣,也是對美國文化的批評。而《惡俗》的批判力度更深,揭露的也更為徹底。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3

這本書在二十多年前,就在國内出版過,也流行過一陣,隻是那時候的中國,還像看洋人的大千世界一樣,沒有太多的代入感。而現在,拿着這本書,對照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也進入了一個“惡俗”的狀态中。

具體來說:

“惡俗”就是在一些真實的事情上,加以各種包裝宣傳,讓人覺得自己好像在享受一種很高雅、很有文化的東西。

“惡俗”是現代廣告業、宣傳業的“成就”。

這種“成就”,讓許多人被動卷入其中,進而主動地成為這種“成就”的推廣者。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4

比如餐館業,不是注重餐食的品質,而是關注參加者要穿什麼衣服進入其中,在菜單上做各種手腳,如各種簡單的餐食,都變成了“标題黨”,冠以各種花裡胡哨的名字,最終端上來,才發現,不過是一些家常菜,雕塑建築也不注重美觀和漂亮,而是各種奇形怪狀,注重把雕塑造得很高大……

保羅·福賽爾認為,惡俗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惡俗酒店、惡俗食品、惡俗工程、惡俗廣告、惡俗語言、惡俗圖書、惡俗大學,簡直無孔不入。

凡是誇大其詞、粉飾雕琢、虛有其表的,都可列入惡俗。

理解“惡俗”,有以下幾點:

二、不是玩一個遊戲,就是惡俗了,而是……

玩一個遊戲,就是“惡俗”嗎?

不是,但是一群人一窩蜂一般,為了實現某種“通關”徹夜不眠,并且以此作為公衆生活的一部分來炫耀,就是“惡俗”了。

這樣的事情,當然也不局限于這次。

喜歡某個明星,追某個劇,也是如此,當然可以自己家的各自喜歡。但是,如果變成一種“風尚”,往往就成為一種“俗”。

在這樣的世界中,公衆生活,缺乏好壞的自我判斷标準,隻能接受“好”,對于一切流行的,都變成了需要推崇的,不跟着走,就是“落伍”表現,這才是比較可怕的一件事。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5

三、陷入“惡俗”,是因為我們害怕承擔真實

t·s·艾略特說過:“人類無法承受太多的真實”,保羅·福賽爾在書中進一步指出,美國人對真實的承受能力還要再減半。

在我看來,這是大多數人會陷入“惡俗”的主要原因。

“惡俗”之所以會成為“惡俗”,需要有大量的跟風,而人類之所以跟風,在于我們害怕被人拒絕,害怕被人看做“少數人”,所以對于什麼是真實的反而不那麼在意,即便宣傳的說辭有瑕疵,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進而主動被其“洗腦”。

因此,“惡俗”說到底是利用了人們内心的脆弱。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6

比如“羊了個羊”這款遊戲,真的是一個好得不得了,值得徹夜玩樂的遊戲嗎?

知名心理專家肖利軍就對“羊了個羊”作出表示,他認為,這款遊戲,包括其他遊戲開發是符合成瘾機制的,通過用戶的愛不釋手,更多的遊戲體驗者不知不覺掉入“成瘾陷阱”。 網絡遊戲成瘾屬于非物質成瘾,其生理機制是大腦中樞被獎賞機制激活,不斷地渴求獎賞。如果停下來不玩遊戲一定時間(有個體差異),就會出現難受、注意力難以集中、煩躁不安等戒斷反應。在“羊了個羊”遊戲中,遊戲開發商制造“隻有0.1%的用戶可以通關”、“地域排行榜”等噱頭屬于一種商業運營策略。

這種噱頭,其實也不新鮮了,但是人們就是會上當“受騙”。“騙局”往往不需要多新鮮,管用就好。

說到底,“惡俗”讓我們回避面對生活的真相,在各種他人設計的“美好”中,尋求了一種精神寄托罷了。

四、如何才能走出“惡俗”

那麼,如何才能走出“惡俗”的陷阱呢?

如果隻是偶然不玩一款遊戲,其實隻是僥幸,但依然不能避免陷入“惡俗”,我們需要的是保持一顆謹慎的心。

保羅·福賽爾認為,惡俗在美國成為流行文化的原因有兩點

(1)美國基礎教育薄弱,文盲率高。

(2)電視節目不斷強化娛樂功能,無法提供出高質量的節目。而依靠和習慣通過電視來接受信息的美國民衆,也就隻能越來越随波逐流,對惡俗的文化和事物缺乏判斷。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7

這說得雖然是美國文化,但是對我們來說依然有警示意義。

雖然我們的文化普及率比較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代社會其實培育了很多新型“文盲”:

很多人雖然學曆不低,但是學習能力、思辨能力,特别是接受不同觀點的能力在下降,願意傾聽不同觀點的共情能力也在下降,這種“文盲”會導緻很多人陷入“網絡回聲壁”之中,不能很難提升自己的格調,反而會進一步劉璐世俗。

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們“娛樂至死”的問題也比較嚴重,很多表達變成一種“調侃”,連一些人類悲劇也以調侃的味道在表達。

“養了個羊”,說到底也是這種“娛樂至死”下的一種狂歡。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自覺抵制這種文化範式。

總而言之,《惡俗》提出的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了,而且可能是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更多的人可能身在惡俗中卻不自知,反而會覺得惡俗也沒什麼不好,批判惡俗的人才是真的有問題。

不妨去看看《惡俗》這本書在一些主流平台的評論,便可以看到這種兩極化的觀點了。

還沒有羊的人的生活狀态(不玩羊了個羊的人)8

這當然也會讓那些不願意與惡俗為伍的人感到寂寞和困惑:

我不做這樣的選擇,是不是一種錯誤呢?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