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無為而治 道德經

無為而治 道德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8 01:22:02

無為而治 道德經(解密道德經治大國)1

為什麼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孔子對鬼神諱莫如深,而在老子看來,鬼神并不可怕,因為鬼神“不傷人”,這麼說老子和孔子的學說是相矛盾的,這其中的區别又在哪裡?如何才能不被鬼神所傷,與道德相交?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魚就已經是民間很常見的食材了,所以老子才會在《道德經》中用它來比喻治理國家——治大國,如烹小鮮。那麼,這其中到底蘊含着怎樣的道理呢?

魚作為最常見的水生動物,繁殖能力非常強,所以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跟魚有關的成語,寓意家族人丁興旺、日子富足有餘,比如早生貴子、年年有餘。又因為魚的肉質富含營養、适應能力強,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溫帶還是熱帶、寒帶,隻要是比較清潔的水域,都會有它的身影,所以非常适合人工養殖,供人們食用。

作為一種食材,魚肉肉質鮮美細膩,适合烹、煎、蒸、煮等多種烹調方式。很多人都親自做過魚,或者看過别人做魚。有經驗的人就會發現,如果個頭大,多翻幾次也無傷大雅,不會破壞什麼;但如果是小魚,稍稍翻動就會散架,不但失去了美感,而且吃起來很麻煩。

常言道,人少好領導,又說船小好調頭。因為當人數少,船的體量比較小的時候,如果有什麼變動,很快就能響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但如果隊伍大了,就不好帶了。就像是古代宮廷裡傳話,一句話從宮門外傳到殿前,要經過好幾十個人層層傳遞才能到達皇帝的耳邊,這其中如果有一個人傳錯了,就會導緻一人錯全體錯,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國家也是一樣的,一個彈丸小國,比如北歐的一些國家還沒有中國的一個省大,他們如果要推行什麼新政策,執行力強的話幾天最多幾個星期就能落實到位;即使出現什麼差錯,從頭檢查一遍也不會費多大事兒,很快就能過完一遍。

無為而治 道德經(解密道德經治大國)2

一個獨木舟,想去哪兒馬上就能出發,想反悔直接掉頭就是了;但如果是一艘巨輪,光是啟動就費老鼻子勁兒了,如果要掉頭更是困難,得首先找到适合深度的水位,還得四周水域範圍足夠大才成。

所以,像印度、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政策朝令夕改,就會引發混亂,就像做小魚還窮折騰不停翻動一樣,很快魚肉就變得稀碎,根本夾不起來,沒法吃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不折騰。古代很多帝王喜歡大興土木、窮兵黩武;喜歡搞大型活動。結果勞師動衆,勞民傷财,導緻整個國家元氣大傷,四分五裂。

事業的發展需要時間,每一個統一朝代的開始,君主大多主“靜”,與民休息,休養生息,國力就會得到積累,越來越強大;到了末代皇帝,往往是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大搞排場,結果導緻國庫虧空、尾大不掉,最終局面無法收拾。

《心經》雲:道法空相,天地生養萬物的大道本質上也是主靜的,正如《道德經》十六章所說“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第三章說“虛其心,實其腹”。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指的就是與大道相合,按照天地大道來做事,即使是鬼神來了,咱也不帶怕的,它們根本傷不了你。為什麼呢?

什麼是鬼神?這個現象孔子一直沒有說,每當弟子問起的時候,他就會以“不知死,焉知生”“聖人不言怪力亂神”來敷衍。

無為而治 道德經(解密道德經治大國)3

其實孔子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就像佛陀常常告誡弟子不要追求神通一樣,雖然修道會産生神通這樣的副産品,但是它不是大道的正途,也不是修行的根本目的,如果一味追求細枝末節的東西,就會走上歧途。

孔子之所以回避鬼神的話題,就是怕學生們因為好奇心害死貓,一時沖動就會跑偏。

老子說“其鬼不神”,這裡的“鬼神”是一對相對的概念。神就是指道,或者說合于道的力量,自然就會順應自然;鬼是指那些違背大道逆天而行的力量。就像陽明先生所說,如果你的内心光明,良知常駐,所行皆“中節”,自然就不會受到邪風歪氣的騷擾;但如果你存心不良,就會吸引不好的東西上門,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地無情,福禍自招。

人常說: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就是這個道理。鬼神之所以能夠招惹你,就是因為你做了違背天理人倫的事情,那些規規矩矩行事的人,大概率會好人一生平安,即便無法大富大貴,起碼落得個自在喜樂。

老子曾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也就是說,在天地的眼中,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是非對錯、愛恨情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隻是人心多欲,才将它們相分别而已。

既然沒有好壞對錯,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愛護和傷害了,愛是執着,恨也是執着;愛護是貪嗔癡,傷害也是貪嗔癡。隻有祛除自己的是非之心、人我之心,才能真正做到與道相合、天人合一。也就是佛家所說:無人我相,無衆生相。

無為而治 道德經(解密道德經治大國)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宇宙誕生的邏輯,就相當于演繹法,一直往外推,向外攤開,越生越多,越攤越大;有生就有滅,有來就有回,那麼回去的路自然是相反的。就是萬物歸納為四象,四象複歸兩儀,兩儀再回歸太極,太極回到無極,以至于寂滅無聲;人歸于德,德回到道,道再回到自然。

所以,老子在本章的最後說“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聖人是得道之人,道不傷人,聖人自然也不傷生;德是道衍生的法則,它的本源是道,所以說“德交歸”。

就像樹根長出樹幹,樹幹長出樹枝;最終落葉歸根,塵歸塵,土歸土,有歸于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