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2021年1月19日,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當地港口大量集裝箱堆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政府遲遲不願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正引起越來越強烈的不滿。美國保守派智庫加圖研究所日前刊文稱,2018年至2022年間,美國服裝、鞋類、旅行用品和家具行業因關稅而産生的直接成本超過1660億美元。美國政府打着“讓中國付出代價”旗号加征的關稅,結果卻坑苦了自家企業。
美國企業、特别是中小企業正在成為這場遲遲不能結束的“關稅戰”的最大受害者。美國民間反關稅壁壘組織“關稅傷害家園”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關稅已經給美國人造成了超過1377億美元的損失。加圖研究所2月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特朗普政府“征收了一系列不明智的關稅”,“提高了美國公司和家庭的進口商品價格”。甚至一些看起來似乎并不該卷入關稅大戰的企業也深受其害。據彭博社報道,一家總部位于賓夕法尼亞州、主營業務是從中國進口羅非魚的公司表示,關稅使“公司更難在食品價格高漲的時期向美國消費者提供必需且負擔得起的蛋白質”,“消費者不應該接受不必要和不公平的關稅壁壘”。
1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結束了對關稅政策審查的公衆意見征求,在收到的1500條意見中,絕大部分都表示關稅給美國企業、員工和美國經濟帶來了“非常真實的痛苦”。彭博社稱,美國商會在其提交的意見書中,呼籲美國政府減免關稅,稱美國政府“無針對性的懲罰性關稅削弱了美國的競争力,并給美國企業、工人和家庭帶來了不應有的經濟困難”。成員包括英特爾、蘋果公司和亞馬遜公司在内的美國信息技術産業理事會(ITI)在其提交的報告中,要求政府徹底取消關稅,稱“沒有證據表明關稅達到了既定目标”,“反而對行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并導緻成本上升”。這些數據和報告都表明,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人的利益”為名發起的關稅戰,最終成了捅向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刃。
美國政府的濫權也迫使企業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利益。據美國國際貿易法院(CIT)官網顯示,2月7日,該法院對美國企業發起的針對聯邦政府關稅政策的集體訴訟舉行了公開聽證會。據美國《國會山報》網站報道,這起訴訟最早于2020年9月由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建材制造商HMTX發起。訴訟提起後迅速引發美國大小企業效仿,很快便有超過3000家企業發起了類似訴訟。在這種情況下,CIT允許将這些案件合并為集體訴訟,原告方數量也增長至目前的超6000家。
路透社在2020年9月報道相關案件時表示,在起訴美國政府的企業中,既有特斯拉、福特、沃爾沃等大型車企,也有家得寶、沃爾格林、塔吉特等美國家喻戶曉的連鎖企業,還有汽車零部件、體育用品、服裝、食品包裝、IT等衆多行業的生産商及企業。無論從企業數量還是涵蓋的領域來看,都表明美國企業界對美政府肆意妄為的“亂彈琴”受夠了。
美國政府對華關稅政策遭到千夫所指,整個程序是否合法也飽受質疑。美國政府實施關稅措施的法律基礎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該條款賦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可以對他國“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措施,包括實施懲罰性關稅。事實上,HMTX發起訴訟并索賠的主要事由,便是質疑USTR擴大對華關稅的合法性,并質疑有關決定是否符合美國《行政程序法》。2月7日,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舉行的聽證會上,原告方律師也曾質問USTR是否考慮過“行業組織和消費者組織曾預測的(關稅)将給美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損害”的說法,并稱USTR所謂“完全遵照(特朗普)總統的指示”的說法是在逃避責任。美國喬治敦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教授馬克·布施在《國會山報》網站刊文稱,特朗普政府實施的第三輪和第四輪關稅措施,濫用了“301條款”,并警告說,如果國會不審查相關決定,該條款将成為美國肆意發動全面貿易戰的許可。
最為諷刺的是,盡管美國政府意圖通過關稅刺激産業回流、減少美國對中國進口的依賴,2022年中美貨物貿易額仍創下6905億美元的新高,這也充分證明一些政客鼓吹的中美“脫鈎斷鍊”根本行不通。美國政府應該好好聆聽企業界和消費者的心聲,盡快改弦易轍,停止不得人心的關稅措施,讓中美經貿關系重回正軌。(聶舒翼)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