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會計中持續經營的名詞解釋

會計中持續經營的名詞解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3:52:40

導讀:會計的基本前提有四個,持續經營就是其中一個,很多财務不了解其中具體的處理和 意思,文來為大家詳細解答持續經營在會計裡是什麼意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持續經營在會計裡是什麼意思?

持續經營是财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将來,不會面臨破産清算。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

一、從正面看:假設企業持續經營,投資者才能通過其現在的财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預測其未來的财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決策。

二、從反面看:如果很可能面臨破産清算,就說明不适用持續經營原則。

會計中持續經營的名詞解釋(持續經營在會計裡是什麼意思)1

例如,企業以15萬元購進了一台設備,預計可用5年,每年可為企業帶來收入4萬元。

按持續經營假設,企業正常的生産經營活動能長期進行下去,即在可以預見的5年内不會破産。因此,這投入的15萬元可分5年收回,每年承擔3萬元,因而,該設備每年可賺1萬元。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假定,則會計核算就無法正常進行了。如設想企業可能4年後破産,則該設備必須在4年内收回,每年需承擔3.75萬元。這樣,每年就隻有 0.25萬元的利潤了;而企業也可能隻能正常經營3年,則每年要承擔5萬元,這樣,每年虧損1萬元。注意,我們這裡沒有考慮企業破産後設備還能變賣的價值。

全文為大家介紹了持續經營在會計裡是什麼意思,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内容盡在會計學堂,快來圍觀吧,關注會計學堂即可免費獲取更多學習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