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闆的源流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快闆”這個名稱的出現,還是比較晚的,它最早的時候,應該叫做“數來寶”。
這數來寶是一種流行于北方地區的民間曲藝,有一個人說的,也有兩個人對唱的,一般來說,用竹闆或者是系着銅鈴的牛髀骨來擊打節奏。句式有一定的結構,主要有“三三”結構的六字句,如“打竹闆,進街來”,或者是“四三”結構的七字句,如“大掌櫃的發了财”,不過,在使用的時候,還是比較自由的,可以随時根據需要添加字數,隻要符合節奏就行。對于壓韻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幾句便可換韻。說唱的内容也比較随便,一般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的。也就是說,數來寶是一種講究即興發揮的曲藝。
據說,數來寶當初主要是那些流落江湖的乞丐用于要錢的一種手段,他們打着闆,沿着滿街的商号,挨家挨戶地讨要錢。如果你給了,他們便根據你所做買賣的内容,編一些吉祥話贊美你,要是你不給,那他們便編詞來罵街,就算沒有口出污言穢語,但至少也攪擾得你不能正常做生意,直到你給了錢,他們才會走。雖然說,這是一種比較無賴的做法,但是,至少也反映了數來寶演員即興發揮的聰明才智。
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于原創部分,下同
現在,這種沿街讨要的形式,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隻有在它的姊妹曲藝“相聲”中,還保留着部分内容。比如,在傳統相聲《數來寶》、《三節拜花巷》、《同仁堂》等段子中,都保留着這種數來寶的形式。
在《數來寶》中,相聲演員先是介紹一下“數來寶”這種曲藝的曆史、特點等,然後入活,逗哏演員和捧哏演員分别扮演要飯的數來寶藝人和掌櫃的,掌櫃的就是不給錢,而數來寶藝人則想方設法,要從掌櫃的手中,把錢要到。
于是,各種诙諧幽默的笑料便由此産生了。在相聲中,添加了一些适合于相聲表演的“包袱”,同時也去掉了一些粗俗不健康的詞句,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從中看到,原始的數來寶,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形式,比如,數來寶藝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說這樣的一段吉祥話:“數來寶,進街來,一街兩巷好買賣。也有買,也有賣,也有那幌子和招牌。金招牌,銀招牌,大掌櫃的發了财……”但是,當老闆表示不給錢之後,他的态度就完全變了,“打竹闆,響叮當,眼前來到煤油莊,掌櫃的煤油真是多,淨管點燈不管喝。傻子有點不服氣兒,喝了一口不是味兒。大掌櫃你信不信,喝了煤油準出殡……”你瞧,晦氣的話,這可就來了。
不過漸漸地,這樣沿街乞讨的數來寶發生了變化,也逐漸和其他曲藝一樣,變成了“撂地”賣藝了,如《都門竹枝詞》中就曾經說:“近日人情總好奇,新聞謅出解人頤。一群人聚如蜂擁,圍着狂呼一氣兒。”這裡說的就是數來寶,可見,這一階段的數來寶的内容已經有所擴展,不再僅僅圍繞鋪戶買賣展開了,而是針對時事新聞,即興編寫詞句,抒發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見解。比如,我曾見過一段清末數來寶藝人曹德奎編寫的唱詞,“骨頭一打響連聲,不表别的表前清。專制時代人民苦,人都餓成骷髅骨。自從光緒庚子年,北京鬧了義和團……” 曹德奎便是将當時的時政,通過數來寶的方式表現出來,反映老百姓的心聲。
由此可見,這一階段的數來寶,和我們現在的“脫口秀”還有些相似呢,隻不過,它不僅隻是像脫口秀那樣,即興對某些社會現象進行“吐槽”,而且,語句還必須是壓韻的,語速還必須很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藝人們的聰明才智。
後來,藝人們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不再繼續撂地演出了,而是逐漸地登上了藝術的舞台,在這期間,數來寶這種曲藝形式也發生了重大的革新。為了更好地進行表演,人們開始編寫快闆作品,然後在舞台上表演已經編寫好了的,固定的台詞。這樣的話,快闆便不像原先的數來寶那樣即興發揮了,它的名稱也發生了變化,一般來說,稱為“快闆”或者“快闆書”。它的表現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了,一個人說的,一般就叫“快闆書”;兩個人對口表演的,稱為“對口闆”,或者是依然稱為“數來寶”;而三個人以上一起表演的,叫做“群口快闆”。另外,還産生了一些使用方言來表演的快闆,比如“天津快闆”,就是使用天津方言來表演的。
到了這個階段,快闆已經不再是原來走街串巷時候的樣子了,它已經成為了數來寶、快闆書等多種使用“快闆”作為伴奏樂器的曲藝形式的總稱了,而目前我們所說的快闆,其實主要指的就是快闆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