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鄰近唐山市新華道西山口的一座14層高樓上,從高高的陽台上俯視,下面就是車流如潮的西山口十字路口和新華道。
俯瞰新華道。
眺望新華道,地震後重建的高樓如雨後春筍般鱗次栉比,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不遠處,那條曾被譽為中國鐵路源頭的唐胥鐵路像一條飄帶,逶迤伸向遠方。身後那曾經洋房林立、綠樹掩映,先後居住過18個國家、上百名外國人的西山道兩側,已經蓋起了重重疊疊的中國新式住宅。這塊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通達世界的西方工業文明的搖籃之地,已經被歲月的流水沖刷得不露半點痕迹了。
喬屯是唐山市的發源地,緊鄰喬屯的新華道,是唐山城市街道的搖籃,發源于唐山礦的創辦。創辦唐山礦以前,唐山地區隻有鄉間土路,沒有像樣的近代馬路和街道,随着近代大工業的崛起,這裡出現了為礦山服務的第一條近代意義上的馬路。随着唐山礦生産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其為中心的城市街道逐步形成——以緊鄰唐山礦的西山口為核心,街道向東西南北延伸,最後形成了遍布城區的道路網。
其實,新華道最早叫廣東街,建國前曾叫中山路,建國後改叫新華路,地震後改稱新華道,從檔案資料和早期的唐山地圖上看,這條道最初僅有從西山口十字路口往東的這一段。
1878年10月,開平礦務局從開平鎮搬到唐山喬屯後,最早将礦務局設在了離鐵路最近的東局子(今金匙橋一帶)。由于煤礦需要不斷地往來,便在唐山礦北面修建了這條直通東局子的馬路,以西山口為起點,向東延伸到現在的建國路商場一帶。由于煤礦的發展,來自各地的礦工和當地人雜居,房舍相連、道路相通、商家集聚,逐漸形成了以唐山礦為中心的一條大道。
後來,開灤煤礦從廣東招聘來大量的工匠,廣東人以鄉誼關系在這條道的兩旁蓋房築屋,集聚在這條街道上。1882年,開平煤礦創始人唐廷樞在這條道路北面正對唐山礦的地方修建了一個廣東會館,因廣東人集聚而開始叫廣東街。後來,随着城市街道的不斷擴展,以西山口為樞紐,往南可連接糧食街(即建國路)、魚市街、柴草市、雙橋裡、新立街、便宜街等;往東過鐵路可連接溝東大街(即複興路)、小山大街;往西可連接西山道、增盛路等。
西山口作為這條道的起點,是因位于大城山之西的雙鳳山(現鳳凰山)而得名,因為唐山礦在雙鳳山南麓為招聘來的外國人蓋了大量洋房子,在居住區修建了最早的洋灰馬路——西山路。外國技術人員去唐山礦上班的必經之路是西山口,所以,這條道從西山口往西也逐步得到了延伸。地震前,在唐山礦北門的東下坡(現唐鋼賓館大門對面的馬路旁),曾經臨街豎着一個圓形的大表,成為這條街道的地标。老唐山人隻要一提建國路大下坡,或大表就知道指的是這條街道。
新華道之所以在唐山市占有重要位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東段(現在的西山口以東)坐落着唐山的發源地——唐山礦。
橫貫唐山市東西的新華道,唐山大地震後也得到了重新擴展。這條東起唐山東出口立交橋,西至唐山震後新建火車站的新華道,自1985年新建後,以百貨大樓處的建設路交叉口為界,交叉口以西的叫新華西道,以東的叫新華東道,路面寬50米,全長9.55公裡,被稱為二十裡長街,也叫唐山的長安街。
現在的街道兩旁已是商店林立。
上世紀60年代,建國路大下坡。
從東往西數,分别有啟新水泥廠、唐鋼賓館、建國路市場、鴻宴飯莊、唐山十一中、唐山礦、路北區政府、開灤醫院、開灤集團、萬達廣場、紀念碑廣場、百貨大樓、路南區政府以及各重要商業機構,是唐山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作者:任榮會
來源:唐山風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