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在他們還不會說話之前,就已經在畫畫。不僅僅在紙上畫畫,他們還熱衷于在幼小的的身體能接觸到的任何材料上繪畫:牆壁、桌面、衣服、身體,等等。
每一個兒童,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兒童需要學習語言,但是繪畫卻是與生俱來的。這孩子不僅自己學會了,而且還很有信心。在他們手裡拿着一支筆和一張紙,沒有一個小孩會說:“我不會畫畫。”他們毫不猶豫的拿起紙和筆,自信而大膽的畫出了線條和圖案。
從 1-2歲的幼兒,在紙上毫無意識的塗鴉,到4-5歲能夠畫出一些比較形象的畫面,再到7-8歲甚至更大的時候,他們能夠通過繪畫來講述一個故事。不同的階段,雖然畫面從抽象到具象,其實都是孩子在通過繪畫在表達。
幼兒時期,孩子通過畫畫表達對造物主所創造的世界的認識。大一些的孩子,會通過繪畫來釋放他們的想象力的趣味,以及他們的思考。有時候,思考更深入的孩子,他可能會通過繪畫表達他的情緒、喜惡。
隻可惜,很多父母都會忽視這種表達方式,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在胡說八道。事實上,如果你用心去看,就會發現,在繪畫中,兒童所獲得的喜悅。
繪畫,培養美感,想象力
審美這種東西,很虛無缥缈,很主觀。同時,美育也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
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審美并不那麼重要,“好像不能吃”。但實際上,具有良好的審美觀,在與人相處時,會被人欣賞、接受。除了外表,審美更是讓一個人内心充盈、豐滿。當你具備了某種程度的審美觀,無論是在衣着、物品選擇、美術、音樂等方面,你都可以享受到「欣賞、品味、體驗」的快樂。
在培養和提高審美方面,繪畫是一種多方面的創造性活動。作畫,要動腦子,要想像,要用眼睛去看,要用手去表現,要用嘴去表達,要用耳朵去聽。
在這裡面,我特别要說的就是繪畫的一個關鍵環節:觀察。兒童透過他的雙眼,看到了世界的創造者,樹木,天空,大地,海洋,動物,人物。在觀察的過程中,孩子體會、感受各種事物的形态、色彩的美,還有事物和事物的關系:大小、對比、冷暖等等。
繪畫,不僅僅是提升人的審美觀,更是一種想象。繪畫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每一張畫都是一種獨特的創作。兒童在畫畫的過程中,可以打開和釋放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想像,就像是創造力一樣。沒有創造力的人生,真無聊~
繪畫,學習形象思維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靠着畫畫謀生的。但在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一些繪畫的技巧,比如,有時候,我們要用素描來交流和表現。
有些交流,雖然語言很好,但還是會讓人覺得抽象,不能完全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隻要你有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那麼你就可以用畫筆或者素描把語言轉化成具體的畫面。
畫畫和語言、音樂、舞蹈一樣,都是表達自我、與他人溝通、與外界交流的一種手段。此外,畫畫是一種很私人的行為,它使你能看到、感受、表達自己。
最後,我們來談談父母的一些問題:
我的小孩有沒有繪畫天賦?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古怪的問題。
我發現,如果家長是學美術的,或是有藝術背景的,那麼當他們作畫時,大家(包括家長)都會非常肯定、誇獎:「這個小孩真的很有畫畫的才能。」
而其他的孩子,雖然對畫畫很感興趣,但他們的家長,卻會先問:「我的孩子,有沒有畫畫的天賦?」
這個問題,就好像是在暗示,一個孩子的畫技,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
這不是真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每一個兒童都是很有信心的藝術家。沒有哪個小孩會說,我不會畫畫,他們就是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想象力都用在了紙上。
沒有人會質疑一個孩子的繪畫天賦,因為他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
怎樣去欣賞兒童繪畫?
事實上,這也是每個父母都很頭疼的問題。
無論是父母主動表揚、鼓勵孩子們的繪畫熱情,還是當孩子們問他們畫得如何時,就像“爸爸和媽媽,你覺得我畫得如何?”事實上,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會欣賞、評價孩子的作品。
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兒童繪畫,畫面抽象,雜亂無章,家長根本就沒有可以欣賞的角度,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什麼,也無從評判。無奈之下,他隻好老老實實地說:“親愛的,你畫得很好,加油。”
如何用自己的耳朵來欣賞?其實很簡單,就是拿着一幅畫,問孩子們幾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釋。例如:親愛的,你能不能說說你在畫些什麼?噢,你怎麼把它畫成這樣?慢着。當然,你也可以偶爾給他一些鼓勵的話。但是,你要聽聽這個小孩說的話。
就像任何一件藝術品,都必須被人欣賞,才能完成,鳥居昭美也在書中提醒家長,對兒童而言,隻要通過自己的文字,就能讓自己的創意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鳥居昭美建議家長多參與“聽”和孩子在繪畫上的交流;
我剛看完這本書。但是,非常的巧合和幸運,在我的兩個小孩長大的時候,我也不自覺地以“傾聽”的形式來欣賞他們的作品。在幼兒畫完幾幅畫後,我會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全部說出來,或者用問答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同時,我會把這種交流用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有趣,很有價值。
要不要送去美術培訓班?
首先,當你的孩子展現出了對繪畫的興趣時,我覺得就一定要去報一個美術班。要知道,現在市面上的美術課,大多數都是以工廠的形式進行的,标準的、流程的。甚至,老師還會在最後一節課上,為自己的孩子添上一朵花,化腐朽為神奇,讓家長滿意。
至于藝術課的時間呢?我不能給出确切的回答。至于我們的兩個孩子,我的意見是,讓他們盡情地成長,讓他們盡情地成長。當有一天,當孩子告訴我:“爸爸,我要學藝術。”
怎樣為兒童創造一個藝術氛圍?
一,提供基礎的繪畫素材。每家每戶都有不同種類的鉛筆、蠟筆、水彩筆,但對“紙”的重視程度較低,多數兒童在練習本、空白的空白紙張上作畫。
在此,我極力推薦父母們買一些特制的素描本、圖畫書。不是很高,一年就是一百到兩百塊。用一本特殊的畫冊,可以讓孩子們有一種被尊重和支持的感覺,同時,也可以保護孩子們的作品,久而久之,就會有一大堆作品(如果用零碎的紙張,家長們收拾、整理孩子們的作品,會很麻煩)。
溫馨提示各位父母,不要太在乎紙(事實上是錢),也不要太在意小孩畫的是什麽,有時小孩一揮手,或是「塗鴉」,一張潔淨的白紙,就會被「毀」,這讓做父母的,真有點「滴血」。
二,要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他們通過繪畫、圖像來思考。例如:你想要的是什麼生日禮物?把它拍下來。你想怎樣度過這個聖誕節?把它畫出來…等一下;
三、傾聽兒童對繪畫的描述。前文提到,「你提出問題,傾聽你的話」,例如:「寶寶,你畫的是什麽?這看上去挺有意思的,你能告訴爸媽說些什麼嗎?慢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