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體現樸素的哲學理念,即實用和便生。實用指以人為本,建築設計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便生指利于生活,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數。堅持實用和便生的哲學理念基礎上,追求中庸和美的有機和諧統一。
正是在這樣的理論指導和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國才留下無數恢宏絕美建築。相信隻要去過故宮、頤和園和蘇州園林等中國傳統建築的話,就肯定能被其吸引。因此,通過學習傳統建築哲學,就能看到中華文化的深邃精奧。本文講的俗語:“房後有靠财源滾,宅有五虛人貧耗”根本上就是傳統建築藝術,是建築哲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
房後有靠财源滾中的靠指大山,意思很簡單:房屋後面有靠山,家裡就能财源滾滾來。是不是覺得不能相信,其實這其中就和古時候實際情況有關:一古時候,人們經濟來源有限,隻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山就能獲得山上的資源,資源就能轉換成财富;二古時候,常有戰亂災禍發生,社會不穩定,靠山逃跑方便。正是基于以上的兩點,才有房後有靠财源滾滾來的說法,财源是通過辛苦勞動換來的錢。
其實現實生活中,房後有山帶來的問題和困擾很大。一方面大山遮住陽光,房屋潮濕不堪;另一方面大山的山體不穩定,遇到暴雨,發生洪水或泥石流災害的概率高。在以前靠山還能吃山,現在靠山難吃山,且會帶來安全問題,因此建房遠離破碎山體變成共識。
簡單說,房後有靠财源滾這種說法,由于不能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逐漸被人們抛棄。而宅有五虛人貧耗有些卻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宅有五虛分别指:一曰宅大人小,宅子面積大,居住人數很有限;二曰宅門大内院小,進财不及出财廣;三曰牆體不全,盜賊進門不用愁;四曰宅地面積大屋小;五曰井竈不處,水火災害頻繁生。以上提的是家宅五虛,居住在此類房屋輕則損财,重則損身。
五虛宅的出現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隻要能在修建住宅時注意,就能規避五虛宅出現。結合筆者理解,五虛不止是宅院空虛,還是物虛、人虛、财虛,說到底還是物質基本不到位。相信在物質基礎充裕的前提下,沒有願意修建或者居住五虛宅。
時代發展中,屋後有靠和五需宅的說法在慢慢被淡化。人們選擇或者修建房屋更注重以下三件事:一是基礎設施完備性,能否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比如健身、上學和公共交通條件等;二是房屋的穩固牢靠性,房屋穩固牢靠最重要是建築承包方和承建方的信任程度;三是房屋的投資屬性,未來是否有升值空間。不可否認的是,不同人購買房屋需求不同,看重的點就有不同,不排除有人想修身養性去大山購置房産。
最後要說:俗語中的财源滾和人貧耗都是人們主觀意志聯想的,根本上不具有直接聯系,不用有太大擔心。人生在世,想發财緻富,要靠自己,不能隻等待财富,不付出實際的發财夢都是白日夢。#三農發文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