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首次懂了什麼叫殘酷
人文I曆史 · 閱讀時間5分鐘
1853-1856年克裡米亞戰争,也叫第九次俄土戰争,是俄羅斯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征,但最終劣勢俄方求和并簽訂了和約,俄國勉強保住多年前從奧斯曼土耳其搶奪而來的克裡米亞,但無力介入巴爾幹半島。
基輔聖弗拉基米爾主教座堂。
圖源:wiki
克裡米亞戰争,在俄羅斯又稱為東方戰争(俄語: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間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争,是俄羅斯與英國、法國為争奪小亞細亞地區權利而開戰,戰場在黑海沿岸的克裡米亞半島。是拿破侖戰争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争,奧斯曼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撒丁王國先後向俄羅斯帝國宣戰。一開始它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争”,但因為其最長和最重要的戰役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爆發,後來被稱為“克裡米亞戰争”。
俄羅斯對外擴張史中,克裡米亞實屬聖地。公元988年,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在克裡米亞塞瓦斯托波爾(今天俄羅斯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受洗,令基輔公國及後來的整個俄羅斯皈依東正教。
即使到了今天,弗拉基米爾仍然是烏克蘭與俄羅斯人非常喜歡的名字。如澤連斯基、普京、列甯的名字都是弗拉基米爾。
今天的烏克蘭基輔,弗拉基米爾教堂依然在藍天下閃閃發光。
與多數戰争一樣,克裡米亞戰争本可避免,亦遠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但終因沙皇尼古拉一世對于國家外交政策的過時理解,對于列強,尤其是英國外交政策的誤解,加之國力羸弱、軍備廢弛而不自知,主動發起戰事,導緻了人類曆史上極為慘重的傷亡,又最終恥辱戰敗。其本人甚至于戰争結束前夕去世。
尼古拉一世。
圖源 wiki
自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俄羅斯以東正教正統自居,自認為承擔着上天賦予的權利與義務去解救陷于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的上千萬東正教徒。尼古拉一世對捍衛東正教極為重視,這是他外交政策的中心。他的理解,與早前多次俄土戰争一樣,這是一場宗教戰争,是東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無法彌補的裂痕。同時,控制更低緯度的領土對氣候苦寒的俄羅斯極為重要。
統治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總比一般人更容易有思維定勢——以前總是擴張得手,就認為這次也會如此。
但事實證明,他錯了!
戰前尼古拉一世出訪英國,希望說服英國共同瓜分衰落中的奧斯曼土耳其,并以令維多利亞女王及近臣驚訝的坦率方式溝通,表示他願意為此做出巨大讓步。尼古拉一世認為,如果再有一次俄土戰争,法國必定如第八次俄土戰争那樣支持奧斯曼土耳其。但英法為宿敵,他自信滿滿地認為說服英國不和法國站在一起并不困難。
顯然他對英國并不了解,也并不理解。他自己認為,無論如何,東正教屬基督教,與英國聖公會的關系,當然要比奧斯曼土耳其的伊斯蘭教要近得多。
尼古拉一世的外交政策在戰略上是錯誤的。
他不了解工商業立國的英國的主要興趣在于确保貿易利益,在于以軍事威脅及政治影響确保經濟霸權,而不在于花巨大代價對它國領土進行侵占與統治。1838年,英國設法與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一項稅收協議,協議導緻整個奧斯曼土耳其幾乎成為自由貿易港,強大生産能力的英國向土耳其的出口大幅提高,掙得盆滿缽滿。
英國可能樂見此前數次俄土戰争中對于曾經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的削弱,但一個崩潰的奧斯曼土耳其将顯而易見地影響英國商業利益,無法貿易暢通。而一個一再擴張的俄羅斯最終将影響英國對于東南歐的地緣政治利益。
一言以敝之,對于彼時的英國,這一套靠領土擴張來擴張利益訴求的方式,已然過時,且這種擴張影響到英國自身利益。
2011年3月21日, 泡沫派對, 克裡米亞半島, 蘇達克的一個水上公園,年輕的人群在泡沫派對上放縱。
攝影:Gerd Ludwig,國家地理雜志
尼古拉一世也不了解英國體制與農奴制下的俄羅斯完全不同。君主立憲制下英國王室對政治影響有限。他誤認為可以與女王及高級大臣們直接解決兩國外交事務。
俄羅斯的快速擴張,尤其是大打出手吞并波蘭等事件,以及不少以訛傳訛的小道消息,引起英國公衆強烈的恐俄情緒。他們認為它野心永無止境,甚至會南下侵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印度。
尼古拉一世更不清楚,在英國頗為自由的媒體,王室及政府影響力均極為有限。它們不斷地刊發反俄文章,甚至女王的丈夫——出生于德國的阿爾伯特親王都被當成“德國人”或“俄國人”對待。有好事者甚至呼籲處死阿爾伯特親王。王室前往協調時,媒體即使認為報道錯誤依然予以拒絕,理由僅是因為這樣可以增加發行量。
這在俄羅斯是不可想象的,但那就是英國。
英俊的尼古拉一世此行獲得不少好感,但就共同瓜分奧斯曼土耳其一事空手而歸。
1853年7月,俄羅斯出兵占據多瑙河流域,進攻兩個奧斯曼土耳其的屬國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今天的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一帶)。不久奧斯曼土耳其向俄羅斯宣戰,次年三月英法對俄宣戰。
戰争以俄羅斯出兵開始,但很快無法以尼古拉一世希望的時間與方式結束。聯軍主動進攻了克裡米亞。
事實上,戰前俄羅斯兵力已不足,幾乎所有合适入伍的農奴已被征召,即使将身高定為1.6米,仍有大量應征者不合格,且兵源質量較歐洲有極大差距,士兵幾乎全是文盲。
結果不難想象,俄羅斯戰敗。此後不久,又因戰争導緻國内财政虧空,無力東顧,同時擔心英國所屬的加拿大借機拿下阿拉斯加,不得不以極低價格将整個阿拉斯加賣給了獨立未久,與英國關系尚未融洽的美國。
美國最終成了赢家。
克裡米亞戰争令俄羅期意識到軍事實踐和武器方面的技術劣勢,也認識到農奴制度已成俄羅斯發展的鐐铐,并最終于1861年廢除。
克裡米亞戰争是世界史中“第一次現代化戰争”,強大的火力給各方造成巨大傷亡。南丁格爾改善了野戰醫院衛生條件,極大提高了傷兵生存率,并于戰後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
在克裡米亞戰争中,戰地記者首次參加,戰事幾乎當天就可在英法兩國當地媒體出現。公衆實時了解戰況,政府及軍隊獨立性均受大衆影響。在英國,不少人在閱讀相關報紙後,不再相信政府報告的傷亡數據,要求政府公開真實死亡人數。
這場戰争還有個次生結果。1854年,托爾斯泰參與克裡米亞戰争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戰争的殘酷令其震驚。這對他此後創作劃時代的巨著《戰争與和平》有較大影響,盡管小說寫的是1812年戰争。
作者:陳少蘭
編輯:框舅
排版:晨魚
點點,謝謝關注。
購買《華夏地理》2022年10月刊雜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