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浣碧經過多年的暗戀,最後還是嫁給了果郡王,但是并不是說果郡王不愛甄嬛,而是浣碧有手段。故意在宮宴上炮制了一出“荷包計”,趁着敬酒的時候,撞了果郡王,讓他把裝着甄嬛小像的荷包掉出來,由于之前甄嬛剛回宮時,果郡王傷心喝酒後騎馬,墜馬受傷,甄嬛曾經派浣碧去照顧他,由于浣碧照顧了果郡王的衣食起居,有機會看到果郡王的荷包,知道了裡面有小像和其他的花杜若花瓣。
所以,在皇上懷疑小像是甄嬛,而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時,浣碧才突然站出來,裝成小像是自己的樣子,暗示果郡王裝着小像是暗戀自己。皇上即刻賜婚,浣碧這麼折騰的目的,嘴上說是為了想留在果郡王身邊就夠了。但是她這麼這麼卑微嗎?在大婚前,浣碧對媒婆的10個字透露了她的真正目的。
大婚時,媒婆給浣碧梳妝打扮,把浣碧誇上天,一口一個側福晉叫着,可浣碧似乎不領情,隻說了一句“隻可惜是側福晉”,這7個字其實能看出,浣碧本身不光是想嫁給果郡王,她甚至還想做果郡王的正福晉。
但這裡又引出一個疑點,浣碧剛被皇上賜婚時,以她的身份,當時隻是個宮女,就算嫁給果郡王,也是個無名無分的侍妾,浣碧既然知道自己的身份,在甄嬛主動幫她求情,要到一個側福晉身份後,浣碧應該是很激動的,為什麼會不甘心,還貪得無厭,想着能當福晉呢?有2個可能性:
第一,浣碧本身就是奔着正福晉的名分搞事的
雖然浣碧身份低微,但是甄嬛主動幫浣碧求一個名分,表面看是甄嬛對浣碧姐妹情深,但是,别忘了浣碧知道甄嬛和果郡王的關系,以及她們淩雲峰上的事,還有弘曕和靈犀的身份,浣碧主動炮制荷包計,沒有告知甄嬛,殺了果郡王和甄嬛一個措手不及,已然是故意和甄嬛對着幹,其實這就是一個藏的威脅。
甄嬛知道浣碧為了果郡王不會服從自己的管束,如果浣碧不能得償所願,她一氣之下可能會暴露弘曕和靈犀的身份,甄嬛為愛不怕死,但是她必須要保護弘曕和靈犀,以及她的父母和妹妹玉娆,所以甄嬛必須幫浣碧,就是因為浣碧知道甄嬛會幫忙,誤以為能拿到正福晉的位置,沒想到果郡王連甄嬛的面子都不給,為了保證對甄嬛愛的專一,當衆說自己曾經有愛人,正福晉之位必須為她留着,才讓浣碧悻悻罷休。
第二,貪心不足蛇吞象
能掙一塊錢的時候,你會想要十塊錢,拿到十塊錢,可能會想要100元,人的貪心是無止境的。浣碧愛果郡王,得到賜婚是很高興,但是誰也不想無名無分地去跟着一個男人,并且這個側福晉還是和别人分享的名分。
因為皇上不光是賜了果郡王和浣碧的婚,還把椅子等待果郡王,錯過适婚年齡的孟靜娴也一并給了果郡王,浣碧機關算盡,卻讓孟靜娴撿漏,她會覺得很不甘心,如果當時能坐上正福晉地位,那麼,雖然同樣得不到果郡王的心,但至少能當上他的正福晉也是赢家,可惜最後沒有得到,她自然會十分失落了。
浣碧策劃“荷包計”,隻為對果郡王的愛?對媒婆7個字透露出真心。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分享在評論中,請大家理性文明的讨論,希望大家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評論,謝謝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