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影院”是中國第一家盲人公益電影院,2005年7月開始運作,至今已為盲人講述上千場電影。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讓我們走進心目影院,感受盲人世界裡的一束光。圖為在電影放映中,一名盲人在認真聽着電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2022年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豐台區彙愛大廈的一個小放映廳迎來一批特殊的觀衆——十幾位視障人士。今天,這裡将上映一場專門為盲人定制的電影《解憂雜貨鋪》。
早晨8點半,幾位盲人坐在大廈一層休息區的座椅上唠着家常,64歲的肖煥義就是其中之一。肖煥義2006年與“心目影院”結緣,是這家特殊電影院的老粉絲。圖為電影開場前,心目影院工作人員(右一)與盲人觀衆交談。(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對肖煥義來說,電影是他生活中消遣和社交的重要一部分。作為資深影迷,肖煥義有時會在電影放映前客串主持人,跟盲人觀衆們聊些家長裡短,提醒大家增減衣物。圖為電影開場前,肖煥義(右一)在銀幕前講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電影開播,肖煥義認真地聽着,時不時跟周圍影迷嘟囔兩句。他說:“過去看電影,就是聽聲音,連蒙帶猜,不知道誰是誰。”現在來到“心目影院”,通過講述人的描述,真正“看”到了電影。圖為電影開場前,肖煥義(右一)與其他幾位影迷朋友聊天。(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心目影院”是中國第一家盲人公益電影院,2005年7月開始運作,至今已走過17個年頭。到2021年,“心目影院”已經放映了1000場電影。影院目前有五六十名經驗豐富的講述人,13日的電影講述人王玉婵就是其中之一。圖為電影放映中,講述人王玉婵手持話筒在描述電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從成為電影講述人到現在,志願者王玉婵已講述近50場電影。回憶當初參加“假如給我三天黑暗”體驗活動,王玉婵說:“用絲帶把雙眼蒙上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恐慌,仿佛眼前有很多障礙,腳下有很多的坎兒。”那次經曆,讓王玉婵對盲人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也對心目影院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圖為電影放映中,講述人王玉婵(左二)手持話筒在描述電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為講好一部電影,王玉婵通常要提前看好幾遍放映影片,掌握每一幀的細節,體會電影帶給觀衆的情緒。在講述電影畫面的同時,王玉婵也用停頓留白等技巧,讓盲人聆聽電影中精彩的對白和音樂,感受電影的情緒。在她看來,講電影,不光是給盲人觀衆以藝術的享受,也是鼓勵盲人群體融入社會,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行為。圖為電影放映中,現場觀衆在認真聽着電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用聲音打開心靈的窗戶。”這是影院創始人王偉力創建影院的初衷。心目影院追求的不是簡單的電影講述,他們更希望通過視覺的語言化為盲人提供更沉浸的觀影體驗。圖為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王偉力與工作人員讨論公益活動“金秋十月 牽手萬裡長城”的細節。(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我們用視覺化的語言講述來呈現電影的視覺語言,讓觀衆内心真正的産生一個畫面,在視聽一體的前提下走進電影,而不僅是聽一個故事。”王偉力說。圖為電影放映中,現場觀衆在認真聽着電影。(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給盲人講電影十多年,發生改變的不僅是盲人的生活,也包括王偉力和他的團隊。“我們的内心更圓融,更充實,”他說,不管是講述者還是其他志願者,通過服務盲人,“讓自己的心眼明亮,重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他的人生就更圓滿。”圖為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身穿公益活動外套的王偉力在跟工作人員交談。(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解憂雜貨鋪》播完,王玉婵說罷結束語,全場響起掌聲。“這個電影不錯,挺溫馨的。”“心疼這孩子。”觀衆們評論交流着電影。他們起身,一隻手扶着前面人的肩膀,一隻手拄着盲杖,走下台階,有說有笑地散場。
外面天氣明媚,灑在肖煥義和朋友們身上的陽光似乎更暖了一些。圖為在電影放映中,一雙眼睛出現在銀幕上。(光明網記者 潘迪攝/光明圖片)
來源: 光明圖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