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宋文壇,論模仿能力,李清照數一數二。
一般來說,仿的畢竟是仿的,是很難超過前作的,但李清照模仿起來,卻能達到兩個至高境界:
第一種境界,讓經典名句在自己手上,更加出彩。這一點,大家可以參看她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句模仿的就是範仲淹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範仲淹的句子已然夠經典了,被李清照這麼一仿後,則更加出彩。
第二種境界,讓不太出名的詩句,點石成金。這一點,大家可以先看看唐代詩人韓偓的《偶見》,其中寫道:“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很有想法,卻并沒有寫出美感。但是這詩到了李清照手裡,則變成了《點绛唇》中的“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一改變,完全達到了讓平凡變“神奇”的效果,這就是李清照的筆力。
除了以上例子外,李清照還曾模仿過溫庭筠、蘇轼、歐陽修等名家的作品,大多數都被仿成了經典,在前幾期裡筆者都陸續跟大家介紹過。本期要和大家說的是李清照對王昌齡詩的一次模仿。
一:先來看王昌齡的原詩
《采蓮曲二首.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頂着“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包攬了初唐六分之一的七絕,其七絕水平之高,不在李白、杜甫之下。而這首采蓮曲,正是王昌齡的得意之作。這是一首寫采蓮女的詩作,這類詩自魏晉開始,就已經流行,千年文壇中有太多這類詩作。同時,它也是一首詠荷花詩,将花與人之美融合到一首詩中。
首句寫采蓮女如荷葉般的羅裙,這個比喻并不新奇,且看第二句。第二句這個比喻就厲害了,把采蓮女的笑臉比作荷花,本也常見,關鍵是人家用了“向臉兩邊開”這樣的神句。俏美的笑臉,在荷花叢中,相互照映,難以分辨到底是花還是人。現在不少人覺得這句詩有點兒怪怪的,似乎有點兒瘆人,但事實上,若是去荷塘采過蓮,就會知道這樣的場景有多美。
詩的後兩句,一樣是妙筆。荷葉茂密,采蓮女混雜在池中,讓人分辨不清。直到聽到她們的歌聲,才知道池中有人。這兩句通過聽覺,打破了池中的平靜,寫出了一股靈氣。縱觀王昌齡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隐現之中的美,令全詩讀來十分耐人尋味。
二:再看李清照是如何模仿“芙蓉向臉兩邊開”
《浣溪沙·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是李清照很調皮的一首詞,應該寫于她早期的幸福歲月裡。大家一看便知道,她模仿出的正是“繡面芙蓉一笑開”這一句。
當年王昌齡說“芙蓉向臉兩邊開”,字面寫芙蓉花在臉的兩邊開放,比喻雖然十分新奇,但是卻少了一絲俏皮。于是李清照不再用“兩邊開”,而是用“一笑開”,改了一種寫法,但卻讓句子更加靈動。同時在李清照這句詩裡,芙蓉已經不再是荷花,而是代指少女姣好的面容,也更加直接。所以,李清照此句的模仿,顯然是十分成功的。它寫出了别樣的美感,有情有趣又調皮。一笑,是微微一笑,突然而又靈動,寫出了癡情少女特有的韻緻,讓人會心一笑。
上片詞的後幾句,也一樣是妙筆。由發飾寫到雙手托腮的動作,再到靈活的眼波,鏡頭下都是白描,但卻一字一句都如畫一般唯美。詞的下片,寫的是少女寫信時的動作和心理活動。拿起信箋來,密密麻麻寫上相思的話。此時月下花影搖動,影上闌幹,多好的一個重聚良辰。
三:小結
王昌齡的詩寫的是采蓮女,她們熱情、快樂,通過她們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而李清照的詞,寫的是一位相思的少女,她調皮可愛,托腮時的可愛,寫信寫到一半的有趣,都寫在了字裡行間,通過她,我們看到了愛情的美好。
王昌齡通過詠荷花來寫采蓮的千古名句“芙蓉向臉兩邊開”,就這樣被李清照随手一仿,仿成了“繡面芙蓉一笑開”這樣的妙語,寫出了别樣的美感。
不得不說,在模仿這方面,李清照确實是有兩把刷子的。她最擅長的,就是總結前人的作品,特别是唐詩裡的妙句,為己所用。正如她在《詞論》一文中所言,詞本就别是一家,宋詞本就與唐詩不一樣,但卻是站在唐詩的肩膀上。這兩首作品,大家更喜歡哪一首呢?歡迎品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