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中建一局承建的江西省重點項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要組成部分—《夜渡于都河》劇院項目長征大劇院落成暨紅色文化旅遊演藝作品《長征第一渡》合成彩排。
長征大劇院落成暨《長征第一渡》合成彩排啟動大會,由贛州市副市長賴正文主持,贛州市于都縣縣委書記黃法、贛州市文廣新旅局局長李俊銳、中建一局五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華裡、《長征第一渡》總導演肖向榮、江西省文演集團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練紅梅、贛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忠華上台緻辭,并共同舉行落成儀式。
中建一局五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華裡在緻辭中說到,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之際,我們共同見證曆史與未來的交相輝映、建築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向兩年來辛勤堅守在一線的項目管理團隊、廣大建設者表示崇高的敬意。未來中建一局将再接再厲為支援紅色革命老區建設貢獻“中建力量”。
贛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忠華在緻辭中說到,長征大劇院是重大紅色文旅項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于都縣委、縣政府和贛州旅投集團精心組織實施、總承包單位中建一局大力推進建設項目從開荒拓土,到初現雛形,再到精豔亮相,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汗水,這座屹立于于都河畔的劇院必将成為紅色的地标和藝術的經典,我們将用好紅色資源,傳播紅色文化,創建紅色基因傳統示範區。
項目位于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總建築面積約5.4萬平方米,長征大劇院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劇院整體形态,将贛南獨特的丹霞地貌紅砂岩元素融入建築形态中,彰顯建築的地域性,與紅色文化主題相呼應。獨創了360度機械液壓可翻可轉可升降舞台,建成後可容納觀衆1136人。長征大劇院台倉深度位列江西省内劇場第一名、台口寬度位列江西省内劇場第一名、容納觀衆數位列贛州市劇場第一名。
項目團隊先後克服了疫情反複、氣候潮濕多雨、地質條件複雜、深基坑狹小等諸多不利因素,推行科技建造、合理穿插工序,圓滿完成單體長征大劇院施工任務。
《夜渡于都河》劇院舞台基坑深度達16.5米,基坑開挖空間有限,常規混凝土支撐道數多、工期久基坑支護施工耗時長、成本高項目,團隊聯合基坑設計院,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需求,進行支撐方案設計,采用裝配式預應力張弦梁鋼支撐技術,替代傳統混凝土内支撐支撐道數,從而減少了一半取土空間,擴大200%工期、縮減63%,同時還減少了支撐拆除建築垃圾污染和人工成本。
贛南多雨影響焊接質量,從而拖延了施工進度,屋面鋼網架無法封閉,導緻台倉無法安裝設備,為保證鋼網架進度節點,項目重新部署,施工鋼網架焊接搭臨時防雨棚,焊接工作棚内作業,下部舞美設備安裝采用“擋-防-兜”三種措施,以确保網架和設備同時安裝,采用網架防滑移固定小妙招,完美保證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重型舞台設備創新,采用預埋固定點吊裝,項目組織專業單位對吊裝方案進行優化,并進行專家論,在保證吊裝方案安全的情況下,打破原有吊裝思路,由原有32米吊裝高度,下降至19米,降低風險的同時滿足進度要求,最終如期完成鋼網架及舞美設備安裝工作。
項目舞台機械式大翻闆,作為國内首例7軸聯動的機械電氣液壓配合的大型舞台表演設備,可完成旋轉、升降、傾斜的舞美需求。舞台區域作為劇院整體核心部位,頂部的鋼網架、底部舞美設備均為大型安裝工藝,舞美設備單組構件重量最大達17.3t,由于設備安裝空間為室内,無法采用大型起重設備進行吊運安裝。若屋面安裝完畢後進行設備吊裝則無法滿足工期要求,經與機械設備單位進行研讨,利用劇院自身結構做為吊點,降低起吊高度,調整起吊角度,通過牽引滑移小車将舞美設備運輸至室内起吊區域,再使用5台10t卷揚機,采用滑輪組傳導的方式,将舞台設備由起吊位置吊運至安裝位置。該方案通過贛州市專家論證合格後投入使用,吊運效果和安全性得到業主及各界人士的一緻好評。
此次長征大劇院的落成,是“中國品質 時代先鋒”彰顯央企的使命擔當,為支援紅色革命老區建設貢獻“中建力量”,是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随着《長征第一渡》舞台劇合成彩排,項目的全面建成後依托于都的長征品牌和曆史人文,打造一個具有國家氣質紅色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遊産品,促進紅色旅遊産品向休閑度假、研學教育延伸,從而培育多元化的旅遊業态進一步增加就業、促進當地居民增收、助力相關産業的發展。(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