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年僅四歲的陽陽(化名)突然發燒、嘔吐不止,媽媽立刻帶着孩子去到醫院,此時陽陽已經開始出現呼吸急促症狀,體溫上也超過了38攝氏度,情況十分緊急。
随後,陽陽被醫生從急診科轉到了ICU,經檢查發現,陽陽大便中有着大量的沙門氏菌,确診為嚴重的細菌性痢疾。
醫生詢問陽陽媽媽“陽陽吃了什麼”,原來是奶奶發現冰箱裡還有一盆前天沒吃完的番茄炒雞蛋,覺得扔了很浪費,恰巧孩子餓了,奶奶用微波爐稍微加熱就給孩子吃了。
沙門氏菌來頭可不少,據相關數據顯示,每年全球有超過一億人感染沙門氏菌,死亡病例高達15萬,并且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在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其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
沙門氏菌:屬于腸杆菌科,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杆菌,無芽胞,菌體呈現杆狀,大多周身有鞭毛,但是沒有莢膜,大小約為0.7~1.5µmx2.0~5.0µm,顯微鏡下看,很像毛毛蟲。
它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菌體之一,引起的疾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主要緻病因素在于它的菌體裂解時會産生很強的内毒素。
它的菌株分為傷寒沙門氏菌和非傷寒沙門氏菌,人類感染後,臨床上一般表現為這四種疾病:傷寒、胃腸炎、菌血症及其他腸外并發症和慢性帶菌狀态。
通常來說,沙門氏菌存在于乳制品、肉制品、肉、雞蛋和家禽中,如果食品烹饪不徹底、儲存不當等,很容易感染沙門氏菌。
隔夜飯菜對健康的隐患,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是細菌的繁殖,細菌無時無刻都在繁殖,一旦時間長了,量變引起質變,食物變質就容易危害人體。而像是沙門氏菌這種毒素極大的,它還不能分解蛋白質,被污染後的食物不怎麼發臭,人在吃被這種細菌污染的食物時很難察覺到它已經變質了;
第二是食物中的化學物質,會随着時間轉移重新累積,比如說人人聞之色變的亞硝酸鹽,人體短時間内吸入過多,有可能會中毒,嚴重的,還會導緻癌症的發生。
第三是營養的流失,随着時間的轉移,食物的營養流失會越來越多,隔夜飯菜不僅味道不好,大部分營養也沒了。
隔夜飯菜能不能吃,主流的聲音是建議别吃,但如果擔心浪費問題,那就要好好注意食物的儲存條件和時間了,儲存得當,隔夜飯菜也是可以吃的。
1、趁熱放冰箱
按照細菌繁殖規律,一般來說,當食物溫度降到60攝氏度的時候,細菌開始生長,當降到30-40攝氏度時,細菌繁殖會進入旺盛期,因此,不要怕浪費電,飯菜要趁熱放進冰箱裡。
同時,世衛組織也建議,室溫條件下,熟食放置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
2、保證密封性
把飯菜放進冰箱的時候,最好使用保鮮盒、保鮮膜蓋住它,保證其密封性,避免食物之間細菌的交叉感染。
3、分開儲存
生食和熟食要分開放置,須知生食的細菌比熟食更多,如果不分開放置,生食上的細菌可能會感染到相對“幹淨”的熟食上,造成污染。
4、溫度設置在2-8攝氏度左右
2-8攝氏度這個區間能有效減緩細菌繁殖的速度,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物被細菌“占據”的可能。
當然,隔夜飯菜儲存得當也不過是盡可能降低了細菌繁殖的速度,這并不代表在冰箱裡,細菌就不會繁殖,飯菜就是安全無污染的。
因此,隔夜飯菜要想吃得安全,還是需要盡快把他們拿出冰箱,吃完。且要把它們徹底煮熟,比如說,肉類必須要加熱十分鐘以上,才能再次食用。
1、綠葉菜
莖葉類蔬菜含有極高的亞硝酸鹽,高溫煮熟後,會讓還原酶失去活性,亞硝酸鹽不起反應,從而保證此時的食物是安全的。但一旦隔夜,即使已經蓋好保鮮膜并放進冰箱,細菌還會重新繁殖,亞硝酸鹽也會重新積累。
2、海鮮
海鮮隔夜後,會産生蛋白質降解物,這種物質會傷害到肝和腎,從而導緻器官功能性下降。
3、雞蛋尤其是半熟蛋
雞蛋本身就容易被沙門氏菌黏附,就算高溫煮熟時已經殺死了大部分細菌,但隔夜後,這些細菌死灰複燃的幾率還是非常大的。
而有些人喜歡吃的半熟蛋,本身殺菌就不徹底,雞蛋又是極其容易滋生細菌的食物,隔夜後細菌繁殖速度相當驚人,一旦吃了隔夜的半熟蛋,輕則拉肚子,重則或會進入ICU。
4、銀耳蘑菇
這一類食物亞硝酸鹽含量同樣是極高的,如果它們隔夜了,原本已經被高溫滅活得差不多的亞硝酸鹽又會“卷土重來”。
5、湯
湯一般會放在鋁鍋、鐵鍋、不鏽鋼鍋内,在冰箱放久了,這幾種鍋由于某些化學反應會析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秉持着不浪費的想法,珍惜食物固然是好的,但為了健康着想,隔夜飯菜還是少吃為好。#謠零零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