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

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18:39:22

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很多人感慨懷才不遇,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懷才為什麼一定要“遇”呢? “遇的心态”,是将希望寄托于别人,期待通過别人的賞識或施舍,來施展個人的才華,這是被動思維,也是不夠自信的表現,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轉載邵光亭)1

北宋大儒邵雍經典語錄

很多人感慨懷才不遇,這是一種消極的情緒。懷才為什麼一定要“遇”呢? “遇的心态”,是将希望寄托于别人,期待通過别人的賞識或施舍,來施展個人的才華,這是被動思維,也是不夠自信的表現。

真的猛士,隻是執著于理想的曙光,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一路向前,在九曲十八彎的人生之路上,自我奮進。可以有壯志未酬的寂寞,卻不必彷徨于懷才不遇的失落。品味寂寞,是智者在黑暗與迷茫裡的處世哲學;失落憂戚,是讓苦難凋零自我精神獨立的哀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人生的希望隐匿于漫漫長路之中,非慧眼不能辨明美的光芒,惟智者可尋得人生的真意。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相馬是一種不健康的模式。如果真是千裡馬,幹嘛非要去尋找伯樂呢?倘若不是千裡馬,遇到伯樂又有什麼用?作為一匹馬,要自己發現自己,自己成就自己!不能等伯樂來發現自己,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即使沒有伯樂,也會自我創造機遇。

伯樂能挑出什麼馬?伯樂相馬,有多少主觀成分?附加了若幹主觀偏好,其結果往往是無法給每匹馬一個平等競争的機會。那些沒有出衆優點的普通馬、庸馬,把心思放在怎樣取悅“伯樂”上,投其所好,可能被當作千裡馬。而日行千裡,但有棱有角的千裡馬,卻可能更容易被淘汰出局。

正所謂上杆子不是買賣,如果一心求“遇”,難免自降身價或者卑躬屈膝。為什麼“劣币驅逐良币”的現象随處可見?就是因為“伯樂”為“千裡馬”設置了各種條條框框,而标準和話語權又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的馬兒都不能跑出了格,不能撒開蹄子飛奔,結果是庸馬被當成了千裡馬。

古人雲:“若非先主垂三顧,誰識茅廬一卧龍”,這話不對。劉備“三顧茅廬”,出發點不是為了成就諸葛亮的曠世之才,而是為了他自己的事業。曆史上“禮賢下士”的叙事,很多時候就是一種表演。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中國老百姓幾乎婦孺皆知。清代毛宗崗評說:“每到玄德訪孔明處,必夾寫張翼德幾句性急語以襯之。或謂孔明裝腔,玄德作勢,一對空頭;不若張翼德十分老實。予笑曰:為此言者,以論今人則可,以論玄德、孔明則不可。孔明真正養重,非比今人之本欲求售,隻因索價,假意留難;玄德真正慕賢,非比今人之本不愛客,隻因好名,虛修禮貌也。”毛宗崗的辯護有其理由,但卻一不小心道出了實話:看世态的真相,不過是“空頭”與“假意”,從頭到尾充滿了裝腔作勢的感覺。

隐居是古代文化人養重的普遍做法。“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那些所謂的看破紅塵隐居山林,隻是形式上的“隐”,說到底不過是欲擒故縱,借以提高聲望,然後“待價而沽”,心裡卻巴不得别人早點發現自己,以便“懷才有遇”,賞給一口飯吃。“隐”隻是作秀,要是真隐到深山老林裡,八百年見不到一個人,那還不瘋了。要想“有遇”,就不能離人群太遠,但還是要裝裝樣子。一來二去,品格焉能不堕落?

原本,懷才有遇是雙方的幸運,彼此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而實際上,“被發現者”往往在人格上處于弱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劉備于混亂中看到機遇,但創業之初并不順利,一直颠沛流離寄人籬下。在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孫權在江東建立基業的時候,劉備忙忙碌碌幾十年,将不過關張趙雲,文不過孫乾簡雍,連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諸葛亮出山,對于劉備來說意義更大。劉備當時隻是個創業者,他領導的是典型的“三無企業”: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品牌。可即便如此,作為老闆依然有心理上的優越感。

劉備三顧茅廬時的種種細節,表面上是他對人才的尊重,實則是居高臨下的面試,還是把自己放在主導的位置。

民間傳說,姜子牙垂釣,所用魚鈎是直的,曰“願者上鈎”,愛來不來。周文王見姜子牙,請他出山,姜子牙高坐車上讓周文王拉車。文王拉着姜子牙走了數百步,實在累得不行撂了挑子!姜子牙下車,說,你拉我走了八百零八步,我保你有八百零八的江山。文王聽了,又要拉,姜子牙說算了,拒絕加碼。不卑不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姜子牙與周文王相逢,相識,相得。對于二者來說,是同樣的幸運:一個獲得了人生的新機遇,一個開啟了霸王事業。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隐。”人先要自重,然後才能受人敬重。入世也好,出世也罷,總之要樂觀進取,不能消極退避。不能“兼濟天下”,那就“獨善其身”。白居易的詩中說:“月出鳥栖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淡随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蘇東坡在晚年被流放蠻荒之地海南時,“吾侪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心态的圓融、自洽,這份樂天曠達,真是“富貴不足以益,貧賤不足以損。”(《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論語·泰伯》)。君子當具有高遠的理想、不懈的追求,“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論語·學而》)。遇與不遇,都不能減其光輝。知行合一,堅定自信,不斷注入人格完善和精神圓融的新内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