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可以通過什麼來實現?【第345期】林毅夫:什麼是實現共同富裕最好途徑,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實現共同富裕可以通過什麼來實現?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第345期】林毅夫:什麼是實現共同富裕最好途徑
共同富裕是最近的熱點話題。其實共同富裕這個目标是我們黨和國家一直都在追求的。
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在技術創新、産業升級時遵循比較優勢,就可以在初次分配時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而且能夠給政府更大的空間進行二次分配。原因在于,如果在技術創新、産業升級時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就會有最低的生産成本,并且在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就會形成競争優勢。這當然就會使我們得到效率。
由于低收入者的收入主要靠勞動所得、靠就業,高收入者的收入更多靠資本收益。如果我們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創新,形成競争優勢,就可以創造最多的就業機會,就會是有利于低收入群體的發展。
不僅如此,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形成競争優勢,經濟發展會更快,資本積累也會非常快。逐漸地,資本就會從相對短缺變成相對豐富,勞動力就會從相對豐富變成相對短缺。在要素禀賦結構發生這種變化時,勞動者的工資上漲會非常快,低收入群體所擁有的具有比較優勢的資産(勞動力)就會越來越值錢;另一方面,資本的相對回報降低,富人擁有比較優勢的資産的價值在下降。這會使得收入分配得到改善。
東亞幾個國家在處于追趕階段時,就實現了增長和分配的同時改善。在國内我也做了不少實證研究,發現一個地方如果按照比較優勢發展,其經濟增速會加快,收入分配也會改善,進而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
再進一步,如果經濟增長快,政府的财政收入就會多,并且按比較優勢發展,企業就具備自生能力,不需要靠政府的保護補貼,政府增加的财稅就可以有更多的部分用于二次分配,可以投資于提供勞動力人力資本的教育,讓他們有更高的就業能力,以及用于消除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照顧鳏寡孤獨等,收入分配就能進一步改善。
2007年之前,國内學界和政府的政策是初次分配重視效率,二次分配重視公平,這是過去的說法。過去講初次分配重視效率時,經常用一些技術指标來衡量,認為資本、技術越密集,就越有效率。其實并非如此,按照比較優勢發展才會有最大的競争力,才會有效率。
2007年初我做過幾個報告,論證了按比較優勢發展能在初次分配時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我很高興2007年10月召開的十七大就把過去的“一次分配重視效率,二次分配重視公平”的說法改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基本上就是我講的新結構經濟學的概念。
如果我們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會發展得很快,結構變遷也會非常快,會有一些經營天才抓住結構轉型的機會,再加上有新經濟的換道超車給我們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去進行發明,也會有一些技術天才抓住這個創新的機會,這兩類天才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内變成超級巨富,這樣會使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但錢對于超級巨富來講隻是符号,他們也用不完。如果我們有比較好的稅收制度來鼓勵富豪們捐贈,并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來尊重他們對社會的回饋,就可以用三次分配來進一步實現公平。
因此,我認為要實現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創新落實十七大設定的在一次分配同時兼顧公平與效率的目标,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把蛋糕分得越來越好,然後再輔之以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
原文鍊接:什麼是實現共同富裕最好途徑?
第一,獨研義理、不事訓诂。在《四書》注解上,幾乎沒有考據性的著作。這個中緣由除了學派傳統外,亦與關中地區缺少孕育考據學的土壤息息相關,因為考據學需要經濟、圖書、出版等方方面面的支撐,而關中地區在這些方面是極為欠缺的。
第二,不重舉業,輕視制藝。關學學人始終以“做天下第一等人,為天下第一等事”為根本追求,對科舉功名并不留意,這也造就了關學學者“多以氣節著,風土之厚,而又加之學問者也”。在這種風氣的直接影響下,關學少有為科舉制藝而作的經學之作,成為關學《四書》學頗具特質的一面。
第三,通經緻用、擯棄空談。關學宗師張載注解《四書》最為強調經學的實用性,也即通過在經書中體會實理、實道,并以此來觀照人倫日用,這才是治經的根本目的。關學《四書》學既受關學躬身踐履宗風的陶鑄,反過來又助推和強化這一宗風的形成與強大。
第四,不拘門戶、彙通諸派。這裡所講的“門戶”主要指的是儒學門内的諸家各派,而非指涉釋、老。關學始終秉持崇正辟邪的治學态度,也就是說,他們對待旨趣相異的釋、老态度是排斥的,而對待儒門内的各家态度則是兼容并包的。
第五,“心解”釋經,獨證獨創。張載釋經獨創“心解”之法,意在超越文字章句的限制,注重真心體悟,注重诠釋者本人的内在理解,而非經文本身,強調“自出議論,自抒新意,自立新說,自成體系”,極具主觀色彩。
原文鍊接:心解“四書”,義理經學:關學《四書》學的學術特質
在理學發展與學派興起的過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現象鮮為學界所關注,那就是宋代講義理之學的主要學派:新學、朔學、洛學、蜀學、閩學、湖湘學、永嘉學等領袖人物王安石、司馬光、程頤、蘇轼、朱熹、胡安國、張栻、陳傅良等均曾入侍經筵。那麼,經筵講學對學派發展及其學術傳播有何價值與意義呢?
從選任标準而言,經筵官多為品德高尚、博古通今、才華出衆之人,在學界或政界均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入侍經筵,則被視為儒者一生的榮耀,曆來為世人所矚目。每次講學經筵官都會精心準備,借助經典的義理闡發與論證說理,或以古喻今,或聯系時政,敷陳開析。他們在經筵的所言所講所感,往往是其一生學術思想與政治理念精髓的濃縮。
同時,宋代士大夫普遍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主體意識,對于“願得一面天顔,罄陳所學”的“千載之遇”,他們都十分重視,将之視為得君行道的最好機會,經常會就經筵講學的内容、方法、策略等,向同道征求意見,彼此讨論,互相支持。因此,經筵講義的經義诠釋,不僅是其個人思想與觀點的呈現,甚至凝聚了士林的群體意識。
各學派領袖人物入侍經筵,不僅使其所進讀的經典與撰寫的講義成為社會關注與學習的對象,而且促進了學派學術宗旨、思想觀點與價值理念的傳播,擴大了學派的社會影響力與吸引力;而士大夫之間的交流切磋,則又加速了學派之間的學術交融與思想碰撞,共同推動了宋代學術的蓬勃發展與思想争鳴。因而研究宋代理學與學派的發展,經筵講義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新視域。
原文鍊接:經筵講義:宋代理學研究的新視域
發展語用學是關于兒童母語語用習得的研究,主要關注兒童語用能力的發展。通過發展語用學我們可以獲得兒童語用能力發展的相關内容,也能獲得相應的兒童語言習得特征。
通過語料庫的應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兒童真實語料,更有效地分析語言現象所在的具體語境、兒童的言語和非言語特征以及兒童交際過程。此外,對兒童不同層次的語用規律展開更為全面、深入的研究,能為驗證、完善理論或提出新理論提供有力支撐,有利于形成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性理解,可以開拓我們認知兒童語用特征的視野,最終有助于探讨應用的理論和方法。正如盛玉麒教授指出的,如果沒有語料庫,單憑研究者一己之力,很難從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實現系統可控,使人真正成為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認知主體,解決手工操作難以甚至無法解決的問題。
原文鍊接:重視語料庫在發展語用學研究中的功能與價值
批評認知語言學又稱認知語言學的批評話語研究,關注話語、認知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批評認知語言學是一個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因此,在逐漸完善和發展過程中,研究趨勢具有明顯的拓展性。目前批評認知語言學研究的話語類型主要是新聞話語、政治話語、機構話語、環境話語等,随着認知語言學與文學研究的融合,認知詩學的奠基人之一斯多克維爾提出的“肌理”和“共鳴”等概念,也為話語的讀者反映提供了新的解讀視角和理論支持。可以預測的是,文學文本中潛藏的意識形态和社會認知模型,特别是反映不平等與歧視的文學文本,也将自然地進入批評認知語言學的研究疆域。
另外,不斷豐富的認知語言學研究手段,如眼動儀、腦電圖、多功能近紅外光譜儀等在線語言加工監測工具的應用,也将惠及批評認知語言學對話語感知與反應的在線加工機制研究。這必将進一步推動研究的“話語消費者轉向”和“實驗轉向”。後者也是對第三次認知科學浪潮所強調的“混合心智”的呼應。美國哲學家羅蘭茲在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From Extended Mind to Embodied Phenomenology 一書中指出,“混合心智”即人類的心智是大腦、身體和環境的混合的産物。這啟發批評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可借助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試驗,拓展至人類認知、思維、情感與社會機構和社會系統之間的互動關系。
原文鍊接:話語、認知、社會的“三位一體”:批評認知語言學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