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仔細觀察一條河流時
常常會發現河流的右岸
總是被沖刷最嚴重的
而左岸由于河水流速較慢
所以經常有沙石堆積
同樣一條河流
為啥兩岸的流速有快有慢?
“科裡奧利力”
這跟地球的自轉有關,準确地說是跟地球自轉時産生的偏向力有關。由于法國物理學家科裡奧利1835年第一次詳細地研究了這種現象,因而又被稱作“科裡奧利力”。
通過研究發現,地面上水平方向運動的物體(氣體、液體和固體),在地球自轉的影響下其運動方向要發生偏轉: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并且地球自轉偏向力随地理緯度的降低而減小,在赤道地區為零。
盡管地轉偏向力非常微弱,但是我們也還能看到某些它的效應。要看到一個微弱的東西産生的效應,最好的辦法在大尺度和長時間的過程裡邊觀察它。
如果我們從衛星雲圖上面看的話,所有在北半球的台風都是向外順時針旋轉的,這就是科裡奧利力玩的把戲。在地面附近,台風中心處的氣壓會特别低,所以風是向台風中心吹的。
而當這麼多空氣跑到台風的中心之後,會一直沿着風眼的壁旋轉着向上爬到達雲頂。所以,在雲頂的風是向外吹的。這時候,地轉偏向力就會使氣流的方向逐漸向右偏移,這就是為什麼在衛星雲圖上的台風總是一個漩渦。
傅科擺
當然,也有人造的儀器可以展示地轉偏向力,比如說傅科擺,它通過展示地轉偏向力的效應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當初,法國物理學家傅科(Jean Focault)在巴黎先賢祠放這個擺,目的的确是要展示地球在轉動。在巴黎先賢祠的這個傅科擺,擺長67米,重28千克。
之所以傅科選擇這麼長這麼重的擺是有原因的。擺長越長,擺的速度就越大,偏轉的效應會更加明顯。而大質量的擺相對也不容易受空氣阻力等幹擾。
為了顯示擺的軌迹,在擺下還有一個沙盤。如果地球是靜止的話,他的擺應該隻會在沙盤上畫出一條唯一的軌迹,并且沿着這條軌迹不停的往複運動,直到摩擦力使它失去所有能量為止。
但事實是,傅科擺在沙盤上畫出的軌迹會非常緩慢地向右偏轉。使擺的軌迹偏轉的力量正是地轉偏向力。
在每一次擺動中,地轉偏向力都使擺偏轉了一點點,每個小時擺的軌迹都會向右轉過11度,大概32.7小時擺才會轉過一圈,這個周期會随着擺所在地的緯度變化。
地球繞着地軸不停地旋轉
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在地球自轉時
會産生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是會産生偏向力
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還真是神奇
這個關于河流的小知識
你get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