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話連篇之鬼屋全集?夜叉對大部份人來說是相當耳熟的,能否眼熟則不得而知它不但是地獄中的獄卒,還是四海的巡邏兵-巡海夜叉,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鬼話連篇之鬼屋全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夜叉對大部份人來說是相當耳熟的,能否眼熟則不得而知。它不但是地獄中的獄卒,還是四海的巡邏兵-巡海夜叉。
夜叉形象兇惡而不詳,因而有時被用于罵人語。《水浒傳》中有母夜叉孫二娘;《紅樓夢》裡的賈琏,曾背地裡罵老婆王熙鳳為夜叉星,民間一些厲害的女人也被冠以“母夜叉”的“美”名。
夜叉雖惡,卻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之一,夜叉是音譯自印度梵文,意思則是“能啖鬼”、“捷疾鬼”、“剪健”、“輕捷”之義,音譯又稱“閱叉”、“藥叉”。因其傳說常在夜間出現,所以“夜叉”之名流傳最廣。佛經說它是吃人的惡鬼,同時又是佛教護法神。看來佛家不注重修行而隻注重夜叉的護法的超人能耐,大大有悖于普渡衆生的初衷。
和牛頭馬面,黑白無常一樣,夜叉也是陰間地獄的常見代表。佛道兩家構造了門類齊全、設施完備的地獄,還得造一些吓人的惡鬼充斥其間,否則何以起到吓唬人的作用呢?同時一些沙門信徒在現實生活中裝神弄鬼,另外人們又把一些奇特生物或錯覺分門别類地歸于牛頭馬面,或黑白無常,或夜叉羅刹之門下。出于種種目的,在一些人的腦海裡,一些人不平凡的經曆中,一些人的筆下,一些活靈活現的夜叉形象出現了。
夜叉的總體形象是有着猙獰面目和駭人的暴力,鄭還古《博異記》描繪的夜叉形象是:“長丈餘,赤發奮,金牙鋒铄,臂曲瘿木,甲獸爪,衣豹皮褲,獰目電,吐火血,跳踯哮吼,鐵石消铄。”因事逃避在破室中的馬燧一看到夜叉的模樣,幾乎喪魄亡精。虧得有神人胡二妹的幫助,才未被夜叉吞食。不過捉拿馬燧的數人大倒其黴,他們胡亂沖踏夜叉而被夜叉“裂人馬,啖食肉殆盡”。
這一記載把人們一般情況下難以見到的夜叉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極盡其詳,頭發齒爪、衣褲等無一不露,讀後使人不免發問,這位夜叉的形象是如何得來的。馬燧一見夜叉模樣便魂飛魄散,無暇顧及夜叉模樣的丁丁卯卯,而捉馬燧的數人被啖食而亡,神人胡二妹自不肯落籍人間,是誰把夜叉的模樣告之鄭還古呢?起鄭還古于地下,不知如何作答。唐張讀在《宣室志》中記載了兩則夜叉的故事。
一個故事說的是開元年間,有位楊慎矜為禦史中丞,一天,将要入朝,家裡奴仆開他的外門,鎖已打開,但卻開不開。慎矜既驚奇又感到不可思議。等到天明以後,其他也要入朝的官吏發現慎矜家門上有一夜叉,長丈餘,形狀極其怪異,立于屋下,右手把門抓住不使裡邊人開門,口中吐火,目中閃出犀利的電光,旁若無人,見者莫不驚栗四散而去。很久以後,天色大明,街上人物甚多,夜叉則向南,緩緩而去,路上見者皆吓得倒地。慎矜聞知這事驚恐不已,後來過不多久,被奸相李林甫所誣谄而與兄皆被誅殺。
這個夜叉可能是一不常見動物,被過分地瀉染以後,才顯得格外可怕。至于與楊慎矜的死有何瓜葛則純屬牽強附會。
另一則夜叉之事頗為蹊跷。
有個吳姓小夥子,曾遊浙江會稽,娶劉氏女為妾。後來吳生在鴻門郡作官,劉氏一同前往。開始劉氏以柔婉著稱,過了幾年,脾氣逐漸暴烈,往往不順其意則大打出手,經常打罵其婢仆,有時吃他們的肌血。
一天吳生部下打獵歸來,捕得很多狐兔,放置于廚房,待吳生歸來發現廚房獵物不在,訊問婢仆,皆曰劉氏所食,吳生始懷疑劉氏為一怪物。過了十幾天,一部屬贈送一鹿,放置家中。吳生佯言出門,實際出門以後即返回匿于廚下,伺視劉氏有什麼行動。未久,即發現劉氏袒胸散發,目皆盡裂,立于庭中,左手執鹿,右手持其髀而食之。
吳生極為害怕,倒地後久久不能起來。後來召其屬下十多人持兵器而入。劉氏見吳生進來,盡去襦袖,挺然立庭下,原來是一夜叉,目光如閃電,牙齡如戟刀,身體盡青色,屬下俱戰栗不前,夜叉則從容回顧,一會兒向外走去。
這是一則夜叉化裝成人的故事,如果是實實在在的真事,那麼諸位恐怕真如吳生一樣,戰栗不已,稍膽小者,恐怕難以保全性命。
夜叉作為佛寺的保護神,常常出現在佛寺的壁上,由此引出許多故事。
《夷堅甲志》卷第十九記郭大盛夏夜乖月夜行,中路馬驚,鞭之也不肯走,大概是出現什麼鬼類。郭大回顧,果然發現左面瓜田之中,一物高一丈多,形狀如蝙蝠,頭如驢,兩翅如席,一爪踞地,一爪握瓜食之,目光燦爛,十分驚人。頓
時就吓得郭大喪魂落魄,回馬疾馳。過了幾天,他見神祠壁上畫有飛天夜叉,才知前幾天在瓜田所遇即是這種怪物,遂慶幸自己那天見着夜叉時,它正在忙于吃瓜,否則也許便會像瓜一樣被夜叉吞食掉了。
另外,民間流傳和古書記載中的夜叉相比之下就更兇狠了。
住行寺的寺僧蘊都師一次戲對佛像前的一個妖豔婦人說:“世間女人,有似此者,我以為婦。”就在這天晚上,他回到寺内,半夜裡就有一個如白天所見美豔女子前來見他,稱自己是白天那女子,願與僧人相好合歡。那僧人見女人果然美貌如白日一般,就與之交歡。
誰想過了一會兒,寺裡的寺童就聽到了蘊都師痛苦的叫聲,急忙拿了火燭照看,但門關得很嚴,根本打不開,隻聽到似野獸嚼骨頭的聲音,又聽得大聲的叫罵道:“賊秃驢,要你出這剃發,何生此邪念?假如我是真女人,能與你作婦人嗎?”童子急忙環牆而視,想看個究竟,發現是兩個夜叉,鋸牙直發,長比巨人,哮叫攫奪,騰空而出。後來僧寺發現佛座壁上畫有兩個夜叉,正與迷惑蘊都師者相似,唇吻間似尚有血迹。
這則故事是要告誡那些出家人不要心生妄念,要安心行佛事,否則佛家的守護神便要發怒施以懲罰了。
蒲松在《聊齋志異》中描述了一個夜叉國的故事,頗有些新奇。被稱作是出奇不意的鬼故事精典:
故事主人公是交州徐生,出海經商,被大風吹入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實際上進入了滿是夜叉的夜叉國。他一開始吓得不敢出聲,不能行動,到後來稍稍懂得一些夜叉的言行,又被迫與一雌夜叉結為夫妻。
與雌夜叉結婚後,徐生不得不與之生活,也試着教雌夜,叉烹煮,轉而教衆夜叉人間的種種本領,遂大受歡迎。四年後,母夜叉一胎生有兩雄五雌,所幸的是小孩皆像人形,而不肖其母。
徐生的生活剛有好轉,有一回卻發生了突變。一天從别的洞來了一母夜叉,定要與徐交媾,徐不肯,竟被那母夜叉撲倒在地。後發妻夜叉來了,兩個母夜叉暴怒相搏,咬斷了來者耳朵。從此這位夜叉一刻不停地守在丈夫身邊,唯恐心愛的丈夫被别的母夜叉搶去。
三年後徐生乘母夜叉不備攜一子一女外出之機,攜另一子登舟回到原來的地方。不久其子十八歲為副将,其母又攜一子一女來中國,學華語,穿衣服,厭吃生肉,逐漸改變了性情。後因兒子戰功顯赫而封為夫人,子女分别各為彪、豹、夜兒,均有功名。
這則故事記載的夜叉,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原始部落。徐生為交州人,即今越南境内,其泛海出航,可能飄泊至南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一帶。此地處于熱帶,居民皮膚勤黑,極似傳說中的夜叉膚色,以為夜叉國了。
佛道中的夜叉是鬼中最惡的一種,但是如果碰到豪氣壯偉的人,依然要懼之三分。
段成式的《諾臬記》裡寫一個夜叉被哥舒翰擊敗。那哥舒翰年輕時,愛妾裴六娘死了,未葬入土,先殡于堂奧。哥舒翰獨宿帳中傷心落淚。豈料到了半夜,連續來了一個夜又和三個鬼,進入堂裡,把棺材擡至月光下,糜割屍體,環坐而食,使得那血一直流到了庭中。
哥舒翰先是吓得不敢出聲,然而悲憤難禁,不顧死活,取了帳外的竹竿向那些夜叉鬼擲去,口裡大叫打鬼打鬼。這一個夜叉和三個鬼吓得趕緊逃走了。翰乘機追趕,那鬼隻得越牆而去,其中一個鬼跑得慢了一點,就被打出了血來。
與夜叉常常并提的是羅刹。羅刹是梵文音譯,本義是指印度神話中的惡魔。據傳原來羅刹本是印度土著已族名稱,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誣蔑羅刹人可怕,于是羅刹成為可惡的代名詞。《一切經音義》中言羅刹的形象是:“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男羅刹為黑身、朱發,綠服;如果中國人視之,與黑發、黑眼的中國人兩般模樣。女羅刹,卻是綠色美女,《西遊記》中牛魔王的老婆鐵扇公主,就是個羅刹女。
盡管夜叉羅刹常常相提并論,但是它們的地位是大不一樣的。夜叉作為佛教的守護神常常雕刻于佛家聖地,而羅刹則沒有這個福份了。因此民間對夜叉形象比較熟悉,因而也就易于見到夜叉了。此時我們知道鬼神創造的一點機緣了,因為,如果真有夜叉和羅刹的話,它們也會像黑白無常、牛頭馬面一樣經常同時出現,羅刹不會允許夜叉一個鬼單獨行動而出盡風頭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