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偉大在于,在自身最大能力的範圍内。
既肩負了家庭的責任,撫養孩子長大成人,也挑起了生活的大梁。
工作亦或是做家務,都耗盡了一個女人的歲月榮華。
因此,有的媽媽們在生産後又回到了工作的崗位上。
但是寶寶還很小,很多方面都需要媽媽,尤其是吃母乳的孩子,這該怎麼辦呢?
“背奶”媽媽應運而生。
小奇就是一名實打實的背奶媽媽,她是辦公室裡衆多女性中,第一個把奶瓶帶去上班的人,大家對此的說法不一。
有人覺得矯情,沒有必要這樣,有人覺得母愛無私,她這樣的行為真的太偉大了。
平常,她都會背一個挺大的雙肩包,裡面會裝吸奶器、奶袋等平常“背奶”的時候需要用到的東西,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出現冰塊兒。
要不是小張因為搬東西扭到了腳,我們都還不知道她包裡還有這麼個神奇東西呢。
每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她就會抽空去茶室弄這些東西。
我們也心知肚明,不會多有打擾,而且中午的時間比較長,基本沒有人會待在辦公室裡,對小奇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我們總是問她,明明自己拿着十幾萬的年薪,雖然還着房貸,但是也不至于會“窮”呀。
她笑笑回答我們:“這是我和老公的第一胎,當然要重視一點,你們都想什麼呢!
我當然不是因為省錢而給寶寶吃母乳呀,你們不知道,那麼喝了無良商家做的奶粉的孩子,都變成什麼樣了。
這麼渾濁的市場,我怎麼敢給孩子喝奶粉。”
衆人一聽覺得還挺有道理的。很多媽媽由于擔心奶粉的質量問題、寶寶健康成長的問題等,而成為了“背奶”一族。
寶媽們人雖上班了,但是仍然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給孩子,母愛如水,背奶媽媽很偉大。
一、什麼是“背奶媽媽”?
不少職場媽媽上班時帶上保溫袋、冰袋、奶瓶等裝備,奶脹時擠出來,下班後再把母乳背回家喂寶寶,網絡上,這類媽媽被稱為“背奶族”。
背奶媽媽是指生育後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利用工作間隙存儲母乳,晚上背回家給寶寶當第二天“口糧”的職業女性。
她們的行動口号是“人上班了,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給孩子”。
這些背奶媽媽們來頭可不小。
“背奶媽媽”大多是高學曆的白領,她們關注寶寶的健康,有很多孩子衛生健康等知識儲備,卻又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職媽媽,她們明知道上班後立即給孩子斷奶對自己來說可以省心又省力。
卻還是在認定“母乳喂養”是最佳方案後,無怨無悔地選擇了做一名“背奶媽媽”。
不得不說,這樣的毅力和付出,值得人們贊賞。
這些偉大的“搬運工”們,白天上班之前,把吸奶器、冰袋、奶袋等用具準備好,便于攜帶至自己上班的地方,然後抽空把母乳吸出來,準備好給寶寶喝。
如果沒法馬上食用的話,她們會選擇用冰袋保持新鮮,以免母乳浪費或者造成母乳變質,影響寶寶的健康和正常地食用。
要是寶寶一次性喝不完,那麼媽媽們就會把這個奶給存起來,市面上有非常多設計很棒的奶袋,有隔層之類的,所以這些還沒有吃完的“糧食”,會被放到“保險層”隔離開來,與新鮮的母乳做區分,也便于存放。
從“出産”到存放,都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并且妥善處理的。
不然母乳變質或是奶量存放不夠的話,寶寶就要餓着了,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健康,這些背奶媽媽們的行為實屬不易呀!
二、為什麼會出現“背奶媽媽”這一群體?
達爾文說,人類屬于哺乳動物,母乳(喂養)是大自然賦予母親和孩子的一種天然聯系。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讓奶粉遭遇信任危機後,母乳喂養迅速流行,小姨就是倡導母乳喂養隊伍中的一員。
寶寶剛出生那會兒,突然之間發生了很多的安全衛生事件,三鹿奶粉緻使嬰兒患有腎結石、孩子打預防針卻被注入了假疫苗,還有地溝油、瘦肉精等,讓小姨都覺得害怕。
有的時候一家子人坐一塊兒吃飯,還開玩笑說“寶寶要是晚出生”幾年就好多了。
為什麼媽媽們開啟了“背奶”之路呢?
受衆奶粉事件的影響,出于寶寶的安全健康。
很多媽媽都是因為這一點才走上了背奶的道路,事實上,這樣的确也能為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
母乳喂養對孩子來說當然是最健康的一種方式,雖然把母乳存放在保鮮袋中有些“難受”,但是質量好。
正規的産品的确是可以做到保證母乳“原汁原味”的,而且對于熟練了的寶媽們來說,這樣的一個過程并沒有多複雜,還是很容易操作的。
而對于市面上的各種奶粉,寶媽們對其質量問題和營養還是存在疑惑的。
寶寶對奶粉也很“挑”的,并不是買了什麼就會喝什麼。
有的寶寶會因為奶粉中的一些成分或者味道而排斥某些奶粉,出現吐奶、不喝等情況。比如小姨的孩子就比較不喜歡喝“金領冠”,但是其他品牌的都沒有問題,這并不是說奶粉有問題,而是孩子體質的原因。
“經濟适用型”寶媽,為家庭經濟狀況着想。
這一類人有個稱号叫做“都市酷扣一族”,這些人節約至上,對于小家庭而言,沒有一種奶粉比母乳經濟實惠。
寶寶的奶粉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奶粉價格還不一樣。
孩子一天可不止3頓,開心的時候吃個五六七八頓都是沒問題的事情,這樣算下來,孩子每個月得喝4罐奶粉左右,而一罐奶粉的均價在300-400之間,這一個月就要花費千元,還不包括尿不濕、奶嘴、衣服、等等日常需要用到的物品。
所以撫養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要付出很多的經濟成本,更加花費父母的心血和精力,寶寶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少不了父母的功勞。而這些“背奶媽媽”們更是不容易了,為她們點贊。
母愛分離焦慮族,為了延續甜蜜。
現代心理學認為嬰兒通過與母親的接觸獲得安慰的情感需求,否則長大成人後會存在某些缺陷。
比如缺乏安全感、不自信、缺乏開拓勇氣等。而母乳喂養的一大功效就是充分滿足了嬰兒的情感需求。
背奶媽媽本就是有着高學曆的白領女性,對一些嬰幼兒知識和成長攻略都是爛熟于心,自然知道這母乳和奶粉之間的區别,而情感維系是許多媽媽沒有注意的,因此造成了孩子後天的一些不足。
那麼背奶媽媽們通過這樣的“運奶”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給寶寶的健康有了交代。
盲目跟風。并不是所有的寶媽都能在背奶戰役中獲勝的,有的媽媽半途而廢,沒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不得已改用其他方式給寶寶喂養,這是因為這些媽媽并不是出于自身實際的考慮,而是跟風。
女人一孕傻三年,更何況是在孩子的問題上,相對于聽自己的,寶媽們更喜歡看看别人在做什麼,因此,難免有人效仿“背奶媽媽”,這也是“背奶”一族出現的原因。
孩子成長不易,父母撫養艱辛,盡管背奶媽媽們存在很多争議,但是她們對孩子的愛和奉獻卻是一點疑問都沒有的。
三、“背奶媽媽”是如何做到工作和母乳兼顧的?
金玲開始上班的時候,非常舍不得孩子,但是家裡不能隻有一份收入,孩子以後還要上學還要報興趣班,哪裡都是需要花錢的,自己可不能拖了孩子的後腿。再加上金玲對自己的這份工作還算滿意,她不想因為生産而丢了自己心愛的工作。
矛盾之下,她加入了“背奶媽媽”的行列,每天早上出門,白天的時候把母乳存放起來,晚上回家給寶寶喝,并存好第二天的“口糧”,看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她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寶媽們把辦公室當做母乳的“生産車間”,難免有些問題出現,那麼該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呢?
盡量低調些,不要大肆張揚。媽媽們總會覺得,别人知道了自己的辛苦,會比較同情、包容自己一些,那麼平常就會多多幫扶自己等,這樣的想法沒錯,也的确會讓一些同事産生共鳴,包容自己,但是這畢竟是少數,我們應該關注大多數人的意見。
就領導而言,下屬總是随意的在辦公室内擠奶,不僅影響不好,有損公司形象,對于工作來說也是一種“懈怠”的表現,很容易讓上司覺得反感。對于同事來說,有的年輕女性對生育還是存在一定心理壓力的,當有人無所謂的在辦公室擠奶的時候,會影響到其他人的辦公,這顯然是不太合适的。
所以寶媽們可以“背奶”,但是要注意尺度。
利用空閑的時間,找一個比較隐蔽的地方。公共場合喂奶遭質疑甚至起了沖突的事情有很多,這告訴我們的寶媽們,喂奶要注意場合,懂得尊重别人。
帶一條圍巾或者用一些物品代替遮擋,在人少的時候去隐蔽一點的地方擠奶等等,這些小細節都是很容易做到,也讓人感覺得到尊重的方式。畢竟這不是一件人人都可以了解的事情,尤其是一些男同胞,碰上了這樣的場面更是尴尬不已,所以寶媽們可要注意場合,拿捏好分寸哦。
母乳已經不單單是一種食物,它承載着媽媽對寶寶的愛和牽挂。這是大部分“背奶媽媽”的初衷和想法,一份母乳,記錄着媽媽對孩子愛的每一個瞬間。
四、“背奶媽媽”可以用到這幾個小技巧
一位寶媽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背奶”曆程。
她寫道:剛開始的時候乳房漲的自己想哭。
但是沒有辦法,隻能強忍,堅持下去,隻有當在廁所抽奶的時候才有一刻的“舒服”。夏季氣溫高。
不僅要防着母乳變質,還要做好防曬等工作,避免自己身體出狀況,影響了寶寶正常喝奶。
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寶寶喂奶,每每看到孩子喝的那麼滿足,寶媽的心也會樂開了花,覺得很欣慰。
母愛無私,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這幾點寶媽也要注意了!
奶袋不能裝的太滿。
一般奶袋都是要冷凍保存的,所以奶袋裡的奶一定不能裝的太滿,要留一點空隙。
奶袋經過一定時間的冰凍,裡面的母乳會被凍結,如果奶袋裝的滿滿當當的話,結冰的時候就會被漲破,浪費了好好的一袋奶,寶媽辛辛苦苦帶回來卻被浪費了,真的會非常可惜哦。
分裝成小份。
這樣的做法既有利于保存,也便于寶寶喝奶。
不同年齡的孩子喝奶的量不同,剛剛出生的孩子總是喝的不多,但是次數很頻繁。因此,寶媽們需要把奶分裝成小份的,根據孩子喝奶的量來區分。
這樣可以保證奶質新鮮安全,也不至于孩子喝不完引起浪費,這一點一滴可都是媽媽的心血。
吸奶器要易攜帶且具備适當的吸力。媽媽體質不同,奶水的多少也不同,而且有的媽媽會比較容易出奶,但是有的卻很難。
因此,在挑選吸奶器的時候,要選擇具備适當吸力的吸奶器,使用時乳頭沒有疼痛感,并且有稍微調整吸奶壓力的吸奶器是最佳的。這樣能夠讓寶媽們用起來很方便,也不用長期遭受漲奶的痛苦。
寶媽養育孩子不容易,“背奶媽媽”一族更是把孩子放在了人生的第一位。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