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歡:草魚,河南叫草歡,學名草鲩huan,與草歡發音,音韻一緻;廣東也是叫鲩魚,一個地域,特殊喂養的叫中山脆肉鲩。
草歡,是草魚、草鲩最早最原始的名字,喜歡食草之魚。
在河南叫了多年草歡,從沒有見人寫過這個名字,菜單還是書籍,都是寫草魚。甚至覺得草歡是個奇怪的名字,為什麼草魚叫“草歡”呢?草鲩沒有整天歡快亂蹦的?鲢魚才是受到刺激炸鍋似的跳躍。
多年以前第一次去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附近一家小菜館打工。去菜市場買魚時候發現有草魚标牌上寫着鲩魚和中山脆肉鲩的,第一次看到草鲩的寫法,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然後又對中山脆肉鲩充滿了疑惑,一摸一樣的草鲩,怎麼叫脆肉鲩呢?難道像是草魚與青魚,兩個看着近似,卻不相同的魚嗎?
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就是喂吃蠶豆的草鲩(草魚),把幹蠶豆泡開,喂食草鲩,而後肉質變化,适合涮火鍋,肉質爽脆,最先廣東中山地區開始發明并養殖,中山脆肉鲩因此而得名。
蠶豆種子中含有巢菜堿苷,人食用這種物質後,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春夏兩季吃青蠶豆時,如果烹制不當,常會使人發生中毒。用蠶豆喂出來的是“食物中毒”型草魚,蠶豆中含有具溶血作用的化學物質,和草魚體内蛋白酶相遇後産生生化反應,假以時日肉質就會發生“脆化”。福建廈門八市海鮮市場也有賣魚的寫“脆肉鲩”。
當時在廣州以為鲩魚讀半邊字“完”(宛),飯店,魚販也念“完”(宛)魚,直到我寫這篇小文查閱資料前,一直還是念“完”(宛)魚。
河南念草鲩(huan歡);粵語讀草鲩(wan宛);北京普通話與河南話一緻草鲩(huan歡);廣東中山脆肉鲩養殖戶普通話一樣脆肉鲩(huan歡),草歡是标準讀音。
草歡,在倉颉造字的時候,統一魚偏旁,諧音為“鲩”。例:青、草、鲢、鳙,四大正規軍;鯉、鲶、鲫、鳊,鳡,鳇,鳝,龜,鼈,連泥鳅這貨都整編預備魚了…….
草鲩在常吃的淡水魚中排首位,口感肉質高于鲢魚、鯉魚。會吃魚的人草鲩,鲢魚,鯉魚墊底。
既然說魚,就不得不說鯉魚,知名度最高的魚種,鯉魚。年畫上常見的大鯉魚;騎在鯉魚背上的童子;鯉魚跳龍門。胖頭魚跳裡還高呢,咋不說呢!鯉魚是淡水魚最常見魚之一,四大家魚卻沒有鯉魚。
【有兩個說法。一說是曆史原因,因唐皇族姓李,與“鯉”諧音,故朝廷禁食“鯉魚”,導緻鯉魚養殖嚴重受挫;另一種說法是地理原因,“四大家魚”之說起源于太湖流域,該地區的群衆素來不喜鯉魚,故鯉魚未列入。】
其實挺簡單的,“四大家魚”的名稱裡面就說清楚了,家魚。青、草、鲢、鳙,都是對自然條件有要求的情況才能繁殖,江河交彙處,有流速的河道;古人投放束草附着收集魚卵孵化,捕捉幼魚苗。四大家魚,堰塘,水庫不能自然繁殖。直到建國後才開始的人工幹預,然後實現大規模養殖需求。
鯉魚則不是,鯉魚可以自然繁殖,魚塘有鯉魚泛濫荒坑之說。妻妾家裡養的,曰家室。外面的野花再香,再多,都是遊擊隊。鯉魚不在四大家魚,情理之中!
再回到正題!
草歡到大名草鲩,再到草魚,鲩不見了,河南沒有人寫鲩,從沒有人寫過鲩,也從未見過鲩,也沒有人知道怎麼寫,鲩字消失應是久遠之前了。就連四大家族:青、草、鲢、鳙,都不得見鲩,不覺得奇怪嗎?如果單寫青,草,不寫鲢,鳙,誰知道說的啥?鲢,鳙就知道。鲩去哪了?玩去了?跑到廣東去玩了?
這就得提到忌諱,河南的一些忌諱有關。鲩有個偏旁“完”字,完蛋,大忌!(下篇寫寫河南的一些忌諱詞)不吉祥!
隻見說,不見書寫,眼不見鲩,心不慌。
這就是方言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不斷的演化,雅詞,諧音,簡化。
也有說皖魚的,來自安徽簡稱皖,皖魚,安徽主要河流淮河盛産草魚。沒有依據,除西藏外,黑龍江到珠江都遍布草鲩,或許是因為販賣草鲩幼魚苗的多是安徽人吧!
你們哪地方叫草鲩嗎?歡迎讨論,歡迎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