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東北部。上遊東西兩源分别源出江西修水縣境和湖南平江縣東北,彙于平江城西,西北流至汨羅縣西北磊石山彙湘水入洞庭湖,長250公裡。以戰國楚屈原投江而著名。
掌故一 九歌寄戀
《楚辭•九歌》 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樂,歌舞以娛神……原既放逐,見而感之,故頗為更定其詞,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愛國眷戀不忘之意。”《九歌》為屈原所作楚辭名篇,傳說為屈原放逐沅湘,依據楚國南方民間祭神樂歌改作加工而成。全詩共11篇,多數篇章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詩人忠君愛國的深切思戀和所求未遂的哀傷。
《九歌》之一《雲中君》。
在汨羅江屈潭之左,有玉笥山,又名石帆山。晉羅含《湘中記》:“屈平之入,栖于此山而作《九歌》”(《說郛》六十一)。後人在山上建有屈子祠,祠始建于漢,今祠為清乾隆中重建,祠内有“信芳亭” “屈子祠碑”等古迹,祠後右側,有一座面山而蹲的山丘,人稱“騷壇”,即以屈原于此作《離騷》的傳說而名。附近還有濯纓橋、獨醒亭等。唐戴叔倫《過三闾廟》詩:“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屈子祠
掌故二 屈原懷沙
《史記•屈原列傳》:“屈原至于江濱,倍發行陰則判。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知曰:‘子非三闾大夫與?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舉世混濁,何不随其流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水經·湘水注》:“汨水又西為屈潭,即汨羅淵也。屈原懷沙自沈于此,故淵潭以‘屈’為名。”
秦兵破楚後,因理想不能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命運,在完成絕筆辭《懷沙》以後便懷沙抱石自投汨羅江而死。在今汨羅江與湘江彙合處上遊2.5公裡處有一深潭,潭水悠悠,深不見底,名曰屈潭,相傳為屈原懷石沉江處。
掌故三 宋玉招魂
《楚辭•招魂》漢王逸注:“宋玉哀憐屈原忠而斥棄,愁懑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複其精神,延其年壽。外陳四方之惡,内崇楚國之美,以諷谏懷王,冀其覺悟而還之也。”
宋玉為屈原弟子。《招魂》為楚辭中的篇名,乃宋玉為屈原而作。
朱熹《楚辭集注》雲:“古者人死,則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臯,某複!’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不以覆屍……而荊楚之俗,乃或以是施之生人,故宋玉哀闵屈原無罪放遂,恐其魂魄離散而不複還,遂因國俗,托帝命,假巫語以招之。”辭中有“魂兮歸來,反故居些”“魂兮歸來入修門些”等語。後人附會,于屈原自沉的汨羅江濱,壘石為記,謂是“宋玉招魂處”,又即其處建塔一座,名為“屈原塔”。
掌故四 賈誼吊屈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漢孝文帝時,賈生年二十餘歲,最為少。“諸侯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誼發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绛、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于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賈誼《吊屈原賦》(部分)。
西漢文學家賈誼,20歲任太中大夫,居公卿之位,因周勃、灌嬰等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渡湘江赴貶所,曾于汨羅江畔吊唁屈原,作《吊屈原賦》,自歎懷才不遇。據舊志,賈誼吊屈原處,在汨羅江畔:“或請誼并行之官,停帆湘口,為賦以吊,則指泊羅北岸;或謂誼為傅三年,羁處卑濕,故造托湘流,敬吊三闾,以寄其中之感慨,則指汨羅南岸。”明羅洪先《湘江懷古》詩:“秋風江上易生悲,寂寞寒流去欲遲。漢室幾人憂賈傅,楚狂今日吊湘繋。長沙地近家誰識,漁父歌殘舟自移。總為天涯多往事,室今斑竹尚低垂。”
掌故五 汨羅遺風
《太平禦覽》卷三十一引《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年,長沙歐回見人,自稱三闾大夫,謂回曰:‘嘗見祭,甚善。但常年所患蚊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練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約之。此二物蚊龍所憚也。’回依言,後乃複見感之。今人五日作粽子,帶五色絲及練葉,皆是汨羅之遺風也。”
唐韓愈《湘中》詩:“猿愁魚躍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萍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叩船歌。”
農曆五月五日,為我國民間端午節,粽子是節日的傳統食品。民間傳說,粽子是人們為祭奠詩人屈原而作,以楝樹葉和五彩絲纏繞的粽子投入水中,蚊龍不食。蘇轼《屈原塔》詩:“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以上内容選編自《中華山水掌故辭典》,标題為小編所加。)
一本在手,轉眼成旅行達人。《中華山水掌故辭典》“掌故、名勝、詩詞三位一體”,以山水掌故為中心,同時介紹相關名勝和詩詞作品。全書收錄山水掌故2287條,介紹名勝2338處,引錄詩詞2078首;掌故條目以掌故所涉時代為序排列于所屬山水名稱之下,組成336個山水掌故單元,真正了解祖國大好河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