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立項就盼星星盼月亮,總算也住上了‘電梯房’了。”家住新成路街道嘉珉小區的陸寶珍阿姨說着便熟練地打開了1樓電梯廳的門禁,乘坐電梯回到了位于5樓的家中。
上下樓是出行的第一步,而這一步,對于居住在老舊小區的老人而言卻并不容易。安裝意願很強烈,痛點難點很“骨感”,新成路街道從2021年完成第1部電梯交付,到今年6部電梯開工,這段路并非一帆風順。
“我們住2樓不需要。”
“裝了電梯廚房的光都沒有了。”
“施工太吵了,進出也不方便,不同意。”
……
這些不同意見常常導緻加裝電梯工作無法推進。
起初,嘉珉小區6号樓2樓的一戶居民反對加裝電梯,為此,業主代表與居委一起和這戶居民溝通。先看設計圖,新建的電梯廳不占原有的樓梯間,電梯廳本身有窗,幾乎不影響光線;再講情理,樓上樓下的鄰裡情有時勝過“遠親”,而且以後也會有用到電梯的時候。最終,這戶居民同意了加裝電梯。電梯投入使用後,另一戶原先沒有支付相應費用,也不打算使用電梯的居民,心态發生了轉變,主動提出支付費用來使用電梯。
“與居民解釋溝通,法理、情理都不能少,隻有直面他們的疑問,才能做好這個工作。讓居民親眼看到加裝電梯的益處,才能讓更多人接納這件事。”源珉社區黨總支書記高蔡慧說。
“頂樓住戶最劃算,我的房子被遮擋了,誰給我補償?”
“我樓層低,也要出不少錢,我不願意……”
經濟問題是擺在所有居民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嘉源小區的第一部電梯就曾因此先後3次開展征詢。1樓居民反對,業委會主任顔立華用“經濟”解決“經濟問題”,提出由6樓居民給1樓居民提供适當經濟補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其實就是算清一筆賬,這幢樓的1樓其實是車庫,真正的1樓在2樓,并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6樓還帶一個閣樓,裝了之後肯定是‘利益最大者’。通過中介我們也得知,安裝了電梯的房子,普遍房價都會有所上漲,适當的經濟補償總的來看還是合算的。”顔立華說。迎園東一坊的12号樓加裝電梯工程本月開始動工。安裝費用一共73萬元,其中政府補貼28萬元,業主共同承擔45萬元,按照樓層分攤比例,住在3樓的居民實際支付不到3萬元,“現在有政府補貼,肯定早裝早合算。”一位居民認為。
讓樓上樓下都認可,而不僅僅滿足一部分居民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惠民。
“老房子本來公攤面積就少,裝了還怎麼通行……”
擠占公共空間也是許多居民反對加裝電梯的原因之一。
在嘉寶花園小區,116号樓和118号樓的電梯已進入内部施工階段,但站在樓房前,卻看不到電梯的身影。原來,設計公司将電梯井安裝在了樓房的背面,既不占原先樓房的公攤面積,也不影響小區現有的停車位。
安裝在樓房背面的電梯
新成路街道自2020年開始摸排轄區老舊小區,根據房齡、樓層結構、周邊環境等因素做出綜合性評估,梳理出轄區内适合加裝電梯的樓道881個,較難加裝電梯的樓道221個,不适合加裝電梯的樓道32個,并實行“一梯一方案”,提前預判和解決空間問題。在新成路街道未來的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中,加裝電梯也被納入考慮範圍,在改造過程中提前為今後加裝電梯預留空間、管道及線路。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難在施工、難在程序、難在居民認同、難在運營維護,但新成路街道迎難而上,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走穩、走好、走順居民出行第一步。
2022-11-23 12:29
來源:上海嘉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