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做成米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尤其是南方人偏愛米飯,三餐都吃也不為過。每家過日子還喜歡積攢大米,小時候還見過專門儲存的米缸。可久放的大米,為什麼容易長蟲子呢?還能不能繼續吃了?
為什麼家裡的大米總是長蟲子?
大米裡的蟲子被稱為“米蟲”,也叫米象,是昆蟲綱鞘翅目象甲科甲蟲。如果不仔細看,加上數目不多,也容易被人吃掉,說明它對身體健康無害。
而它之所以長期出現在大米裡,一方面是因為生産家在加工過程中,米蟲蟲卵就在米粒裡面,甚至已經長成了小幼蟲。一旦溫度能夠達到米蟲生長的條件便會大量滋生。
據調查發現,米蟲更喜歡在氣溫30攝氏度以下、濕度70%左右内生長,它們會把米粒當作養料,一直啃咬直到“破繭而出”,這個過程中通常隻需要26天就可以完成成長。
長蟲的大米,還能不能繼續吃了?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主要看大米形态,如果大家看到有嚴重啃咬迹象,也就是整粒大米隻剩下1/3,或者是1/2都不到了,實際上就很可能是米蟲侵蝕的後果。或者是出現變質了,這樣的大米既能清晰看到米蟲,又能看到大米破損程度較為嚴重,就不要再吃了。
而對于那些隻是存在一些大米碎末,或者是有明顯白道的,雖然被米蟲吃過,但還沒有很嚴重,隻是初步的現象。對于普通家庭,還可以把米蟲去掉然後再繼續吃,并不是變質現象,對身體健康無害,但多多少少會影響大米口感。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大家“抑制”米蟲。首先,可以從米蟲喜歡的環境入手,杜絕米蟲需要大家盡快把大米放在低溫幹燥的環境下。
據相關調查發現,當儲存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下,米蟲生長周期會大大延長,通常要3個月以上才能長成。如果把溫度控制在11攝氏度以下,基本上米蟲就可以趕盡殺絕了。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僅可以多儲存一些兒,還能保證大米營養,不失口感。
在吃時,隻需要淘米一到兩次,然後再加入全谷物、雜豆類,做成雜糧飯營養價值還會更高,非常适合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群。
各位朋友,你是如何對待米蟲的?不妨在下方評論中留言,分享給我們的營養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