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
生活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讓每個有表達欲的人都可以從觀看者,成為創作者。每個人都有機會在15分鐘内,被千萬人所看到。
創作,激發人們記錄和發現隐藏在生活裡的美好,也讓人們看到多元的可能。
文化藝術愛好者意公子走進龍門石窟,用3期共創視頻,徐徐展開一幅龍門畫卷,帶我們看到時隔50年重修的龍門新貌是美好;
安森垚與Scott兩位95後男孩,在長達8分鐘的視頻中,暢聊不同語言背後相通的邏輯,讓我們汲取到知識的奇妙是美好;
27歲的精緻男孩Lieb裡泊,用圖文講述出租屋裡的儀式感與煙火氣,激發不少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美好;
攝影師薛巍,将蘇州園林裡憨态可掬的貓咪定格成照片,治愈了無法出遊的人們内心的遺憾也是美好。
在浩瀚無垠的影像内容中,我們尋找和捕捉到,以上這些創作者們在抖音上記錄下的美好時刻。
即将于9月20日14點直播的2022抖音創作者大會上,一些優秀的創作者代表将會聚到一起,在這場抖音全年最盛大的創作者交流活動中,為大家分享這些美好是如何被創造出來。
1994年,央視推出了84集鴻篇巨制的連續劇《三國演義》。
那一年,剛上小學的潇涵,被電視劇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深深吸引着,她時常在心底想,曆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子?
憑借這份對諸葛亮的好奇和癡迷,她走入了通往曆史和文學的大門。
28年過去了,當初那個纏着哥哥姐姐講述史書的小女孩,如今已成為創作者意公子。她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在抖音為746萬人,分享中華傳統藝術文化之美,累計收獲點贊超過3224萬。
在意公子的抖音作品中,你可以遊走于《千裡江山圖》等名家山水畫卷中,也可以了解到如蘇東坡等曆史風流人物的一生,與他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龍門石窟研究院也被意公子的視頻打動。于是,在龍門石窟奉先寺時隔50年再次修繕之際,龍門石窟研究院邀請了意公子前來觀摩,并共同創作三期視頻,分享這趟特殊的龍門之行。
意公子與龍門石窟的共創視頻
當意公子得知,龍門石窟的下一次修複将是100年之後,她頓時感到此次拍攝是如此重要,兼具着曆史性意義。“此生此世是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
此前,她曾作為遊客,“走馬觀花式”地參觀過三次龍門石窟。而這次,在與龍門石窟研究院共創的過程中,她形容這是一場“不枉此生”的旅行。
談及這次與龍門石窟研究院的3期共創視頻内容,意公子感慨道,這也是她此次龍門之行的三個最大感受。
在第一期共創視頻中,意公子爬上17米高的腳手架。和曾經作為遊客,隻能站在底下往上看不同,當她近距離地來到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面前,收獲的又是另一種感受。
“你坐在那個地方看大佛的時候,真的會覺得它有極大的容納感,跟你在底下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好像能承載一切,世間種種在它的眼神裡都能夠被化解,真的是終生難忘!”
意公子近距離面對盧舍那大佛
而第二期視頻中,她則感受到了龍門石窟的人情味和煙火氣。龍門石窟有成千上萬的洞窟、題記和造像,每一個佛像背後,都藏着小人物們的願望。
有人祈求出征的弟弟平安歸還,請工匠造像;有人為自己死去的孩子造像;有人則為妻子能順利生産造像……不管是帝王将相,還是普通老百姓,他們都把自己的願望變成了一尊尊佛像刻在石窟裡。
緻敬文物工作者。是意公子此次龍門之行的第三個感受,也是第三期共創視頻的主題。
當親身體驗了日常的文物修複工作後,她由衷發出敬歎,“考古是一門良心活。”要“慢”,呆在同一個地方可能幾周的時間,隻是為了記錄面前一個像龛的信息;要“細”,光是清掃一個小小的塔刹,一掃就得好幾個小時……
當中華傳統文化遇到新的傳播方式,令人好奇和神往的世界也向更多的人敞開。
三期共創視頻,引來無數網友們的關注和贊許,有人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有人稱贊這是對龍門石窟最清晰最新穎的解讀。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龍門石窟的文化價值是如此之高。
龍門石窟研究院也表示,在這次共創中“嘗到了甜頭”。“我們的目标就是讓龍門石窟火起來。作為考古人,必須有開放合作的心态,在抖音平台推廣傳統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延伸。”
相見恨晚,深入淺出。
意公子與龍門石窟研究院,用兩個詞肯定此次的共創經曆。
深厚的傳統文化和深奧的學術研究,通過意公子娓娓道來的講解,變得生動易懂。幾則共創視頻在抖音平台被迅速傳播和分享。三方合力,讓文化傳播的力量更加強大。
意公子與龍門石窟共創背後
2022抖音創作者大會将于9月20日14:00落地北京,意公子與龍門石窟研究院信息資料中心主任高俊蘋,會作為優質創作者代表來到現場,分享更多他們的創作故事和背後細節。
龍門石窟研究院通過抖音共創功能,找到了新的模式宣傳龍門之美。
“每個人都可以各取所長,一起利用自己的長處把内容做到極緻,這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不僅互相鞭策,也能互相學習。”
意公子感受到了曆史現場的力量。
“過去我更多是坐在棚裡,從卷帙山海裡提煉能打動我們的東西分享給大家。與龍門石窟的共創視頻,讓我們走出去,真正地去到曆史的現場。當我真正置身于那個場景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力量是再怎麼棚拍50年也拍不出來的。”
如果說,意公子與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共創是相見恨晚,那麼,兩位95後青年安森垚和Scott的共創,則讓大家忍不住感歎是一場破圈層的夢幻聯動。
在他們長達8分鐘的共創視頻《英語該成為主課嗎》中,安森垚與Scott切換着世界各地不同的語言,暢聊語言學背後所蘊含的相同邏輯。
他們對“英語是否該成為主課”的探讨,激發了粉絲們的求知欲,不少人留言道“知識會發光啊”,48.2萬贊湧進了這則視頻。
曾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做過編導的安森垚,如今在抖音擁有472.1萬的粉絲。在他的賬号中,你可以了解地理曆史,也能追溯姓氏源流,甚至還可以探究語言與舌頭的有趣關系。
Scott則是抖音上最早的一批專業英語教育工作者,對拉丁系的西班牙語也頗有研究。經常有人在他的作品下留言,為什麼要學習英語。
早在安森垚還未成為抖音創作者時,他就經常看Scott的英語教學視頻。通過抖音,來自四川的Scott與來自北京的安森垚結緣。
第一次見面,他們就共創了那條全網破圈的熱門視頻,而創作過程隻用了一個晚上。
抖音将在9月20日舉辦2022抖音創作者大會,安森垚與Scott也将作為優質創作者代表,細細分享他們的共創經曆和有趣故事。
安森垚與Scott的共創視頻
談及對抖音共創功能的感受,安森垚認為,共創讓内容碰撞出新的火花。“跨界疊加靈感,内容的産生水到渠成,好的内容促進共創者的運營數據提升之後,又會湧現新的創作欲望,這是一個無限正循環的關系。”
這次共創也讓Scott邁過了一個漲粉的坎兒。他表示,“共創讓我們可以真正撬動粉絲群之間的交融,不管是數據的共通,還是署名權的賦予,都讓聯動成為了真正的聯動。”
同樣身為95後的Lieb裡泊,更喜歡用圖文形式在抖音分享美好。
武漢大學畢業的他,現居深圳,在租來的房子裡,他把我們向往的詩和遠方過成了日常。
看他的圖文作品,仿佛是走進了一個家具展,儀式感與煙火氣夾雜在一起。窗戶對着西邊,下午的陽光毫不吝啬地傾瀉下來,面包樹被擺放在空間一隅,Lieb裡泊坐在地上看書發呆,也會伏在桌案工作。
他喜歡在家中創造美好,确保每一個角落,都是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份對待生活認真的态度,讓他在抖音收獲了5.1萬的粉絲和19.7萬贊。
表面上,他的慢生活與當下的快節奏格格不入,實際上,卻吸引不少志同道合的人構思起自己的高品質生活畫面。
Lieb裡泊的抖音作品
作為一名新入駐抖音的創作者,Lieb裡泊坦言,發抖音從圖文創作開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對視頻來說,不用考慮腳本運鏡還有剪輯,投入的成本會更少。同時,現在抖音對于入駐的圖文創作者有很多的扶持計劃,比如說#圖文夥伴計劃。
圖文也能夠體現出更多的細節,可以拉近和粉絲們的距離。用戶可以自主地去選擇滑動圖片,再通過文字的搭配,從而展現出更多的信息。
“雖然大家最近幾年,都在說視頻才是未來内容的主流,但我覺得圖文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内容載體。”
Lieb裡泊打破了人們對“男生不會過精緻生活”的刻闆印象,他把内心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投射到美好的圖片和文字中,希望大家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關注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Lieb裡泊的抖音作品
如果說,Lieb裡泊的“宅家”生活,打動了很多人。那麼,熱愛給蘇州園林的貓咪們拍寫真的攝影師薛巍,則彌補了那些無法出遊的人們内心的遺憾。
今年6月,他在抖音發表以“蘇州園林裡的貓咪如何避暑”為主題的圖文攝影作品,播放量破600萬,獲得近36.5萬用戶點贊。
在他的鏡頭裡,貓咪們或憨态可掬,或活潑可愛。它們會蹲坐在窗台,看看窗外紫色的浪漫花海,也會在樹深蟲鳴微涼處,找一個涼快的草垛打個盹,更多的小貓咪則懶洋洋地趴在假山或者大理石台面上,閑适慵懶。
薛巍的抖音作品
由于常年記錄園林裡的貓咪,薛巍看着不少貓咪從小長大。
“小住持”是東山雨花禅寺的一隻常駐貓咪,天天跟着師傅們吃齋念佛,身上的花色有點像一件袈裟,是很有佛緣的一隻貓。
居住在寺廟,小貓沒有什麼機會沾染葷腥,薛巍偶爾會在周末帶一些凍幹給它。
這些與貓咪的美好點滴,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抖音用戶也随之見證了不同貓咪的成長。
疫情之下,旅行變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而薛巍帶着相機走進園林,通過頻繁地記錄與分享,為我們摸索出了一份特别的遊玩攻略。
薛巍的抖音作品
文化、藝術、語言、生活、動物……每一位創作者的熱愛都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有留下美好的沖動。
因為有着相同的出發點,創作者們在抖音相遇,共同創造出美好價值。
無論是走入龍門石窟現場的意公子,還是與知識交鋒的的安森垚與Scott,亦或是用圖文記錄美好生活的Lieb裡泊和薛巍。
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抖音進行着内容創作。哪怕身份各異,哪怕領域不同,但他們無一不堅持着自己的本心,用專業的知識和包容的态度,為更多人傳遞美好。
這也是抖音上的創作者們能夠被廣泛關注和喜愛的原因。
同時,平台也為創作者們提供更多元、更開放的創作形式。今年的抖音創作者大會征稿活動,鼓勵大家使用共創功能參與視頻投稿,并新增圖文賽道,這給了創作者們更多表達的空間。
平台不斷激勵着不同類型的創作者,鼓勵着他們在各自的賽道上百花齊放。
滑動查看更多
今年,由海昌隐形眼鏡冠名的2022抖音創作者大會,将于9月20日14:00在北京進行現場直播,大會主題為“多元互融,共創美好”。
除創作者之外,抖音副總裁支穎和各業務代表也會在2022抖音創作者大會中出現。與每一位抖音創作者并肩同行,共同探索多元創作的奧秘。
滑動查看更多
大家可以通過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鮮時光TV、抖音火山版、抖音極速版實時觀看這次直播,了解這些創作者的故事曆程和他們真實的創作者生活。
相信每一個熱愛創作的人,都能在這場直播盛會中找到創作上的共鳴和靈感,可以是與他人合作一支視頻,也可以是發布一組精美的圖文。
在創作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美好的價值在無形中産生,甚至影響他人。
有人因意公子的分享,而愛上了藝術文化;有人被龍門石窟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故事,所震撼感動;有人日複一日跟着Scott學習外語,充實自己;也有人從安森垚的視頻裡,找到了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還有人因為Lieb裡泊和薛巍的分享,而決定開始好好生活。
創作者們,在抖音持續創造美好。
而這些美好,将支撐我們度過生活中的某些陰霾時刻。那些偶爾的悲傷,瑣碎的煩惱和日常的焦慮,都将被美好驅散。
注:文中所有數據均截至發稿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