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當今政治生活中的民粹主義?究竟什麼樣的人,是特朗普,或者桑德斯、科爾賓(英國工黨前黨魁),或者“占領華爾街”的支持者,還是其他人,是真正意義上的民粹主義者?
特朗普
科爾賓
在歐美國家的輿論場内,民粹主義的粗略定義是,反既有制度,反精英,反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甚至赤裸裸的仇外情緒相混雜,慣于煽動。這就使得所謂的建制派可以以此來抹黑強調變革、改革的中間派。
而在另一些國家,資本的代言者還可以用民粹主義來指斥其反對者。也就是說,隻要是反對經濟精英(強調加大再分配力度,要求限制産業中的集中度,拆分巨頭企業,增加平民福利保障),就會被戴上一頂民粹主義者的“帽子”。
德國政治學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教授揚-維爾納·米勒在所著的《什麼叫民粹主義?》一書中,剖析指出,并非所有批評精英的人都是民粹主義者。換言之,民粹主義稱謂的泛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精英的有意誤用。
所評圖書:
書名:《什麼是民粹主義?》
作者:(德)揚-維爾納·米勒
譯者:錢靜遠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真正的民粹主義,需要符合兩項特征,一是堅決反對精英,二是反對多元化。也就是說,民粹主義者會強調自己才具有政治上的會發現,其他的政治競争者都是非法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科爾賓和桑德斯隻能算是歐美民主政治框架下的左翼代表人物,傾向于社會主義,而不是民粹者。
米勒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分别主講“卡萊爾講座”和“丹納講座”。米勒目前是歐美中青一代政治學者的翹楚人物。這本《什麼是民粹主義?》的篇幅并不長。米勒在全書開篇即界定了民粹主義的确切範圍,并指出,民粹主義者還會通過對其他的政治競争者的合法性否認,進一步升級為對對方道德性的攻擊,強調對方不是人民、不代表人民。
在米勒看來,“民粹主義是一種特定的對政治的道德化想象,是一種在政治領域内一群道德純潔、完全統一,但在我看來純屬虛構的人民,對抗一群被視為腐敗的,或其他方面道德低下的精英們的認識方式”。毫無疑問,特朗普及其擁趸,以及法國的右翼政治人物勒龐,已經完全符合上述定義。
民粹主義産生的精英,在通過民主政治程序獲得權力後,并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會放棄民粹手段,而是會繼續使用取悅于擁趸的政策。《什麼是民粹主義?》書中解釋說,民粹主義者中的代言人獲得執政地位後,依然可以将所有治理中的失誤歸咎于暗中作祟的精英。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後,特朗普政府堅稱國内防控不力的責任需要由民主黨承擔,而國外輸入的責任則堅持“甩鍋”給中國、歐洲。“許多取得勝利的民粹主義者繼續以受害者的姿态自居,他們明明居于多數卻依然扮演着受到不公待遇的少數。”
《什麼是民粹主義?》書中分析指出,當政的民粹主義者會通過三種手段來進行治理,并建立起相應的道德支撐:第一,對本國實施“殖民”或者“占領”。書中以匈牙利、波蘭等國為例就此進行了說明。第二,民粹主義者通過大規模的恩庇政治,來換取大衆的政治支持,但要剝離那些被他們界定為非人民的人的領取資格。第三,非常嚴苛地對待批評他們的人。
民粹主義真正的、關鍵的問題在于,将“真正的人民”從實際生活在一國的全體民衆中割裂出去。如果其批評者、反對者采取對應的立場,将民粹主義者列為非人民,這其實也已經滑入了民粹主義。
書作者意味深長的舉出了查韋斯、埃爾多安等人的例子,指出這些人當政後繼續挑動對立,“并向人們灌輸某種不亞于末世沖突一類的幻想。”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國内的政治對手,還是其他國家的官方機構,與這樣的民粹主義者進行基于事實理據、邏輯等層面的辯論,就變得毫無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