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靜修心的感悟

心靜修心的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7:58:13

在一些心靈類的書籍中我們時常會讀到“人活着要追随自己的本心”一類的話,但究竟什麼是自己的本心卻沒有人真正說得清楚。本心似乎是一個玄而又玄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着,但隐隐約約又能感覺到它似乎存在。我們在内心深處對“追随本心”有一種天然的認可。

心靜修心的感悟(究竟什麼才是人的本心)1

促使我對本心進行思考的是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樣穿過馬路去對面的商鋪買東西,剛走過馬路即将到達店鋪時,突然聽見身後傳來一隻小狗凄慘的尖叫,那叫聲如嬰兒般哭泣劃破了寂靜的時空。周圍的空氣頓時凝固了,一種跨越物種說不出的同情心讓附近的人們不約而同地往馬路上望去。一隻小狗被行駛的汽車壓斷了腿,在那兒動彈不得。它無助地哀鳴,拼命地掙紮。那場景讓人十分揪心。當我正在發愣時,有兩個人影竄到馬路中間,用布包好小狗受傷的腿迅速地離去了。

像這樣激發我們内心情感的例子還有很多。當我們從新聞報道中看到别人的苦難,内心都會産生深深的同情。當我們看到别人與命運抗争取得成功時,我們甚至會為那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流出喜悅的淚水。這種同理心衍生出的情感我相信是人類共有的。它折射出的是人性中善良的本性。通過累世的進化它們被固化于人類的基因中。

當我們的行為偏離了這種善走向惡時,我們的内心就會打破平靜,泛起波瀾,我們會感到莫名的煩躁和不安。這就是偏離了本心。本心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那些做了惡犯了罪而逃亡的人,以及那些因為過度貪圖欲望而偏離本心的人,每天都要經受良心的拷問和折磨。

心靜修心的感悟(究竟什麼才是人的本心)2

本心就是良知,本心即是理,這一點心學大師王陽明在其著作中早有闡釋。王陽明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這句話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聖人之道其實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良知就是一個人的本心。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是非,其标準就是良知,而不是另外的一些事情。

本心就像一個看不見的軌道。當我們的行為偏離了這個軌道時,内心就會痛苦和不安,或者會遭受外部環境的懲罰。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把我們的行為遵循“道”稱為“德”,所以本心就是天道。要遵循“道”擁有“德”就必須明道、悟道。在佛教中稱為明心見性,即證悟真如法相。不同的宗教都有各自對本心、本體的闡釋和理解。但萬法歸一,它們都指向那個共同的本源。這也是所有修行者殊途同歸想要抵達的彼岸。

雖然我們不能準确地說出本心究竟是什麼?人類的行為如何追随本心?但人類經過漫長的發展演化,很多源自本心的行為規範已經通過社會習俗、倫理道德而固化。我們遵循這些道德習俗就是在遵循“道”。但人類還是會經常偏離這些規範,表面看來是我們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其實質是人類失去了對源頭——“道”的真正感知,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道”雖然很難認識,但我們可以從内心的矛盾沖突中發現它的存在,并窺見它模糊的身影。如果一切都遵循“道”,那麼我們的内心将是健康和諧,充滿力量的。遵循“道”會讓我們吸收更多的宇宙能量。活在清明、豐盈和喜悅中。

心靜修心的感悟(究竟什麼才是人的本心)3

本心是每個都共有的,是本自具足的天性。它與我們後天養成的習慣不是一回事。比如從小在一種讀書學習氛圍中長大的人,如果一段時間不讀書學習,内心會受到譴責,會很難受。對另外一些從小沒有養成讀書學習的人來說可能讀書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這就是習慣的不同。

究竟什麼是本心,雖然有一些感悟,但我并不能說出它的全部内涵。我相信對本心的認知、感悟和堅守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也是人活着的意義之一。我們的行為究竟要遵循怎樣的規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這些問題都與此相關。本心是生命的源頭,是生命累世的沉澱。它讓我們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上永遠不迷失方向,它指引着我們沿着正确的軌道永續發展、進化。

心靜修心的感悟(究竟什麼才是人的本心)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