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輕描淡寫的聲音

輕描淡寫的聲音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7:53:55

輕描淡寫的聲音?顧文豪大概每個文藝青年都曾被張艾嘉《愛的代價》的歌聲擊中過—在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時刻,張艾嘉的歌聲帶我們隔着人生輕觸了一回人生隻不過要等到鬓角染霜,眼角有紋,我們才真的知道自己走過了多少路,付出了多少愛,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輕描淡寫的聲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輕描淡寫的聲音(輕描淡寫音聲俱響)1

輕描淡寫的聲音

顧文豪

大概每個文藝青年都曾被張艾嘉《愛的代價》的歌聲擊中過—在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時刻,張艾嘉的歌聲帶我們隔着人生輕觸了一回人生。隻不過要等到鬓角染霜,眼角有紋,我們才真的知道自己走過了多少路,付出了多少愛。

今天的張艾嘉當然已經到了識盡愁滋味的年紀。身為演員、歌者、導演、編劇,繁華她看過,掌聲她有過,悲歡離合她更演過,但難得她不貪戀這過眼缤紛,一字字寫出她眼裡心間的電影、藝術與人生,雖然自謙地将書名題作《輕描淡寫》,其實音聲俱響,字裡行間都聽得到時光的回聲,感覺得到張艾嘉對藝術的知見。

書分五輯:“産生關系”“過去和未來”“我們的真實”“念念”“天氣美術館”,分别對應了張艾嘉對工作、生活、人生态度、創作以及自然的看法。嚴格來說,這些文字不能算是一部中規中矩的随筆,更合适的說法是言盡則止、随想缥缈的劄記,但好在張艾嘉不曾有意寫什麼合規矩的文章,反倒是這些零星小言最真誠樸質,最能見出張艾嘉一時一地的所思所想。

大概是多年從事影像工作的關系,我發現張艾嘉總有感于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圖像一刻—遠處卷起朵朵浪花的沙漠,被風沙經年塑形的“孔雀”,湖水與藍天相接處的清曠美麗,西班牙小巷中穿梭不停的人群與吆喝買賣的小販……這些本無甚深意的日常景觀忽然撞進張艾嘉的生活,敏感善感的她卻不曾放手讓它們平白走過,她或是端起相機抓拍那流光一瞬,或是動筆記錄下一刻的感觸,或許這些不同時地的畫面對她來說都是不同的“場景”,而她“一定要和場景發生關系”,她相信一個好演員能最大程度地與一個空間内的各種物品發生良性互動—桌、椅、香煙、口紅、書、傘、電話,凡此種種—因為“空間産生的任何關系都可以讓一場戲活起來”。

換句話說,這些一時一地的圖像之所以值得張艾嘉書寫,不是因為它美,而是因為那是一個可以激發她靈感的場景,一個導演、演員張艾嘉需要的表演空間,她記錄下的不僅是時空的樣貌,更是她那一刻可能的觸動和感受。

這讓我想起羅蘭·巴特那部著名的關于攝影的作品《明室》。在這部由攝影而縱談觀看的佳作中,巴特賦予了照片以二元性,即知面(Studium)和刺點(Punctum)。前者意指照片的内容,後者則是照片中的細節;知面是一種常态,而刺點卻是細節的發現。正是出于對不同刺點的審視和發現,每一張照片都有一萬種故事,一萬種觀看的方法。

我想說的是,在張艾嘉對日常生活繁雜場景的發現中,她對幼年生活的娓娓叙述裡,我看見的不僅是她的“知面”—她過往的人事物—更看見了那些生命中的“刺點”—外公臉上兩道被抓傷的傷痕、七歲生日媽媽買的火紅吊帶低胸紗裙、同學家門口的虬曲老樹還有電影收工之後工作人員的各種散漫姿态。

因此,實話說,《輕描淡寫》裡張艾嘉用筆最重的部分—她對電影《念念》的念念不忘—我倒不是很在意,相反我迷戀她對那些日常瑣屑的記錄。正是這些她輕描淡寫之處,看不見的地方,在我看來,才是真正形成張艾嘉美學的東西。

法國人類學家埃德加·莫蘭關于電影,有一個精妙的說法,他說:“隻有電影藝術出現後,想象過程才得以原原本本和完全徹底地顯露出來。我們終于能用形象表現我們的夢幻了,因為這些夢幻已附着在實際的材料之上。這種夢幻還會反過來塑造我們清醒狀态的生活,它們教我們如何生活或如何拒絕生活。”如果借用莫蘭的觀點,那麼張艾嘉的這本《輕描淡寫》正是暴露想象之書,一本揭開潛藏在夢幻之下的材料之書,同時也是告訴我們如何生活之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