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15:31:57

清明時節放風筝是自古以來的習俗。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毂相望。各攜紙鸢線軸,祭掃畢,即于墳前施放較勝。”

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在春暖花開的季節,人們踏青放風筝,沐浴陽光,舒展筋骨,引頸遠眺,極目雲天,伴以徐步疾行,使冬天久居室内、内熱積聚、氣血積郁的人,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改善血液循環和加強肺呼吸容量,可起到清除“内熱”和吐故納新的功效。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林黛玉的風筝賈探春的風筝)1

清代嘉道年間的顧祿在《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鹞之諺。

于是,放風筝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

清明節這天把風筝放得高而遠,然後有意将風筝線割斷,讓風筝随風飄去,意思是把一年來積下的“郁悶之氣”徹底放了出去,可在一年中不生病,稱之為“放晦氣”。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林黛玉的風筝賈探春的風筝)2

在我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就有一段關于放風筝與放晦氣的生動描寫:

一會兒,在院外那塊敞地上,大家把大紅蝙蝠、大雁、美人等好幾個風筝都起到半空中去了。……

黛玉也用手帕墊着手,接過籰(yuè)子一松,隻聽一陣豁刺刺響,登時籰子線盡。

黛玉因讓衆人來放,衆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請罷。”

黛玉笑道:“這一放雖有趣,隻是不忍。”

李纨道:“放風筝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

紫娟向雪雁手中接過一把西洋小銀剪子來,齊籰子根下寸絲不留,咯登一聲絞斷,笑道:“這一去把病根兒可都帶了去了。”

那風筝飄飄搖搖隻管往後退了去,一時隻有雞蛋大小,一展眼隻剩下了一點黑星,再展眼便不見了……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林黛玉的風筝賈探春的風筝)3

在清明節放風筝,也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寄托自己對親人的一種思念。而且還有着這樣的一個說法,如果說放的風筝飛得越高,那就證明祖先可以看見,所以說在清明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人紛紛的去放風筝。

我們再看《紅樓夢》第二十二回中,元妃從宮中差人送來燈謎,賈府中上上下下都在制謎、猜謎,就連平時不苟言笑的賈政也參與了其中。其中探春寫的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别離”,謎底是風筝。

這個謎語自然與第五回描寫探春的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相關,暗示她将會遠嫁異國他疆。謎底風筝與清明時節放風筝的習俗息息相關。

賈探春的風筝有兩個寓意。第一代表了自己如風筝一般漂泊異鄉的孤苦無依。第二代表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每年清明祭祖時放飛一個風筝運氣好了是不是會将風筝吹回家鄉?風筝也代表了賈探春的思鄉之情。

林黛玉放風筝的時候(林黛玉的風筝賈探春的風筝)4

清明時節,人們在放風筝時,時而牽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放風筝不但能給人們帶來春天的喜悅和情趣,而且還能強身健體。再将風筝送上天空,将線剪斷,任其飄逝,帶走一年的病痛和煩惱。更能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放風筝,記得帶一把剪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