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劉國昌
在媒體編輯部的《寫稿要求》裡、在對外《組稿函》上,大都寫着這樣一個要求:“寫稿時請注意‘以小見大’,通過生動的小故事來反映社會發展進步的大主題……”。
“以小見大”,這是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理念。其旨在于要通過一件件小事、一樁樁生動事,來反映一個重大的主題。現在各媒體記者這個理念指導下寫出了不少這樣的稿子,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好評。但也有些稿件的質量尚有待進一步提高。
那麼,如何将這類的稿子寫得更好呢?下面結合一些實例與大家交流。
一、“以小見大”的稿子啥樣?
“以小見大”的稿子,在我們的日常報道中經常出現。以最近人民日報刊登的幾篇報道為例,我們來看看這類稿子啥樣。
2023年1月5日人民日報第7版上刊登了兩篇報道:一篇是報道貴州遵義市一個農産品交易中心千方百計滿足市民需要的事迹;另一篇寫的是山西太原市一個居民小區醫療診室熱心為民服務的故事。這兩篇報道都不長,但寫得生動感人。
如寫太原市小店區醫療診室,開頭以一個場景切入:
早上10點,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居民王先生趕往附近的小馬社區,“早上在網格微信群裡看到,小店區臨時設立了發熱診室。我家老人發燒、嘔吐,我來問問這種情況怎麼處理。”
診室裡,社區醫生徐廷琴耐心叮囑王先生:“你家人這種情況,我先給你開些藥,如果效果不好,你再來找我,或者轉診到區醫院。”
寫完這個場景後,緊接着通過小區一副區長的介紹,介紹整個小區的診室的情況:
小店區常住人口141萬,目前群衆問診、購藥、就醫需求激增。小店區統籌協調醫藥資源,動員全區有條件的醫院、診所、藥店設立臨時發熱診室,以“政府 企業”“醫藥 服務”的形式,組織醫務人員到發熱診室,就近滿足群衆就診、用藥需求。
從去年12月22日起,小店區每日組織采購10萬片布洛芬,面向居民開展免費贈藥活動,每人贈送5粒,活動持續10天,發熱診室也成為贈藥的服務窗口。記者在現場看到,居民有序排隊,憑身份證即可領取5片退燒藥。
目前,小店區街面100個診室全部投入使用,每個診室配備2名醫務人員,1名醫生負責診療,1名藥劑師負責抓藥、發藥。
(《人民日報》2023年1月5日第07版)
以上的寫法把小店區為方便群衆就醫的情況和盤托出,使人們從中看到了“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大主題。
二、“小”,有哪幾個特征?
“以小見大”的“小”,如何理解呢?它有幾個明顯的特征?
“小”,首先指的是“事小”。它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工作、生活小事。我們說“以小見大”,就是要通過這些“小事”來反映一定的主題。
第二,是指“切口小”。寫小事不能切口過大,而是要從小切口進入,把其中的情景細細描寫,把其中的故事娓娓道來。
第三、“小”有典型性。這裡說的“小”是相對于那些主題宏大的大題材而言,但這并不意味着舉凡小事都可入題寫作。這裡說的“小”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上面所寫的“太原市小店區醫療診室為民服務”、“遵義一農産品交易中心千方百計滿足市民需要”的事例,事雖不算大,但卻反映了“為民服務”的大主題。
第四、“小”有故事性。事小,并不意味着簡單,小有小的故事。如人民日報刊登的《不能停下的“鐵腳闆”》一文(見《人民日報 》2023年01月06日第11版),選的“事”頗有故事性:
伴随着“突突突”的馬達聲,快艇駛過的湖面迅速掀起一道白浪。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武進分局雪堰派出所社區民警蔣小峰又一次登島入戶走訪。
這是太湖裡的一座小島,名叫焦山島,隸屬于武進區雪堰鎮太滆村。從太滆村的避風港到島上有40裡水路,快艇單趟就要半個小時。太湖禁捕後,島上的漁民都已上岸,隻留下一對來自雲南的夫妻徐紹華和暴麗萍在島上生活。已經做了10多年太滆村社區民警的蔣小峰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上門入戶走訪,一個都不能少。
徐紹華和暴麗萍在島上生活有20多年了。他倆都已年過六旬,面色黝黑、身材瘦削,看起來十分精神。蔣小峰來走訪,他們特别高興。
……
(《人民日報 》2023年01月06日第11版)
事不在小,有故事則靈。像這樣的“小事報道”,不但反映了“警察愛民”的主題,故事性還強,讀者是很願意看的。
三、行文時需要注意哪幾個問題?
寫“以小見大”的稿子,在行文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到實際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寫好“以小見大”的稿子,需要記者到實際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從網上“搜料”不是不可,但總讓人覺得“淺”。要想獲得真料,就得走進社會基層生活中去。
山西日報記者蘇曉晨采寫的《礦工組長的551條短信》,獲得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二等獎。這篇“以小見大”的稿子,是記者到陽煤集團一礦與礦工們一起,在地下300米深處的工作面上采煤時獲得的素材。
央視《新聞聯播》2023年元月6日播出的“高寒鐵路上的‘守護人’,介紹了沈鐵通化公路段工人師傅們在嚴寒條件下,破冰除雪保證線路暢通的工作情況。這是記者跟随工人師傅們一起破冰除雪拍得的。
由此可見,寫“以小見大”的稿子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首先需要的是素材。有了好素材就有了稿子的立足點、寫稿的切入點。
2、傾情寫事,主題自然出。
要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在寫的時候要傾情而寫。
人物、時間、地點、經過等這些新聞要素都要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故事也要力求寫得生動有趣。如果寫的不細緻、不流暢,人家看都看不明白,那怎麼能從中“見大”呢?
還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穿靴戴帽”,不要硬寫出主題。如寫什麼“這是舍己為人精神的體現”、“這是關心人民群衆生活的行動”等。一篇稿子的主題是什麼,讓讀者看後自己去體會、去感悟。
3、點面結合,宏微結合。
寫小事不能平鋪直叙,不能孤立地去寫,要善于點面結合,宏觀微觀結合。寫的事情可能在一個村裡,可能在一個班組,可能在一個車站,在寫的時候需要注意寫“面”上的情況。
如開文舉的例子,寫的是太原小店區居民王先生趕往附近的小馬社區看病的事兒,但記者也注意寫“面”上情況:“整個小店區街面100個診室全部投入使用”。這樣寫既有點的具體情況,又有面上的綜合信息,給人一個全面的了解。
小結語
近日,中宣部組織的《新春走基層》活動正在各媒體陸續展開。從寫作角度講,這個活動也正是踐行“以小見大”寫法的用武之地。願有更多記者寫出冒熱氣、接地氣、新鮮活潑的精彩稿件,給人們送上新的精神食糧!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