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聯附屬國曆史

蘇聯附屬國曆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3:49:41

蘇聯曾經有十六個加盟共和國,這十六個共和國中就包括了目前正在針鋒相對兵刃相見的烏克蘭與俄羅斯,其中最為特殊的加盟國是“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下稱卡累利阿),這個共和國誕生于1940年3月,但卻在短短的十六年之後宣告廢除,榮獲“蘇聯最短命共和國”的“桂冠”。

卡累利阿究竟有何故事?又為何二十年速亡呢?

前傳:蘇芬之争

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原因的官方說法是“尊重當地芬蘭人與卡累利阿人的意願”。但這個冠冕堂皇的話語難以掩飾其背後的險惡目的——實際上的理由是為蘇聯對芬蘭的侵略提供幫助。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成立涉及蘇聯與芬蘭之間長達二百年的愛恨情仇,這扯不斷理還亂的關系可以上溯至1720年的“大北方之戰”。

蘇聯附屬國曆史(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1

卡累利阿對于蘇芬雙方來說都很重要

十七世紀,瑞典在其曆史上非常著名的國王古斯塔夫二世的領導下一步步崛起為歐洲列強之一。通過參與三十年戰争,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合約》與《奧利瓦條約》獲取了廣大的領土,一躍成為歐洲第三大國(國土面積)。在瑞典一步一步做大做強的同時,位于歐洲邊緣的俄羅斯也在不斷地擴張。作為一個内陸國,俄羅斯極度的渴望獲取一個出海口,這是數代俄羅斯國君心中的夢想。為了達成這一目的,俄羅斯将眼光投向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這一地區是俄羅斯最有可能獲取的出海口,但此時卻被風頭正盛的瑞典牢牢把握,俄羅斯無可奈何,隻能迎難而上,由此掀起俄羅斯與瑞典之間雙方持續近二十年的漫長戰争。

1700年,俄羅斯被彼得大帝的鐵腕手段生拉硬拽着粗暴地踢入了近代強國的行列,自覺已經兵強馬壯的彼得大帝感到正面對抗瑞典的時機已經來到,于是悍然發動了對瑞典的戰争,也就是前文提過的“大北方之戰”。

蘇聯附屬國曆史(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2

彼得大帝

此時的瑞典國王是卡爾十二世,其名聲雖然沒有古斯塔夫二世那麼響亮,但卻也在瑞典曆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其驚人的軍事才能被稱“十八世紀的小拿破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位“冠軍侯”式的人物。彼得大帝也無需多言,作為俄羅斯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The Great)”其功績與才能赫然自明。另外,彼得大帝也同樣是一位從小即癡迷軍事并熱衷于親冒鋒矢的馬上皇帝。

所以,大北方之戰的主要參戰方皆非弱手,實在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傳奇之戰。先是卡爾十二世在納爾瓦要塞以八千弱勢兵力奇迹般的擊潰了三萬俄軍,其戰果震驚全歐,頗有項羽破釜沉舟,一戰勝秦後諸侯側目的氣勢。随後卡爾十二世點齊兵馬,意氣風發的遠征莫斯科。面對極端不妙的局面彼得大帝并未慌張,而是沉穩的收攏慘軍,調集兵馬,冷靜的等待卡爾十二世的到來。

深知敵手過人之處的彼得大帝采取了堅壁清野的政策,力求避免正面決戰,拉長瑞軍補給線,等待淩冬的降臨。彼得大帝的策略奏效,為卡爾十二世帶來了諸多煩惱。但最終通過南下烏克蘭尋求哥薩克部落幫助等手段順利應對。沒有人想到戰争的局勢會被一次意外所改變,在一次偵查中,卡爾十二世親身上陣,不料被彼得大帝指揮炮擊擊中,身受重傷,無力指揮。彼得大帝抓住時機進行決戰,最終幾乎全殲了瑞典軍。

蘇聯附屬國曆史(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3

卡爾十二世有着“小拿破侖”的稱号

彼得一世,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在卡爾十二世曆經千辛萬苦回國後,彼得一世堅決不給瑞典休養生息的機會,對瑞典進行窮追猛打。最終在1721年,俄羅斯取得了最終勝利。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瑞典與俄羅斯的争鋒,和芬蘭有什麼關系呢?答案是——此刻的芬蘭正被瑞典所占據,芬蘭由此落入了俄羅斯的控制中,還包括了芬蘭東南部的“卡累利阿”地區。直到兩百年後的1917年,沙俄帝國轟然崩塌,芬蘭這才重回獨立。

1918年,剛剛成立的蘇俄政府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在發布的《革命政府關于芬蘭獨立的宣言》中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地位。但是,随着蘇俄元氣的逐步恢複,它又生出了對鄰居的觊觎之心。通過扶持赤衛隊的方式控制了芬蘭西南部,這一舉動引起了芬蘭人的極大不滿。很快芬蘭便趁着蘇俄内戰和應付外國幹涉軍的時機擊敗了赤衛隊,并反推拿下了東卡累利阿地區。此刻的蘇俄面對衆多外軍,可謂是壓力山大,隻好捏着鼻子與芬蘭簽訂了和平協議。

在蘇俄與芬蘭的争端中,卡累利阿地區是争端的焦點,這一地區并非芬蘭國土,但與芬蘭牽扯極深,受芬蘭影響極重,當地确實存在着回歸芬蘭的思想。

芬蘭民主共和國與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

1939年,蘇芬戰争打響。值得指出的是,蘇聯一定要對芬蘭動手的原因不是對領土擴大的渴求,而是擴大戰略緩沖區,從蘇芬邊境到蘇俄的工業中心實在太近,這讓蘇俄感到了相當的不安。

蘇聯附屬國曆史(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4

蘇芬的邊界之争

蘇芬戰争打響後,蘇聯在蘇占區成立了芬蘭民主共和國。這是一個類似于僞滿洲國的傀儡政府,因此這個芬蘭民主共和國可以說是既不芬蘭,也不民主,更不共和。它完全是掩蓋蘇聯侵略行徑的産物,蘇聯試圖利用這個政府通過公投等方式正式加入蘇聯。這一次的蘇芬戰争頗為有名,由于雙方實力差距比較明顯,所以芬蘭隻能廣泛的采用遊擊戰的戰術進行抵抗,這就是所謂的“當蘇聯人聽到雪地說起芬蘭語”一梗的由來。

1940年,蘇聯将芬蘭民主共和國和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合并成立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為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

這個共和國成立的目的在于更加合理的侵略芬蘭,用來安撫卡累利阿人和芬蘭人,減少吞并芬蘭的阻力。為了自保,芬蘭不得不和德國展開合作。等到二戰爆發後,德國向蘇聯宣戰後,蘇聯随即以芬蘭境内有德國駐軍為由對芬進行轟炸,引發“蘇芬續戰”。在戰争前期,蘇軍節節敗退,芬蘭軍隊一度收複了全部國土。然而,随着蘇德之戰的結局日趨明朗,芬蘭部隊無力支撐,結局自然是蘇聯輕取芬蘭。

蘇聯附屬國曆史(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5

蘇芬冬季戰争

二戰結束後,蘇聯一躍成為世界兩極之一,芬蘭轉而奉行“事大主義”,放棄了奪回領土的念頭,開始與蘇聯全面交好。不止拒絕加入馬歇爾計劃,還與蘇聯簽訂了《友好互助條約》。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于1956年撤消了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将其并入俄羅斯聯邦,改名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撤銷的原因有很簡單。其一,在第二次蘇芬戰争結束後,蘇聯已經獲取了足夠的戰略緩沖地。其二,蘇聯沒有必要去吞并一個已經全面倒向自己的芬蘭。其三,二戰結束後武力吞并行為面臨着來自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

由此,蘇聯最短命加盟國的曆史宣告結束。

大國之争,小國何處尋尊嚴?

龍應台在北大演講時曾留下一句名言,叫做“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隻在乎小民尊嚴”。此言一出,立刻被衆人奉為圭臬。

但是,從蘇芬之争來看,小國芬蘭面對蘇聯時可以說是毫無尊嚴,隻能任由其宰割。國家尚且如此,普通的芬蘭人更是難尋尊嚴。

所以說,沒有大國崛起,何來小民尊嚴?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